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与改良弗莱明翰卒中风险评估(FSP)量表预测体检人群卒中的风险。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1 049例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CVHI积分值、改良FSP量表与卒中危险因素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VHI分级、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等对通过改良FSP量表评估的10年卒中风险的影响。结果1049例体检人群中,CVHI评分<75分者163例(15.54%),改良FSP量表评估的10年卒中风险概率≥6%者202例(19.26%)。CVHI积分值与改良FSP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284,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VHI分级、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是10年卒中风险预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VHI预测体检人群卒中风险比例低于改良FSP量表,两者联合可有效预测卒中风险。
简介:本研究应用P300和SPECT观察了30例梗塞性脑血管病人,分别进行P300潜伏期,脑血流显像,rCBF比值测定,探讨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及在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表明,在梗塞性脑血管病P300测试的内源成分P300PL即显示出有意义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PL明显延长(P<0.001)。SPECT脑显像则显示出梗塞区及其周围放射性稀疏区,病变范围大于XCT,rCBF比值小于0.9。经统计学处理显示脑血流量与PL延长呈负相关(P<0.001)。即rCBF值越低PL延长越明显。反映了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CBF的关系。因此P300PL是评价脑功能状态和预后监测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颅脑超声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大脑中动脉血流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在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出生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中和非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中各筛选40例参与研究。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非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均进行颅脑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新生儿大脑中动脉Vs、Vd、Vm、RI、PI,以及两组新生儿侧脑室前角的宽度和侧脑室体部的宽度。结果:两组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对比,观察组的Vs、Vd、Vm更低,观察组的RI、PI更高,P<0.05。两组新生儿的侧脑室前角和体部宽度对比,观察组的左侧脑室前角宽度、右侧脑室前角宽度、左侧脑室体部宽度、右侧脑室体部宽度均更小,P<0.05。对照组新生儿脑实质密度适中,脑沟回均匀,双侧脉络丛形态规则,周围侧脑室带无回声。观察组新生儿脑室周围的白质区存在明显增强回声,侧脑室较窄。结论: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在颅脑超声检查时可见明显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障碍,其侧脑室前角的宽度和侧脑室体部的宽度更小。颅脑超声可为临床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简介:目的:研究影响心肺脑复苏中若干因素.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发生的原因、地点、年龄、性别及治疗经验及教训进行了探讨.方法:90例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分为2组,其中A组为心肺脑复苏成功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0.3a±12.5a);B组为心肺复苏最终不能成功者70例(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68.4a±8.8a).结果:2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分别为2.4±1.6分钟和6.4±3.2分钟;电击除颤开始时间分别为4.0±1.2分钟和7.5±3.0分钟;2组比较有差异(P<0.01),与年龄及原发病等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现场进行快速及有效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成功关键.同时重点处理脑复苏,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塞通对急性脑梗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是由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者均先给予一定的基础护理以保障其基本生命健康安全,然后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3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在给予相应的常规内科治疗后再加以注射血塞通,对对照组的患者则只给予相应的常规内科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第四届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得出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痊愈的有4例、治疗显效的有16例、治疗有效的有9例、治疗无效的有1例,分别约占总数的13.3%、53.3%、30%、3%,总治疗有效率约为96.7%;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痊愈的有2例、治疗显效的有8例、治疗有效的有12例、治疗无效的有8例,分别约占总数的6.7%、26.7%、40%、26.7%,总治疗有效率约为73.3%;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急症程度,抑制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非常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大力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胶质瘤复发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0.04~2009.04在上海长征医院经手术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且术后胶质瘤复发的患者资料,对相关因素与胶质瘤复发时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KPS评分、术前癫痫、病理类型及术后放/化疗与脑胶质瘤复发时间相关(P<0.05),再次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提示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及术后放/化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胶质瘤术后复发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应正确判断患者的一般情况,根据术中情况及肿瘤性质在术后选择合适的放、化疗,采用手术治疗辅以术后放、化疗的综合疗法,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I~Ⅱ级颅内肿瘤切除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T组)为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组,对照组(Ⅰ组)为静吸复合麻醉组。连续监测Bp、HR、ECG和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呼气末异氟烷浓度。结果苏醒时间T组明显小于Ⅰ组[(10.96±6.54)min与(20.36±10.69)min,P〈0.05],T组患者苏醒后答话确切,定向力正常,拔管后无恶心呕吐及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SpO2、PETCO2均无明显改变。Ⅰ组术中动脉血氧含量(CaO2)、动静脉血氧含量(Ca-vO2)、脑氧摄取率(ERO2)无明显变化。与诱导前及Ⅰ组相比,T组诱导后30min、麻醉后1h、麻醉后2h及清醒拔管时Ca—vO2和ERO2明显降低。结论采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患者围手术期的脑氧代谢明显低于静吸复合麻醉患者,进一步证实了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有脑保护效应。
简介:目的观察多奈哌齐对慢性脑灌注不足(CVI)大鼠脑早老素-1(PS-1)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脑缺血组和多奈哌齐(安理申,卫材公司)组,按照取材时间又分为术后1天、1周及1月组,每组各10只.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CVI模型.常规及免疫电镜观察术后1周时海马区缺血性改变以及PS-1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S-1及其酶解产物Aβ42不同时间点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脑缺血组术后1周存活7只,1月5只;多奈哌齐组术后1周8只,1月7只.常规电镜显示单纯缺血组呈慢性缺血性改变,多奈哌齐组缺血性改变明显减轻.免疫电镜显示,单纯缺血组内质网破碎明显,PS-1胶体金颗粒散在分布.多奈哌齐组内质网结构尚完整,分布均匀.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单纯脑缺血组PS-1在第1天即明显升高,1周后达高峰,升高为2.3倍,1月后又低于对照组水平.多奈哌齐组在术后第1天轻度升高,1周后继续上调,1月后达高峰,约为对照组2倍,呈亚急性改变.Aβ42在单纯缺血组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而持续升高,术后第1月时升高约3.5倍,而多奈哌齐组各时间点Aβ42含量升高则明显减慢.与单纯缺血组比较,术后1月时多奈哌齐组显著减少Aβ42的生成(P<0.01).结论多奈哌齐对PS-1阳性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同时可以减少脑缺血后Aβ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