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1对原代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后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 2, Nrf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7 d的C57BL/6胎鼠皮质原代神经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6孔):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 OGD/R)组、溶剂组、G1组、G1+对照病毒组和G1+Nrf2慢病毒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OGD/R组,OGD 2 h后恢复氧糖;溶剂组,OGD 2 h后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溶剂,继续培养22 h;G1组,行OGD/R模型,复氧复糖后的正常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5 μmol/L的G1,继续培养22 h;G1+对照病毒组,感染对照慢病毒的原代神经细胞行OGD/R模型,其余处理同G1组;G1+Nrf2慢病毒组,感染了Nrf2 shRNA慢病毒的原代神经细胞行OGD/R模型,其余处理同G1组。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含量,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ELISA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Nrf2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OGD/R组和溶剂组LDH、MDA和ROS含量升高,细胞活力、SOD和T-AOC含量降低,Nrf2总蛋白水平和核内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与OGD/R组比较,G1组LDH、MDA和ROS含量降低,细胞活力、SOD和T-AOC含量升高,Nrf2总蛋白水平和核内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G1组及G1+对照病毒组比较,G1+Nrf2慢病毒组细胞活力、SOD和T-AOC含量降低,LDH、ROS及MDA含量升高(P<0.05);G1组与G1+对照病毒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1可以通过Nrf2通路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减轻原代神经元OGD/R损伤。

  • 标签: G1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神经元 氧糖剥夺/复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护理在脑胶质瘤病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 3 月至 2020年 10 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神经胶质瘤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8.00%显著低于对照组 20.00%(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降低神经胶质瘤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神经外科胶质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额叶胶质瘤患者手术后的神经心理并探究适宜的护理方式。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我院收治的60例额叶胶质瘤手术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7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6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分为甲组(30例)、乙组(30例)。乙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甲组患者在乙组患者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结果:比较研究发现,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乙组患者,且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更低,表示为P

  • 标签: 额叶胶质瘤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基脲(HU)联合替莫唑胺(TMZ)加放疗(RT)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放化疗(CRT)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U251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HU、TMZ及不同条件处理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Transwell小室、划痕实验评估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凋亡蛋白表达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细胞存活分数。结果HU浓度≤50μmol/L时不会显著影响U251细胞增殖(P>0.05);低剂量HU联合CRT组较CRT组可抑制细胞增殖(P<0.05)、侵袭(P<0.01)、迁移(12h时P<0.001,24h时P<0.01)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P<0.01)。50μmol/L HU联合RT后可增加细胞放射敏感性;细胞周期S及G2期显著延长(均P<0.05);凋亡蛋白Caspase-3及Bax表达水平上升,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下降(均P<0.001)。结论HU联合CRT较单纯CRT进一步抑制U251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及增加放射敏感性,且出现S期及G2期阻滞,从而增加了U251细胞的CRT敏感性。

  • 标签: 人脑胶质瘤 U251细胞 羟基脲 放化疗敏感性
  • 作者: 卢凤飞 张红波 张世忠 张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脑功能修复与再生重点实验室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广州 510282,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脑功能修复与再生重点实验室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广州 510282 广州医科大学惠州医院神经外科 516002,暨南大学华侨医院神经外科,广州 51063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97在胶质细胞中表达及调控Wnt3a基因靶点抑制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病毒载体质粒pLVTHM、元件质粒PsPAXZ和pMDZ.G 3个质粒共同组成慢病毒包装系统。重组质粒pGL3-WNT3a-wt 3’端非编码区(3’UTR)/pGL3-WNT3a-mut 3’UTR与miR-497共转染胶质细胞株U251,检测处理组与对照组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验证Wnt3a是miR-497作用靶点。