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 CA)是维持血流量相对稳定从而维持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机制,明确患者CA能力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维持患者MAP在CA范围内有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但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监测方式用于患者CA监测,无创局部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变化近似于血流量变化,在临床中有无创、实时、持续监测的优势。文章从rSO2监测CA的原理、临床应用(包括围手术期、ICU中、小儿监测中)及其不足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探讨rSO2监测CA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技术 局部脑氧饱和度 脑血流自动调节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房颤患者血流与正常体检者间存在明显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0例心电图提示房颤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同期正常体检患者结果对比,并将期分为房颤组与对照组,其中包括两组患者MCA、ACA、PCA、BA、VA的血管频谱形态特点及其Vs、Vd、Vm、PI值等参数。结果 房颤组70例患者中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异常者为68例,对照组中异常者为3例,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颅多普勒超声 房颤 脑血管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 CA)作为围手术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内在机制,其监测对于围手术期神经功能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超声标记的近红外光谱技术临床应用的广泛开展,CA监测在围手术期脆弱功能患者的识别与围手术期功能保护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价值。文章就近年来围手术期CA功能监测进展进行综述,对术中麻醉管理决策具有指导意义,从而为降低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供支撑。

  • 标签: 脑血流自动调节 围手术期 监测技术 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推拿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瘫患儿血流及智力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烟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联合组采用针灸推拿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与肌张力评分、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智力发育指数和发育商以及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GMF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肌张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儿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显著,且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收缩期峰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儿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和发育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推拿联合高压氧治疗脑瘫患儿能够改善其运动功能、血流及智力发育水平,疗效确切。

  • 标签: 针灸 推拿 高压氧 脑瘫 脑血流动力学 智力发育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鼠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模型,并探讨SGB对皮质血流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0只,8~9周龄,体重23~27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对照组(C组)、左侧SGB组(L组)、左侧生理盐水组(SL组)、右侧SGB组(R组)及右侧生理盐水组(SR组)。C组不予任何处理;L组和R组采用0.25%罗哌卡因0.08 ml行经皮后入路SGB;SL组和SR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SGB前(T0)及SGB后10、30、60、90、120 min(T1~5)时,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检测皮质血流量。结果L组和R组小鼠均出现阻滞侧上睑下垂,提示小鼠SGB模型制备成功。C组、SL组和SR组各时点皮质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R组阻滞侧皮质血流量T1时降低,T2时开始升高,T3时达峰值,T5时降低,但仍高于T0时(P<0.01);与C组和SL组比较,L组左侧皮质血流量T1时降低,T2~5时升高(P<0.01);与C组和SR组比较,R组右侧皮质血流量T1时降低,T2~5时升高(P<0.01);C组与SL组间、C组与RL组间各时点皮质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小鼠经皮后入路SGB模型。单侧SGB可对阻滞侧皮质血流量产生影响,表现为短暂降低之后持续性升高。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模型,动物 脑血管循环 大脑皮质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脑瘫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针灸推拿联合高压氧方案,研究观察此治疗方案对患儿血流以及智力发育水平所产生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一年内(即2021.03-2022.03)治疗的脑瘫患儿(120例),划分为对照组(单一采取针灸推拿治疗方案)与观察组(针灸推拿联合高压氧治疗方案)。结果:较之对照组(单一采取针灸推拿治疗方案),观察组(针灸推拿联合高压氧治疗方案)血流及智力发育水平临床治疗效果较好(P

