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对世居高原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由高原下到平原比赛前运动员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探索HRV在世居高原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评估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云南省场地自行车队中长距离的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受试运动员在高原和平原比赛前的心率变异性,对HRV时域、频域进行分析。结果:世居高原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在平原比赛前时域指标平均RR、RMSSD均高于在高原期间测试值,且差异显著(P〈0.05);平原pNN50、SDNN/HR值均高于高原,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频域指标VLF、TP、HFnorm指标在赛前(平原)高于高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Fnorm、LF/HF在赛前较高原时低,LFnorm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LF/HF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HF赛前测试值略高于高原,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世居高原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赛前SDNN、RMSSD、pNN50、TP、HF、VLF指标均高于基础值,运动员无疲劳迹象;TP、LFnorm、LF/HF等指标均高于基础值,运动员迷走神经活动水平活跃,处于支配地位;HRV可以为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状态评定以及竞技状态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简介:以西班牙男子足球甲级联赛380场比赛中5288人次的技战术表现数据为研究对象。对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比赛表现特征进行量化分析,旨在直观了解足球比赛技战术需求和发展趋势。采取方差分析的研究方法,按照场上位置将运动员分成边后卫、中后卫、边前卫、中前卫、前锋,对不同位置运动员和对来自不同实力球队的相同位置的运动员的比赛技战术表现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不同位置足球运动员在24项比赛技战术指标上都表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不同实力的参赛球队各位置运动员比赛技战术需求差异则体现在不同的技战术指标中。研究还在技战术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足球"大数据"挖掘的理论和分析层次,最后提出相关研究对于足球教练员、运动员、俱乐部管理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员的意义与价值。
简介:目的:文章对太极拳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接提膝独立动作腾空和落地阶段支撑腿肌肉进行肌电测试,分析在该阶段中相关肌肉的力量特点以及发力特征。方法:文章以沈阳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太极拳院队的学生(5名)作为测试对象。采用ME6000表面肌电仪测试系统对沈阳体育学院太极拳院队的学生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支撑腿有关肌肉的表面肌电(sEMG)进行测验,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相关肌肉的积分肌电值(iEMG)、肌电平均开始时间、平均持续时间、贡献率大小。研究结果:(1)腾空阶段中股直肌、股内侧肌、腓肠肌内侧头、股外侧肌以及股二头肌被同时激活放电;持续时间较长的有股直肌和腓肠肌内侧头,股直肌为0.52s,在腾空阶段总时间中占85.00%。腓肠肌内侧头为0.46s,占总时间的75.47%;积分肌电值较大的有股直肌278.40±45.94μVs、腓肠肌内侧头211.00±30.56μVs;贡献率分别为25.20%、21.30%。(2)落地阶段中支撑腿6块肌肉同时被激活;持续时间较长的有股外侧肌3.41s,在落地阶段总时间中占100%;股内侧肌时间为3.25s,占91.97%;胫骨前肌为3.12s,占93.25%;股直肌为2.87s,占82.09%。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最大为1975.40±379.29μVs,贡献率为28.70%;其次是股外侧肌1250.10±152.74μVs,贡献率为20.40%;股内侧肌1182.10±257.83μVs,贡献率为18.70%;股直肌1044.50±214.34μVs,贡献率为16.10%。结论:在腾空阶段中,股直肌和腓肠肌内侧头为该阶段的主要用力肌。落地阶段中大腿前群肌肉(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直肌)以及胫骨前肌是完成该阶段的主要用力肌。
简介: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的优秀乒乓球男运动员参与的双打比赛进行研究。并对左手与右手配对和右手与右手配对的弧快选手在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的特征分别做出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抢段,右右手配对的弧快选手使用率低,发球质量差,失误多,第三板抢攻上手能力强,但球的稳定性差;接抢段,左右手配对的弧快选手使用率高,控制球能力差,失分相对多,抢攻上手率低,但得分效果好;在主动相持的过程中两种配对的弧快选手配合默契,连续进攻能力强,右右手配对的弧快选手反手主动进攻得分效果好;均衡相持正手使用率高,但右右手配对的弧快选手反手使用率比另一配对高,二者此段均是失分率大于得分率;被动相持右右手配对的弧快选手使用率高,反手使用多,得分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