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的6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ODI功能障碍指数、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TLIF组患者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明显低于LPF组患者;②TLIF组患者术后骨性融合率明显高于LPF组患者;③术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TLIF组患者其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LPF组明显增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患者其术后腰腿疼痛的缓解程序、融合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的调整均优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因此可将经椎体间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案。
简介: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应力方法研究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后及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腰椎的即刻稳定性。方法选用5具新鲜小牛标本,模拟临床行TLIF,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指标。结果①行单纯TLIF后,小牛腰椎应变值、应力值的变化差异不显著,而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比完整标本减小了11.6%、5.9%、27.3%(P〈0.05)。②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后,其应变值和应力值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了7.0%、8.7%;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增强了20.0%、24.0%、16.2%。③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后,其应变值和应力值与正常组比较分别下降了22.0%、22.0%;轴向刚度值、剪切刚度值和扭转强度分别增强了55.5%、53.4%、36.5%。结论①单纯TLIF后,腰椎的初始稳定性不足。②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明显增加腰椎的初始稳定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间孔镜和小切口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入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00例患者选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两种手术方案进行临床干预治疗,把患者随机分配为椎间孔镜组和小切口手术组,对比两种手术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不良反应、切口大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身体各项机能评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椎间孔镜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手术创伤小,而且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在临床中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后内侧支毁损治疗对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01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小关节综合症患者,按照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髓核摘除术基础上联合后内侧支毁损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腰背部VAS疼痛评分及腰部ODI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而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后内侧支毁损治疗3天、3个月后,腰背部VAS疼痛评分及腰部ODI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后内侧支毁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腰痛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 2015年 7月至 2017年 4月期间收治的 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通过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有关数据情况差异。结果:在患侧直腿抬高角度上,患者术后 (66.2±4.9)°显著高于术前 (31.7±3.4)°,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 VAS疼痛评分上,患者术后评分 (2.7±1.5) 分显著低于术前 (8.1±1.1) 分,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 ODI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上,患者术后评分 (19.6±6.3) %显著低于术前 (76.4±16.3)%,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改良 MacNab功能标准上,优为 19例,良为 15例,可为 4例,差为 2例,优良率为 8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恢复效果,减少患者功能障碍,临床适用性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52例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8~156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03.0±16.3)min;术后卧床时间为5~72h,平均卧床时间为(13.4±2.3)h。随访结果显示,治療优良率为90.38%(47/52)。患者接受手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2.4±1.1)分,明显低于接受手术前的(8.5±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安全性高、效果满意,能促进患者症状有效缓解,减轻痛苦并提高恢复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区域定位原则在腰椎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当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对之进行腰椎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然后根据区域定位原则,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对手术前、手术即刻以及术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治疗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相应的定位原则可以分为中央型、旁侧型、椎间空型以及特殊型,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之后,末次随访的手术优良率、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高于实验之前,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当中采用区域定位原则对于提升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见这一原则值得临床应用并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疗效,仅有2例患者出现L4神经根支配区痛觉过敏现象,在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得以好转,未出现复发。同时,患者出院时、末次随访中的腰痛及下肢痛评分改善情况显著,相比较术前更低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术治疗,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靶向穿刺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青少年型椎间盘突出(adolescentlumbardischerniation,A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骨一科收治30例接受靶向穿刺TESSYS椎间孔镜治疗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包括28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14~21岁,平均年龄(18.50±2.13)岁;体重指数15.95~31.60kg/m^2,平均体重指数(22.04±3.71)kg/m^2。收集术前和术后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以及围手术期数据。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5.63±14.1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8.23±31.57)min,(6.13±2.03)d,出血量(8.30±6.17)mL。随访期间,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以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术后9个月患者的优良率为86.87%(26例),其中有1例患者因外伤致腰腿痛加重行二次手术。结论靶向穿刺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