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复发、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8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前随机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按照房颤指南给予常规围术期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两组在术后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血压、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P波离散度、左房前后径、左房容积指数、二尖瓣返流面积、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P<0.05),但未出现低血压及相关症状。随访3、6和12个月试验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0.0%、78.9%和75.6%,高于对照组的72.2%、70.0%和68.9%(χ2=4.866、6.667和4.091,P=0.027、0.010和0.043)。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NT-proBNP、P波离散度、左房前后径、左房容积指数、二尖瓣返流面积、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试验组均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在维持窦性心律、逆转心脏重构、纠正心功能方面有满意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信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4例DC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比索洛尔与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及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LVESD、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时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与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治疗可减轻DCM患者的炎症状态,有效改善心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有一定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2012年度普外科200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6%。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呼吸循环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补益强心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采取随机抽样法,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指南标准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和对照组(缬沙坦)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肺动脉收缩压[(29.79±3.75)mmHg<(34.46±4.82)mmHg,t=4.836]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48.25±3.97)%>(44.08±3.74)%,t=4.835]、6分钟步行距离[(337.42±12.63)m>(296.07±14.89)m,t=13.39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应用,对于改善肺动脉高压和心功能恢复有着良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2021年8月-2022年8月),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常规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压变化、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VS80.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治疗前,两组在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功能指标上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压以及心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患者被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接受缬沙坦(80 mg/d)联合氨氯地平(5 mg/d)治疗,观察组接受替米沙坦(40 mg/d)联合氨氯地平(5 mg/d)治疗。所有治疗均持续12周。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血液生化参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至120.94±8.81 mm Hg和73.65±9.81 mm Hg,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31.65±10.62 mm Hg和78.84±6.92 mm Hg(χ²=12.65, P<0.05)。两组在血液生化参数方面未见明显差异。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2.5±6.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5.3±7.2(U=411, 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伴发心力衰竭,针对疾病的干预方式,通过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用药对疾病干预价值。方法:纳入71例AMI后心力衰竭(2020.1-2022.1)者。纳入的研究者,分组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是每组患者35例。予以各组均是进行常规的治疗干预,而观察组增加用药沙库巴曲缬沙坦,观察经1个月的干预情况,评估效果差异情况。结果:在治疗的情况上,总的有效率,观察组94.44%VS对照组74.29%差异显著(P<0.05),心功能指标的LVEF提高,对比为观察组指标提高明显(P<0.05)。结论:用药对于AMI发病后伴发的心衰病患,通过沙库巴曲缬沙坦用药的干预,疗效突出,心功能的变化明显,价值高及推广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05-2021.05区间本院收治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主体展开对照分析,按治疗药物不同分组,记对照组、观察组,组内样本量均为40,前者予以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后者采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统计两组各项指标(治疗有效率评估值、血压指标测评值、不良反应评估值)展开细致观测并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血压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均降低,观察组更接近正常范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占比和对照组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治疗期间通过予以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方式,在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减少等方面均具有积极影响,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特定期间内(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7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35例),A组给予替米沙坦+氨氯地平治疗,B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较A组(25.71%)低(P<0.05)。结论 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效果与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芪苈强心胶囊联合使用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芪苈强心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两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NT-ProBNP、LVEDD、LVEF、6MWT。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实施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对其临床效果与安全型所展现的实施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数为104例,均来自于2018年6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并诊断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奇偶数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和心功能指标均更高,且炎性因子指标更低。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实施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