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细胞株U251转染miR-497后Wnt3a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胶质细胞株U251感染病毒LV-miR-497后表达变化。噻唑蓝(MTT)检测胶质细胞株U251感染病毒LV-miR-497和/或瞬时转染Wnt3a质粒后细胞生长曲线。结果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497与Wnt3a的3’UTR野生型结合位点(WT),与突变型Wnt3a质粒转染的U251细胞比较,野生型质粒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miR-497在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Wnt3a的表达,miR-497与Wnt3a呈负相关,两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0.95±0.23、0.31±0.09,P<0.05)。慢病毒载体转染miR-497建立稳定细胞株,与对照组比较,LV-miR-497转染后miR-497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6±0.14、8.51±1.32,P<0.05)。MTT检测胶质细胞转染miR-497后增殖,结果提示过表达miR-497能够抑制胶质细胞的生长,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8±0.41、0.54±0.22、0.60±0.09,P<0.05)。LV-miR-497处理的U251细胞比用LV-ctrl处理的细胞形成更小和更少的集落,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7±0.35、0.61±0.14、0.59±0.11,P<0.05)。结论miR-497直接作用Wnt3a基因靶点,高表达miR-497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标签: 胶质瘤 微小RNA-497 Wnt3a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造血系细胞特异蛋白1(HCLS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计划数据库的两套mRNA测序数据及其临床资料(CGGA325数据集325例,CGGA693数据集693例)。分析HCLS1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学分级、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状态、2016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特征。根据HCLS1表达量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HCLS1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判断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收集2007年1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的脑胶质瘤样本和生存信息(实验组1共27例,实验组2共17例),实验组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HCLS1的表达量,实验组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CLS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计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CLS1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在CGGA325数据集中,HCLS1的表达量随WHO病理学级别(Ⅱ~Ⅳ级)的升高而增加(F=30.29,P<0.001);HCLS1在IDH野生型中的表达量高于IDH突变型(t=8.51,P<0.001);依据2016年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3组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HCLS1表达量在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组最低(F=23.61,P<0.001),而两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HCLS1在IDH野生组的表达高于IDH突变组(P<0.001);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者的HCLS1表达量高于甲基化者(P=0.001);HCLS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短于低表达组(P<0.001)。HCLS1的上述表达特征在CGGA693数据集中得到了验证。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LS1表达量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51,95%CI:1.307~2.910,P=0.001)。qRT-PCR结果显示,HCLS1的表达量随WHO病理学级别的升高而增加(F=11.11,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结果显示,HCLS1蛋白在WHO Ⅱ~Ⅳ级组织样本中的评分依次为(1.33±0.21)分、(3.40±0.87)分及(7.67±0.8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88,P<0.001)。实验组1和2中,HCLS1基因和蛋白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均短于低表达者(均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HCLS1可能与脑胶质细胞的免疫反应有关。结论HCLS1的表达量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生存期有关,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 预后 免疫 造血系细胞特异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F V600E突变的上皮样胶质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 eGB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2019年确诊的16例BRAF V600E突变的eGBM,总结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结果患者年龄7~61岁,中位年龄31.5岁。其中男性4例,女性12例,男女比1∶3。11例为初诊病例,5例为复发病例。肿瘤多位于大脑半球,以额叶多见,平均直径4.6 cm(2.0~8.0 cm)。镜下表现为排列紧密的上皮样肿瘤细胞或横纹肌样肿瘤细胞呈片状或巢团状分布。肿瘤细胞形态较一致,胞膜明显,胞质嗜酸性,核偏位,空泡状,部分细胞可见核仁,核分裂活跃。所有病例均可见栅栏状/凝固性坏死;多数病例可见肾小球样微血管增生,部分病例可见多核瘤巨细胞。2例有局灶肉瘤样形态,3例可见局灶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样形态。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Olig2和p53,Ki-67阳性指数10%~50%,仅1例ATRX蛋白表达缺失。Sanger测序显示16例均检出BRAF V600E突变,5例同时检出TERT基因启动子第228位点或第250位点突变,所有病例均未检出IDH1(R132)和IDH2(R172)位点突变。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3例患者进行了术后辅助放化疗。