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预检分诊系统用于急诊分诊中,分析其对护理满意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急诊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急诊分诊,观察组60例采用预检分诊系统,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为95.00%,明显较对照组83.33%高(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为5.00%,较对照组18.33%低(P<0.05)。结论:预检分诊系统用于急诊分诊中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预检分诊系统 急诊分诊 护理满意率 护理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情况,实施分级转运模式,探讨其对不良事件等方面影响。方法借助数字表法将2018年1~12月该院呼吸科重症接受院内转运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转运,研究组实施分级转运,比较两组院内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及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转入CT科室(13.0±2.5)min、重症监护病房(20.1±3.2)min、介入科室(12.5±2.8)min、手术科室(10.0±2.1)min、普通病房(18.7±3.5)min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转入CT科室(16.9±2.8)min、重症监护病房(28.9±4.3)min、介入科室(16.1±3.0)min、手术科室(15.1±3.5)min、普通病房(23.6±4.2)min时间(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2.3%)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38.6%)(P<0.05);研究组满意度93.2%高于对照组满意度61.4%(P<0.05)。结论呼吸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可有效缩短转运时间,减低不良事件,提高接收科室满意度,该模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分级转运模式 呼吸科重症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对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并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住院收治的行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2个月,按照随访中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24例)和对照组(212例)。分析BNP与MACE事件的关系。并根据BNP预测MACE的最佳截断点进行亚组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评估MACE发生。结果共纳入236例患者,男性162例(68.6%),平均年龄(52.6±20.7)岁。平均随访(11.6±1.6)个月,随访期间,共有24例(10.2%)患者发生MACE,中位发生时间为85 d。其中8例(4.7%)为恶性心律失常,7例(4.1%)为心肌梗死,5例(2.9%)为行再次血运重建,1例(0.6%)支架内血栓,3例(1.8%)因心力衰竭入院,无死亡。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肌酸激酶同工酶、BNP、心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BNP评估预后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最大约登指数、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6(95%CI:0.73~0.91)、87.1%、75.8%、0.61和221.3 pg/ml。根据血清BNP最佳截断点值,将患者再分为高BNP组(59例)和低BNP组(177例),两组分别有13例(22.0%)和11例(6.2%)患者合并MACE事件,较低BNP组,高BNP组的MACE发生增高2.356倍(HR=3.356,95%CI:1.424~7.909, P=0.006)。结论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血清BNP与患者术后短期发生MACE密切相关,高血清BNP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非心脏手术 利钠肽,脑 危险因素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致心房颤动(房颤)的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提取2015年第2季度至2019年第4季度药物相关不良事件(AE)报告。根据首要可疑药物,AE报告被分为伊伐布雷定组和其他药物组,并各自分为房颤事件与非房颤事件组。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伊伐布雷定相关房颤信号进行检测,房颤事件报告数≥3且ROR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1为房颤信号阳性。通过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评价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校正ROR值以减少混杂因素的影响。比较伊伐布雷定相关房颤事件和非房颤事件组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剂量和适应证等临床特征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临床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伊伐布雷定致房颤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报告为6 019 954例,伊伐布雷定组1 799例(0.03%),其他药物组6 018 155例(99.97%)。伊伐布雷定组中房颤事件组51例(2.83%),其他药物组中房颤事件组24 266例(0.40%)。伊伐布雷定致房颤事件总体ROR为7.21(95%CI:5.45~9.52),总体校正ROR为6.81(95%CI:5.13~9.02);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与总体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60岁组比较,70~79岁和≥80岁组患者应用伊伐布雷定后发生房颤的风险更高[比值比(OR)=6.525,95%CI:1.896~22.456,P=0.003;OR=4.948,95%CI:1.050~23.315,P=0.043)]。结论伊伐布雷定有导致房颤的风险,高龄可能与伊伐布雷定相关房颤风险增加有关。

  • 标签: 伊伐布雷定 心房颤动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研究护理组长目标管理考核模式对综合医院临床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及护士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护理工作中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以此期间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管理法联合头脑风暴法对消化内镜治疗护理配合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80例消化内镜治疗患者,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以及干预组(PDCA管理法联合头脑风暴法)。比较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护理配合度、不良事件发生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消化内镜治疗患者采用PDCA管理法联合头脑风暴法可更好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

