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4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重症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的急诊抢救方式,为对照组,一组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进行治疗,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5%(37例),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0%(28例),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分别为(84.3±16.8)mmHg、(134.4±21.5)mmHg、(93.5±18.5)次/min,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哮喘患者,在常规急诊抢救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该用药方式可在重症哮喘的急诊抢救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8例重症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急诊抢救治疗,观察组除了急诊抢救治疗外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对比分析患者的体征变化、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93.12±26.42)次/min、(135.34±23.42)mmHg、(88.34±18.24)mmHg,对照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08.23±30.41)次/min、(143.63±30.64)mmHg、(88.93±21.54)mmHg;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4.12%(15/34);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3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2/34),观察组体征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对牙髓病采用肾上腺素、阿替卡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牙髓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7月-2020年8月;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45例(采取肾上腺素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治疗)和研究组45例(采取肾上腺素联合阿替卡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麻醉时、手术中、拔牙后即刻及拔牙后24h疼痛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牙髓病治疗中,肾上腺素联合阿替卡因应用效果较好,不仅麻醉效果好,且安全性高,能够有效保证患者身体安全;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究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抢救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心血急诊中进行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共20例,将20例重症哮喘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0例和参照组10例。在研究进行过程中对参照组中的患者使用常规重急诊治疗方法,对实验组的患者使用常规哮喘药物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对两组重症哮喘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中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总有效率高达9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心肺功能指标都优于参照组患者的各项心肺功能指标。结论:经过本次研究发现,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的抢救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良好的重症哮喘患者抢救治疗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于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82名重症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42名)和急救组(40名)。对照组行常规抢救,急救组行急诊抢救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18名显效(42.9%),13名有效(30.9%),11名无效(26.2%);急救组中23名显效(57.5%),12名有效(30.0%),5名无效(12.5%)。急救组临床有效率86.5%(35/40)显著高于对照组73.8%(31/42)。比对差异明显(P0.05);经抢救治疗,急救组症状积分(2.6±0.2)相比对照组(5.7±1.2)有明显降低,比对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重症哮喘急诊抢救患者,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8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为重症哮喘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常规急诊抢救+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n=40),常规急诊抢救(对照组,n=4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97.50%(39/40)高于对照组患者85.00%(34/40),(p<0.05);治疗不良反应(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7.50%(3/40)与对照组12.50%(5/4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绕重症哮喘急诊抢救患者的治疗,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同时用药安全,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心肺脑复苏工作期间,观察肾上腺素 +纳洛酮药物的临床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3年 03月~ 2017年 01月收治的 61例心肺脑复苏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心肺脑复苏患者分组;对照组(31例):开展心肺脑复苏工作期间,应用肾上腺素药物施治;观察组( 30例):开展心肺脑复苏工作期间,应用肾上腺素 +纳洛酮药物施治;最终就两组心肺脑复苏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以及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心肺脑复苏患者复苏成功率比较,观察组心肺脑复苏患者获得显著性提高( P<0.05);同对照组心肺脑复苏患者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心肺脑复苏患者获得显著性缩短( 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心肺脑复苏治疗工作期间,充分应用肾上腺素 +纳洛酮联合展开,对于复苏成功率的提高以及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缩短可以充分确保,从而优化心肺脑复苏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本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71例重症哮喘患者,采用计算机乱序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A组(n=35,急诊抢救治疗)和实验B组(n=36,急诊抢救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在此期间,医务人员要准确和详细记录下需要进行观察的指标,为后期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结果:经研究数据分析可知,实验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实验A组(80.00%),P<0.05;实验B组患者满意度(97.22%)显著高于实验A组(82.86%),P<0.05。结论:就本次研究所得的具体数据做对比分析发现,针对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对其应用急诊抢救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获得了多数患者的肯定。各项数据对比,应用该治疗方式比之于仅应用急诊抢救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采取消化内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联合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时间段内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计有62例,分组方式为奇偶法,各31例,对比组实行常规治疗+奥美拉唑治疗,干预组实行消化内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联合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治疗,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实施组间对照。结果: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前临床指标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后门静脉血流、门静脉内径、脾静脉血流、脾静脉内径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采取消化内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联合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阻滞剂能否降低和拮抗α1AR激活导致的大鼠门静脉高压,为临床治疗门静脉高压提供新思路。方法α1AR激动剂选用去氧肾上腺素,α1AR阻滞剂选用阿呋唑嗪,采用门静脉穿刺注射给药并测量门静脉压力。将3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所有大鼠均在给药前测量基础门静脉压力;对照组大鼠按体重经门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L/g),门静脉高压模型组大鼠经门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1.5 μg/g),以上两组在给药5和10 min后分别测量门静脉压力;阿呋唑嗪治疗组大鼠经门静脉予去氧肾上腺素(1.5 μg/g)5 min后测压,再予阿呋唑嗪(0.9 μg/g),在5 min后再次测压;阿呋唑嗪预防组大鼠经门静脉给予阿呋唑嗪(0.9 μg/g)预处理1 min后测压,再予去氧肾上腺素(1.5 μg/g),在1、5和10 min后测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门静脉高压模型组、阿呋唑嗪治疗组和阿呋唑嗪预防组分别有4、6、8、5只大鼠门静脉穿刺成功。门静脉高压模型组大鼠给药5和10 min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18.045±7.636)、(15.515±5.440) mmHg(1 mmHg=0.133 kPa) ,均高于给药前[(8.452±2.830)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2.82,均P<0.05)。阿呋唑嗪治疗组大鼠在注射阿呋唑嗪5 min后,门静脉压力为(10.088±3.743) mmHg,低于本组注射去氧肾上腺素5 min后[(16.146±4.324) mmHg ]和门静脉高压模型组注射去氧肾上腺素10 min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2.22,均P<0.05)。阿呋唑嗪预防组大鼠给药前,注射阿呋唑嗪后,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后各时间点的门静脉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α1AR是参与门静脉压力调节的重要因素,其阻滞剂能降低和拮抗α1AR激活导致的门静脉高压,对防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进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