15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89个月(中位时间10个月),其中7例患者于术后1~37个月死亡,另有5例复发。年龄<35岁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长于≥35岁的患者(P=0.014),但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结论BRAF V600E突变的eGBM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镜下以形态较一致的上皮样肿瘤细胞为主,需与横纹肌样脑膜瘤、间变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转移癌、黑色素瘤等鉴别。部分病例可观察到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样区,提示二者起源可能相关。此类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大部分患者在短期内复发或死亡,但年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原癌基因蛋白质B-raf 分子诊断技术 诊断, 鉴别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RNDE对胶质瘤干细胞特性改变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从人胶质细胞系U251中分离出CD133+U251干细胞(U251s)。将实验细胞分为U251s组、U251s-CRNDE组及U251组、U251-CRNDE组,其中U251s-CRNDE组、U251-CRNDE组细胞预先用CRNDE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以下调CRNDE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CRNDE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变化,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应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应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改变,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U251s组、U251s-CRNDE组细胞中干细胞标志蛋白A2B5、CD133、巢蛋白、Sox2、Oct-4、Nanog以及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I3K、AKT、磷酸化(p)-AKT、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U251组相比,U251s组细胞中CRNDE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251s-CRNDE组与U251s组细胞相比,U251-CRNDE组与U251组细胞相比,前者的细胞增殖率、穿膜细胞数量、细胞迁移率、细胞集落形成数目、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G1/G0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251s组相比,U251s-CRNDE组细胞中CD133、巢蛋白、Sox2、Oct-4及PI3K、AKT、p-AKT、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NDE在胶质瘤干细胞中表达增高,而下调CRNDE的表达后可以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特性,且这种影响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长链非编码RNA CRNDE 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老年胶质细胞瘤(GBM)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2—2018年收治的65例新诊断的老年GB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接受了调强放疗,49例患者接受了替莫唑胺单药化疗。依据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为MGMT(+)组和MGMT(-)组,比较两组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应用log-rank法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8.0个月。MGMT(+)组、MGMT(-)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7个、15.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目、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同步放化疗与预后相关(P=0.029、P=0.001、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目、同步放化疗是影响老年GBM患者预后因素(P=0.037、P=0.004)。MGMT(+)组中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7.0个月和12.0个月(P=0.040);MGMT(-)组中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7.0个月和10.0个月(P=0.122)。结论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老年GBM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在常规分割放疗的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同步及序贯化疗可能带来进一步生存获益。

  • 标签: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胶质母细胞瘤/放射疗法 胶质母细胞瘤/靶向疗法 替莫唑胺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 MEL)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SD幼鼠大脑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远期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新生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ON)组、LPS组、LPS+MEL组。LPS组:腹腔注射P1d幼鼠LPS(1 mg/kg)制作脓毒症模型,CON组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LPS+MEL组于建模0.5 h后注射MEL溶液10 mg/kg。在各组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分为3 d、7 d、28 d三个亚组。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3 d、7 d后胼胝体内GFAP、TNF-α的表达变化;采用旷场实验检测28 d动物焦虑样行为。