  • 标签: 针灸推拿 高压氧治疗 脑瘫患儿 脑血流 智力发育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创伤(TBI)患者不同高压氧(HBO)治疗时机对其疗效及血流速度、垂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就诊的88例TBI患者,按照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n=45)和晚期组(n=43)。2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HBO治疗,早期组在创伤后1个月内、晚期组在创伤后1~2个月内开始HBO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残疾等级量表(DRS)评分,血流速度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垂体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早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77.8%)高于晚期组(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GCS、ADL及DR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GCS和ADL评分显著高于晚期组,DRS评分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组患者的GOS分级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素(GH)、促甲状腺素(TSH)、催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以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早期组患者治疗后GH水平显著降低晚期组患者治疗后LH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FSH水平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患者尽早进行HBO治疗可有效改善组织缺氧,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颅脑创伤 脑血流速度 垂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尼莫地平片对慢性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91例CC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大脑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黏度高切(HS)、全血黏度低切(LS)、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和红细胞压积(HCT),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42/46)、对照组为73.3%(33/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P=0.024)。治疗组治疗后眩晕、头痛、健忘、不寐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59、7.79、3.92、4.11、5.01,P值均<0.01),MoCA评分[(25.13±2.16)分比(23.88±2.70)分;t=2.44,P=0.017]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VA[(35.49±4.08)cm/s比(32.17±4.25)cm/s,t=3.80]、BA[(36.99±3.79)cm/s比(33.76±4.12)cm/s,t=3.89]、ICA[(62.49±5.07)cm/s比(58.91±5.31)cm/s,t=3.29]、MCA[(70.09±5.04)cm/s比(67.12±5.85)cm/s,t=2.60]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HS、LS、PV、Fg、H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7、4.35、2.23、2.42、2.20,P<0.05或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尼莫地平片可有效缓解CCCI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水平和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半夏白术天麻汤 尼莫地平 慢性脑供血不足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全麻患者麻醉诱导期BI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46例。R组泵注瑞马唑仑0.4 mg/kg(24 mg·kg-1·h-1),P组泵注丙泊酚2 mg/kg(120 mg·kg-1·h-1)。两组患者BIS≤60后静脉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0.2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诱导开始至BIS≤60的时间),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T2)的心率、MAP、BIS,诱导过程中镇静补救、术中知晓、心动过缓、低血压、高血压和注射痛的发生情况。结果R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长于P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B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心率、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R组患者T1时心率高于P组(P<0.05),T1、T2时MAP高于P组(P<0.05);与T0比较,P组患者T1时心率降低,T1、T2时MAP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过程中均无镇静补救、术中知晓及高血压发生;P组患者低血压和注射痛发生率高于R组(P<0.05);两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0.4 mg/kg(24 mg·kg-1·h-1)用于全麻诱导镇静起效时间较长,但镇静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 标签: 瑞马唑仑 丙泊酚 麻醉诱导 脑电双频指数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偏头痛治疗中将阿司匹林与盐酸氟桂利嗪结合应用的效果。方法:偏头痛病人取样73例,分组方式取随机数字表法,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08月分别给予阿司匹林结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38例,联合组)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35例,参照组),对比总有效率,观察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后,参照组总有效率82.86%,比联合组97.37%低,联合组BA、VA、PVA、MCA、ACA血流速度依次为(29.17±9.60)、(26.49±7.40)、(37.93±9.46)、(49.86±9.35)、(38.47±7.08)cm/s,比参照组慢,P<0.05。结论:偏头痛治疗仅采取盐酸氟桂利嗪所取疗效有限,与阿司匹林联用可优化疗效,减慢血流速度,促进病情转归。

  • 标签: 脑血流影响 偏头痛疗效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供血不足患者医疗干预阶段,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尼莫地平药物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限定为本院收治的慢性供血不足患者,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2022年4月,将90例患者平均分对照组与干预组,分析使用尼莫地平片药物治疗阶段增加半夏白术天麻汤随着加减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患者医疗干预后的MMSE、FOM、CDT指标明显更低(P<0.05);干预组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测指标价值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供血不足病情干预中,常规药物使用基础上增加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可进一步优化患者的脑部血流动力学,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尼莫地平片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 脑血流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作间期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联合发作期18F-FDG PET/CT、发作期99mTc-双半胱乙酯(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3月至2022年1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男36例,女25例,年龄(32.46±11.01)岁,年龄范围为18~58岁。所有患者均行发作间期18F-FDG PET/CT代谢显像且均为阳性表现,对18F-FDG PET/CT显像结果表现为多灶改变而不能准确定位者行发作期18F-FDG PET/CT显像或发作期99mTc-ECD SPECT/CT显像,评估发作间期18F-FDG PET/CT显像及联合发作期18F-FDG PET/CT显像或99mTc-ECD SPECT/CT显像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中的定位诊断价值。结果61例患者中23例(37.7%)在18F-FDG PET/CT中表现为单发病灶,38例(62.3%)在18F-FDG PET/CT中表现为多发病灶或弥漫性改变无法准确定位,其中12例行发作期18F-FDG PET/CT显像,9例(75.0%)转化为单发病灶;26例行发作期99mTc-ECD SPECT/CT显像,20例(76.9%)转化为单发性局限性血流灌注增高区。61例患者经发作间期18F-FDG PET/CT联合发作期18F-FDG PET/CT或99mTc-ECD SPECT/CT显像最终准确定位致痫灶52例,准确度为85.2%。结论发作间期PET/CT显像表现为单发病灶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准确;发作间期PET/CT显像表现为多发病灶而无法准确定位的患者,可加行发作期SPECT/CT显像或发作期PET/CT显像,联合应用优势互补,可显著提高对癫痫致痫灶的定位准确度。