  • 标签: PDCA管理法 头脑风暴法 消化内镜治疗 护理配合度 不良事件发生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在研究时间段内自愿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麻醉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45),实验组(n=45),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探究两组患者在不同麻醉方式下的临床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疼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恶心、呕吐、躁动、神经瘙痒)。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后,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8.25±2.36)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4.55±4.56)min,(P<0.05);呼吸恢复时间(1.55±0.32)h,明显低于对照组(2.36±1.32)h,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疼痛时间(4.66±0.42)h,明显高于对照组(3.15±0.78)h,(P<0.05);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临床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门诊抽血室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后,患者不良情绪、采血配合度及标本合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门诊抽血室患者共8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1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采血配合度及标本合格。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门诊抽血室患者不良情绪、采血配合度及标本合格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门诊抽血室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采血配合度及标本合格,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门诊抽血室患者 不良情绪 采血配合度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的临床应用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价值。方法:研究起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血栓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药物治疗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脑血栓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2月-2021年5月;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39例(采取阿司匹林治疗)和联合组39例(采取阿司匹林联合他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与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4.87%)及不良反应发生(7.69%)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可促进脑血栓临床治疗有效率提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阿司匹林 他汀药物 脑血栓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支气管炎中盐酸氨溴索应用情况及安全与否。方法:于某时段(2019-4至2020-3)选取8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组别区分:对照组,43例,抗生素;观察组,44例,抗生素+盐酸氨溴索。划组方式:随机化分组法。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用作比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为显著;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中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疗效与安全性兼具。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护理应用循证护理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共取66例观察样本(即:我院2019年05月至2021年05月接诊的急性阑尾炎病人),抽签分为循证组(循证护理,n=34)和参照组(常规护理,n=32),观察疼痛度变化,比较不良反应、 SAS、QLQ评分与恢复时间。结果:循证组不良反应5.88%,比参照组25.00%低,VAS(2.41±1.26)分,SAS(40.27±6.85)分,比参照组(3.90±1.49)分、(47.52±6.57)低,QLQ(85.55±6.39)分,高于参照组,恢复用时比参照组少,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阑尾炎护理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疼痛度,消除其焦虑情绪,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病情恢复方面皆有积极响作用,值得借鉴。

  • 标签: 护理价值 护理措施 急性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2例(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的观察组(31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低,满意度评分高,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舒适护理,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 标签: 舒适护理 无痛胃镜检查 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预防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患者84例,将其依据入院治疗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半年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延续性护理指导后,患者半年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显著低于参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指导应用价值较为显著,能够充分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主观动性,有效降低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健康安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冠心病 冠心病介入术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新冠肺炎护理中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为10例老年新冠肺炎患者,采样时间2020年01月~2021年10月,分析护理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将护理前定义为对照组,将护理后定义为实验组,对比患者(1)情绪评分(SAS、SDS);(2)肺功能指标(PaO2、PaCO2)、呼吸道症状评分。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情绪评分、肺功能指标、呼吸道症状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趋势,(P<0.05)。结论:在老年新冠肺炎疾病护理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新冠肺炎 责任制整体护理 临床应用价值 不良事件发生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延续性护理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在医院中选取50例中曾经使用冠脉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冠心病的患者,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对病人进行护理,护理组则对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年内心血管疾病发生,包括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并统计患者因心血管疾病再次入院的概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一年内发生心血管疾病共5例,其中心率失常4例,心绞痛1例,无心肌梗死的发生,术后因心血管疾病再次入院治疗的患者共4例,患者术后因心血管疾病再次入院的概率为16%。护理组心率失常1例,无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术后因心血管疾病再次入院治疗的患者共0例,患者术后因心血管疾病再次入院的概率为0%。结论 采用延续性护理恢复的患者,术后心血管疾病复发概率明显降低。同时,对采用冠脉介入治疗术治疗冠心病的患者,在术后可对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以帮助病人快速缓解冠脉介入治疗手术后的不适,并大幅减小患者术后再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冠脉介入治疗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指导对人工肝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影响。方法 将60例于2020年5月-2021年2月在本院行人工肝治疗的慢性肝衰竭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服务及心理护理指导服务,并对比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稳定情况优于干预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仅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比10.00%,并在对症干预下均好转。结论 对行人工肝治疗的慢性肝衰竭患者展开心理护理指导,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并有助于患者心理状态的稳定,值得被应用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指导 人工肝治疗 慢性肝衰竭 心理状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护理管理行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对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9年-2020年12月收治的62例ICU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ICU基础护理对照组和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的观察组,每组31例,讨论两组患者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较低,P<0.05,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患者实施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 ICU 不良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预防接种中对不良反应、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为小儿预防接种质量提升提供支持。方法 入我院就诊于2019年12月10日/2020年11月30日(开始/结束)的94例预防接种小儿为研究观察对象,将小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C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优质H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小儿不良反应、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优质H组各项家长护理满意分、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对照C组(t=9.204、10.813、7.638, =4.821),P<0.05,差异显著。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儿预防接种中,可以使得家长对护理服务更加更满意,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小儿预防接种 家长护理满意度 不良反应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诊ICU患者行护理干预对于不良反应、感染和护理满意度的临床影响。方法:随机在2020年1月到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急诊ICU患者,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n=52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感染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护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和感染,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48例(92.31%),显著高于参照组39例(75.00%),P<0.05。结论:对于患有急诊ICU患者行护理干预,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和感染,利于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诊ICU患者 不良反应 感染率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