细胞实验以LPS(1 μg/mL)诱导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MEL组和LPS+MEL+褪黑素受体抑制剂(Luzindole,LUZ)组, 采用免疫荧光观察各组GFAP、TNF-α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GFAP、TNF-α、p-NF-κBp65、NF-κBp65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LPS组、LPS+MEL组神经因子GDNF、BDNF mRNA的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双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ON组相比,LPS组中央区活动时间、中央路程/总路程比例下降,MEL干预可明显改善LPS组大鼠焦虑样行为;与LPS组相比,MEL组可降低LPS注射后3 d、7 d胼胝体内GFAP、TNF-α的表达(P<0.05)。与LPS刺激组相比,MEL可降低星形胶质细胞GFAP、TNF-α、p-NF-κBp65的表达上调(P<0.05),该效应可被LUZ所阻断(P<0.05)。此外,与LPS组相比,MEL预处理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可逆转LPS诱发的GDNF、BDNF表达下调(P<0.05)。结论褪黑素可改善LPS诱导的脓毒症新生鼠远期焦虑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NF-κB途径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褪黑素 脓毒症 星形胶质细胞 脂多糖 炎症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NF-κB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造血系细胞特异蛋白1(HCLS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计划数据库的两套mRNA测序数据及其临床资料(CGGA325数据集325例,CGGA693数据集693例)。分析HCLS1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学分级、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状态、2016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特征。根据HCLS1表达量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HCLS1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判断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收集2007年1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的脑胶质瘤样本和生存信息(实验组1共27例,实验组2共17例),实验组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HCLS1的表达量,实验组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CLS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计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CLS1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在CGGA325数据集中,HCLS1的表达量随WHO病理学级别(Ⅱ~Ⅳ级)的升高而增加(F=30.29,P<0.001);HCLS1在IDH野生型中的表达量高于IDH突变型(t=8.51,P<0.001);依据2016年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3组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HCLS1表达量在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组最低(F=23.61,P<0.001),而两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HCLS1在IDH野生组的表达高于IDH突变组(P<0.001);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者的HCLS1表达量高于甲基化者(P=0.001);HCLS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短于低表达组(P<0.001)。HCLS1的上述表达特征在CGGA693数据集中得到了验证。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LS1表达量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51,95%CI:1.307~2.910,P=0.001)。qRT-PCR结果显示,HCLS1的表达量随WHO病理学级别的升高而增加(F=11.11,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结果显示,HCLS1蛋白在WHO Ⅱ~Ⅳ级组织样本中的评分依次为(1.33±0.21)分、(3.40±0.87)分及(7.67±0.8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88,P<0.001)。实验组1和2中,HCLS1基因和蛋白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均短于低表达者(均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HCLS1可能与脑胶质细胞的免疫反应有关。结论HCLS1的表达量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生存期有关,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 预后 免疫 造血系细胞特异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GCH1)在体外调控小鼠小胶质细胞(BV2)中环状RNA的相关表达。方法将BV2培养传代后转染病毒,分为低表达GCH1病毒载体组(Ad-shGCH1,n=3)与对照病毒载体组(Ad-NC,n=3)两组样本。孵育48 h观察转染效率并利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使用第二代环状RNA(circRNA)高通量测序分析Ad-shGCH1与Ad-NC两组样本,筛选差异表达的环状circRNA。circRNA测序数据使用R包edge R计算基于负二项分布模型的fisher精确检验来确定差异显著性。应用编码-非编码基因共表达(CNC)网络分析对表达差异显著的circRNA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shGCH1中mmu_circ_0001322(实验组CPM值:10.40,对照组CPM值:7.63,P<0.05)、mmu_circ_0000454(实验组CPM值:10.84,对照组CPM值:8.20,P<0.05)、mmu_circ_0001383(实验组CPM值:10.76,对照组CPM值:8.53,P<0.05)、mmu_circ_0000898(实验组CPM值:11.22,对照组CPM值:9.32,P<0.05)发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u_circ_0000652低于对照组(实验组CPM值:7.94,对照组CPM值:10.83,P<0.05)(倍数变化>1.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NC分析表明mmu_circ_0000652可能通过参与特定的网络或生物学过程参与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而发挥作用。结论GCH1调控的circRNA可能参与体外小胶质细胞的炎症过程。