  • 标签: 癫痫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术前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成像技术探讨紧张型头痛(tension type headache, TTH)患者静息态下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改变模式及其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自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到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TTH患者31例及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33例,利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灌注成像技术行全扫描,分析TTH组及健康对照组的静息态CBF值的差异,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TTH组疼痛程度,分析CBF改变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TH组患者双侧海马旁回、左侧丘脑、左侧壳核、右侧海马、左侧尾状核、左侧岛叶的CBF值升高;右侧中央后回、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额中回的CBF值减低(P<0.05,family-wise error,FWE校正)。另外,左侧豆状壳核、左侧尾状核、右侧海马的CBF值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374,r=0.416,r=0.358,P均<0.05),而右侧岛盖部额下回的CBF值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444,P<0.05)。结论TTH患者的大脑存在多个CBF值异常的区,这些区的血流改变可能参与了TTH的病理生理机制。

  • 标签: 紧张型头痛 脑血流量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疼痛程度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代谢异常型肥胖与血流动力学指数(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 index,CVHI)变化的关系。方法 由重庆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随机选择年龄≥40岁的参与者,分为代谢异常型肥胖和对照组,进行CVHI检测,比较两组调查对象差异。结果MUO组与对照组比较,CVHI分数更低,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代谢异常型肥胖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简易Z评分成像系统(eZIS)是一种基于统计参数图和三维立体定向表面投影的辅助血流灌注SPECT图像自动诊断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痴呆、帕金森病、共济失调和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其他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相比,eZIS可提供正常数据库,并通过图像转换程序实现不同机构的数据共享,使未来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成为可能。笔者就eZIS在血流灌注SPECT诊断神经退行性痴呆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eZIS的认识,促进其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的应用。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痴呆 简易Z评分成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58例脑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给予对照组依达拉奉,给予观察组依达拉奉+丁苯酞,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丁苯酞和依达拉奉两种药物治疗高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指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依达拉奉 脑梗死急性期老年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其疗效、缺血区域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出64例脑梗塞患者,根据随机数值表法分为2组。其对照组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缺血区域血流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观察组(100.00%)高于对照组(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塞患者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治疗有效率,并增加缺血区域的血流量,值得应用。

  • 标签: 缺血区域脑血流量 脑梗塞 疗效 硫酸氢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脑血管疾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尽管脑卒中诊疗近些年取得很大进展,但以解剖学为指导的脑卒中诊疗仍有待进一步改善,迫切需要更精准、全面的功能影像评估手段。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技术,这些成功的经验启发神经影像医生探索动脉功能评估技术并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冠状动脉CT-FFR技术,着重从冠状动脉CT-FFR研究、动脉功能评估研究及动脉与冠状动脉CT-FFR的对照与思考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动脉狭窄功能评估的进展、存在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 标签: 放射学 血流储备分数 计算流体力学 脑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密集采血流程对溶血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I期临床试验中心入组参加生物等效性试验的100名受试者进行研究,根据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进后的静脉采血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采血流程,评估采血流程对样本溶血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采血标本的溶血率明显降低。结论:改进后的静脉采血流程明显的改善了标本的溶血情况,增加标本检测的准确性。

  • 标签: 密集采血流程 溶血率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结合振动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济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治疗的7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35例,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3.43±1.02)岁;对照组35例,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3.51±1.06)岁。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振动疗法,35例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互动式头针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给予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研究组治疗后NSE、UCH-L1水平低于对照组[(13.15±4.12)μg/L比(19.41±5.87)μg/L,(12.36±3.11)μg/L比(19.51±4.15)μg/L],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5.92±1.56)μg/L比(4.57±1.29)μg/L](均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Vm、Vs高于对照组[(140.18±4.24)cm/s比(133.14±3.17)cm/s,(126.97±7.29)cm/s比(114.71±6.21)cm/s],RI低于对照组[(0.61±0.11)比(0.74±0.15)](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GMFM量表A区、B区、C区、D区、E区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结合振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可减轻神经损伤,改善患儿血流循环,提升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 标签: 互动式头针 振动疗法 脑瘫患儿 脑血流动力学 粗大运动功能 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