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19年8月份到2020年8月份在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5名作为相应的研究对象,并且将65名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主要使用了常规护理方式,而在观察组中则使用延续性的护理方式,并且采用快速恢复的护理流程,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患者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一些日常的生活能力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通过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知,观察组中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在使用延续性护理方式及快速恢复护理流程以后,置换后的膝关节功能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并且观察组中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膝关节的使用情况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延续性护理的方式,可以使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快速恢复,并且在康复期中,其应用的效果更为明显,因而使用延续性护理能够使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快速恢复,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生活中膝关节的使用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疑似甲型 H1N1流感病毒携带者咽拭子标本作为检测标本,共100份,均采取病毒核酸确诊方式,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在100例患者中,阳性41例、阳性率为41.00%;在不同分型中,检出甲1型流感病毒29例、所占比为70.73%,检出甲3型流感病毒12例、所占比为29.27%,未检出乙型流感病毒,不同分型的所占比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施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能早期明确疾病,利于后期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评估适合临床实验室开展的食源性腹泻弯曲菌检测方法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分为预实验和大样本验证。(1)预实验: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京地区某三甲医院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400份。采用双孔滤膜培养法及改良头孢哌酮-木炭-脱氧胆酸盐(CCD)琼脂培养法在微需氧环境中培养48 h,挑选可疑菌落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同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空肠弯曲菌及结肠弯曲菌。(2)大样本验证: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北京不同地区不同级别3家医院肠道门诊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 062份,进行qPCR检测及培养。阳性菌株按照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及美国国家肠道细菌耐药监测中心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及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进行结果判读。采用卡方检验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及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一致性。结果预实验中qPCR、双孔滤膜培养法及改良CCD琼脂培养法检测弯曲菌(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的检出率分别是9.0%(36/400)、5.0%(20/400)和3.5%(1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772,P<0.01)且qPCR阴性,培养法均为阴性。大样本验证中,qPCR的检出率为8.1%(168/2 062),其中空肠弯曲菌7.0%(144/2 062),结肠弯曲菌1.2%(24/2 062)。qPCR阳性标本进行双孔滤膜培养法培养,阳性率为61.9%(104/168),其中空肠弯曲菌为58.3%(84/144),结肠弯曲菌为83.3%(20/24),与预实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94.0%(94/100)和100.0%(24/24),对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6/100)和33.3%(8/24),两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结论qPCR快速、灵敏、操作简单,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开展。双孔滤膜培养法检出率显著高于改良CCD琼脂培养法,弯曲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显示出极高的耐药率,已不适用于北京地区弯曲菌食源性腹泻的治疗,应选择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对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共312例在我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康复方法分为对照组(145例)和观察组(167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观察组行快速康复,采用χ2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2.748,P<0.05)、下床活动时间(t=2.976,P<0.05)和住院时间(t=3.421,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1.8%比7.6%,χ2=4.795,P<0.05)、尿潴留(1.8%比6.9%,χ2=5.291,P<0.05)和慢性疼痛(4.2%比11.0%,χ2=4.267,P<0.05)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比2.8%,χ2=0.346,P>0.05)。结论快速康复对腹股沟疝术后恢复有明显帮助,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深度学习(DL)PET图像重建方法,提升不同采集时间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10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45例恶性肿瘤患者[男20例、女25例,年龄(52.0±13.6)岁]PET图像。选择原始列表模式PET数据的短时30 s/床位PET图像作为输入,采用Unet网络,以全剂量标准采集时间(3 min)PET图像为模型判别标准,建立DL图像重建模型,以预测全剂量PET图像。分别对DL、30 s、90 s和120 s 4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及定量分析。采用5分法主观评估4组的图像质量。分别测量各组图像肝本底及肿瘤病灶定量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及一阶纹理特征(偏度、峰度、均匀度和熵)。采用Kappa检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组图像质量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99,P<0.001),DL组评分≥3分共6例,30 s、90 s和120 s组评分≥3分别有4、7和8例(χ2=125.47,P<0.001)。DL组肝SD明显低于30 s组(0.26±0.07与0.43±0.11;F=3.58,t=-7.91,P<0.05),SNR高于30 s组(11.04±4.36与5.41±1.41;F=10.22,t=5.40,P<0.05);DL组肝SD及SNR与90 s组一致(0.39±0.16, 8.46±3.34;t值:-0.87和2.17,均P>0.05)。在18个高摄取肿瘤病灶中,DL组病灶SNR及CNR均高于30 s组(60.21±29.26与38.38±16.54,22.26±15.85与15.41±9.51;F值:13.09和7.05,t值:5.20和4.04,均P<0.001)。4组肝一阶纹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4.30~9.65,均P<0.05),但DL组与120 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1.25~0.15,均P>0.05)。结论DL重建模型能较好地改善短帧PET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和组学研究的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对胆囊切除术护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2018年11月开展本次实验,在2020年7月结束本次实验,共计92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中来。通过随机编号的方式对所选患者进行处理,对照组患者编号为奇数,实验组患者编号为偶数。通过基础护理手段护理对照组患者,通过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实验组患者,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认可度。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缩减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组间数据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实验组患者护理认可度上升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组间数据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认可度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40例,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对比两组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等基础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等短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对胃癌患者在术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理念在肋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入院接受诊断并确诊为肋骨骨折的患者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分析24小时之内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以及改善指标。结果:通过针对性护理之后,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之内的疼痛评分明显比术前较低,同时观察组的降低幅度要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快速康复理念进行肋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同时可以减少痊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