  • 标签: 环状RNA 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 小胶质细胞 神经病理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因子10(PDCD10)通过单极纺锤体结合蛋白3(Mob3)增加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4(EphB4)的内吞过程调控胶质瘤恶性生物学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胶质瘤U373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中心),构建稳定转染的过表达与沉默PDCD10的胶质细胞。提取胞膜蛋白、胞质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DCD10、EphB4、Mob3的改变。将12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分为shPDCD10组,oxPDCD10组和对照组。行动物实验探究在干预PDCD10表达后,胶质瘤成瘤能力的改变。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下调PDCD10显著增加Mob3的表达(1.05±0.08比2.34±0.34,t=3.787,P<0.01),而过表达PDCD10降低Mob3的表达(1.05±0.08比0.79±0.15,t=3.420,P<0.01)。下调Mob3后,EphB4胞膜表达高于对照组(0.94±0.07比1.83±0.25,t=5.938,P<0.01),而胞质表达低于对照组(0.94±0.07比0.35±0.02,t=14.040,P<0.01)。同时下调Mob3与PDCD10后,EphB4胞膜表达高于单独下调PDCD10组(0.53±0.06比1.26±0.13,t=8.831,P<0.01)。体内实验证实过表达PDCD10组瘤内微血管密度[(23.4±2.7)血管数/mm2比(41.7±4.3)血管数/mm2,t=7.208,P<0.01]和肿瘤体积[(36.9±4.7) mm3比(78.3±6.4) mm3,t=10.430,P<0.01)均高于对照组,而下调PDCD10组瘤内微血管密度[(23.4±2.7)血管数/mm2比(3.3±0.2)血管数/mm2,t=14.850,P<0.01]和肿瘤体积[(36.9±4.7) mm3比(19.9±2.6) mm3,t=6.330,P<0.01]低于对照组。结论PDCD10通过靶向调控Mob3减少EphB4的内吞过程,进而促进胶质瘤生长。

  • 标签: 胶质瘤 程序性细胞因子10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髓白介素33(IL-33)在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性疼痛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空载慢病毒组、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IL-33重组慢病毒高剂量组,每组16只。模型组、空载慢病毒组、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建立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手术部位。建模后第3天,模型组、空载慢病毒组、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四组分别鞘内注射感染增强液10 μl、空载慢病毒10 μl、IL-33重组慢病毒混合液5 μl+感染增强液5 μl、IL-33重组慢病毒混合液10 μl,于建模前1天和建模后第1、3、5、7、9、11、13、15、17、19、21天检测各组大鼠术侧50%缩足阈值(50% PWT),并在建模后第12天检测脊髓IL-33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建模后,模型组和空载慢病毒组大鼠脊髓IL-33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1),而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脊髓IL-33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较空载慢病毒组显著下降(P<0.01)。建模后,模型组、空载慢病毒组、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术侧50% PWT较建模前1天均明显下降(P<0.01)。建模后第9~21天,IL-33重组慢病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术侧50% PWT较模型组和空载慢病毒组显著升高(P<0.01)。大鼠脊髓腰段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相比假手术组,模型组脊髓背角中的IL-3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鞘内给予IL-33重组慢病毒5 μl或10 μl均可显著下调脊髓背角中IL-33蛋白的表达。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可致大鼠脊髓的IL-33表达上调,参与椎间盘神经根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性疼痛,白介素33 脊髓背角
  • 简介:摘要神经性膀胱及其可能导致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合适的评估工具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临床护理措施的制订和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神经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和7种特异性评估工具进行综述,阐述各评估工具的测评内容、评分方式、信效度、应用现状及优缺点等,旨在为神经性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和临床评估工具的选择及研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膀胱 评估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神经性膀胱膀胱患者影响。方法:以我院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神经性膀胱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就诊先后顺序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集束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膀胱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膀胱功能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集束化康复护理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膀胱功能。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 集束化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在神经性膀胱清洁间歇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膀胱清洁间歇导尿的神经性膀胱5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三个月内清洁间歇导尿的依从性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其生活质量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性膀胱清洁间歇导尿的患者进行延续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不良反应降低明显,生活质量有着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之中进行应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 清洁间歇导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SCI)是非常严重的疾病,给社会和家庭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而神经性膀胱是SCI后最常见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在SCI早期、恢复期及康复期分别对神经性膀胱进行阶梯式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尿路感染,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阶梯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HPDLSC)经低剂量脂多糖作用后,对巨噬细胞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原代HPDLSC,并以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100 μg/L或10 mg/L 脂多糖处理48 h,收集各自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分别与人单核白血病细胞(human monocyte leukemic cell,THP-1)性巨噬细胞共培养48 h,对应实验分组为PBS处理的HPDLSC条件培养基(PBS-treated HPDLSC-derived CM,CM-C)组、低剂量脂多糖处理的HPDLSC条件培养基(low dose lipopolysaccharide-treated HPDLSC-derived CM,CM-L)组和高剂量脂多糖处理的HPDLSC条件培养基(high dose lipopolysaccharide-treated HPDLSC-derived CM,CM-H)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促炎因子相关基因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表达;CM-C、CM-L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like 2,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基因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lutamate-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 subunit,GCLC)、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dehydrogenase 1,NQO1]及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mRNA的表达。同时以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CM-C和CM-L组巨噬细胞胞质与胞核NRF2蛋白、GCLC及HO-1蛋白表达;2′,7′-二氯荧光素探针检测CM-C和CM-L组巨噬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t intensity,MFI)表征结果。结果CM-H组巨噬细胞内促炎因子IL-6、IL-8、IL-12及TNF-α mRNA表达(2.332±0.594、3.601±0.639、2.120±0.677、2.468±0.236)均较CM-C组(1.000±0.321、1.000±0.151、1.000±0.059、1.000±0.095)显著上调(P<0.05);而CM-L组巨噬细胞内IL-6、IL-12及TNF-α mRNA表达(0.056±0.002、0.215±0.024、0.567±0.071)均较CM-C组(1.000±0.209、1.000±0.220、1.000±0.220)显著下调(P<0.05)。在mRNA水平,NRF2表达在CM-L组(1.864±0.198)较CM-C组(1.000±0.094)显著上调(P<0.05);在蛋白水平,CM-L组巨噬细胞胞质及胞核NRF2表达(1.175±0.104、1.308±0.082)均较CM-C组(1.000±0.025、1.000±0.049)显著升高(P<0.05)。CM-L组巨噬细胞NRF2下游抗氧化基因GCLC、NQO1 mRNA表达(1.786±0.278、1.444±0.078)均较CM-C组(1.000±0.139、1.000±0.226)显著上调(P<0.05),且CM-L组GCLC、HO-1蛋白水平(1.159±0.036、1.412±0.075)均显著高于CM-C组(1.000±0.050、1.000±0.013)(P<0.05)。同时CM-L组巨噬细胞活性氧水平(MFI:123 419±1 302)较CM-C组(MFI:139 193±1 241)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剂量脂多糖可以诱导HPDLSC激活巨噬细胞NRF2信号通路调控氧化应激反应,下调巨噬细胞促炎因子表达。

  • 标签: 脂多糖类 巨噬细胞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人牙周膜干细胞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因子4γ(HNF4γ)在胃癌细胞增殖和干性维持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2012—2015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蜡块102例,新鲜组织42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NF4γ的表达情况。建立HNF4γ过表达胃癌细胞株AGS-HNF4γ和HNF4γ沉默细胞株HGC27-shHNF4γ,分别采用XTT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实验、干细胞成球实验测定HNF4γ过表达和沉默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干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D44的表达。结果42例新鲜胃癌组织中,HNF4γ mRNA的表达水平为12.43±2.702,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3.639±1.109(P<0.010)。102例石蜡包埋胃癌组织中,41.2%(42/102)HNF4γ蛋白表达阳性,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8.8%(9/102,P<0.001)。HNF4γ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有关(均P<0.05)。HNF4γ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3年生存率为4.8%(2/42),HNF4γ蛋白正常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3年生存率为51.7%(3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GS-HNF4γ细胞增殖快于对照AGS-Vector细胞细胞克隆数高于AGS-Vector细胞[分别为(243.5±24.5)个和(81.0±16.0)个,P=0.030],细胞成球率高于AGS-Vector细胞[分别为(83.5±3.9)%和(21.8±5.6)%,P=0.010],CD44的表达量高于AGS-Vector细胞。HGC27-shHNF4细胞增殖慢于对照HGC27-Vector细胞细胞克隆数低于HGC27-Vector细胞[分别为(26.0±1.0)个和(83.5±4.5)个,P=0.006],细胞成球率低于HGC27-Vector细胞[分别为(20.8±8.4)%和(72.5±4.8)%,P=0.030],CD44的表达量低于HGC27-Vector细胞。结论HNF4γ在胃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HNF4γ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并通过促进CD44的表达维持胃癌细胞的干性。

  • 标签: 胃肿瘤 肝细胞核因子 预后 增殖 肿瘤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