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鼻咽癌患者采用赛肤润防治放射皮肤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到2021年12月于我院进行同步加速放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62例进行研究,根据所采用放射性皮肤反应防治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防治组和赛肤润防治组,每组31例。前者采用常规防治方式,后者采用赛肤润涂抹方式。对比整个放疗期间两组患者I级、II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结果:赛肤润防治组I级、II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常规防治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鼻咽癌患者采用同步加速放疗治疗时采用赛肤润,可以有效防治放射皮肤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选择80例采用生物制剂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银屑病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汇总患者临床资料、生物制剂应用信息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男性多于女性,>60岁、18-30岁多于31-45岁、46-60岁,斑块状银屑病多于红皮病性银屑病、关节病性银屑病、脓疱性银屑病,<5年多于5-10年、>10年,低体重、超重/肥胖多于正常体重,TNF-α抑制剂多于IL类抑制剂,咽部异物感多于结膜瘙痒不适、湿疹症状、流感症状、注射部位淤血、头晕困乏。结论:积极分析银屑病生物抑制剂治疗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利于临床拟定、实施有效应对方案,提高生物抑制剂治疗安全性,保证患者治疗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围产期混合痔孕产妇釆用13味消肿固脱汤熏洗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08月-2018年08月诊治的85例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外洗治疗,观察组给予13味消肿固脱汤熏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痔核还纳时间、肿痛消失时间和便血消失时间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给予围产期混合痔孕产妇13味消肿固脱汤熏洗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护理对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及护理质量评估。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高校所有献血者当中,随机收集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将常规护理干预作用于前者,将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作用于后者,对比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献血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献血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心理护理对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还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水平,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 ,并探讨合理用药的于预措施。方法 选取 2019年 3月~ 2020年 4月我院 46例老年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选择 46例老年患者作为参照组,参照组采取常规用药,实验组改良后用药方案,观察比较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 95.65%,参照组为 80.43%。数据有差异性, 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17%,参照组为 15.21%。数据有差异性, P<0.05。结论 老年人用药安全隐患较多 ,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健康状况 ,应加强合理用药干预 ,确保用药安全。 关键词 :老年人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皮肤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方法:共计选取100例采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患者进行分析,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不同护理模式进行随机数分组,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各含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强化护理干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应护理后的皮肤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情况给予综合护理,可显著减少患者在用药后的皮肤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提高远期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策略。方法 随机抽取2019.1月--2020.1月期间来到我院治疗,且接受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上述患者在我院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118例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7.97%;不良反应以红肿、皮疹、瘙痒等为主,分布于泌尿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系统等,其中以皮肤系统发生率最高(32.20%),发生原因与药物用法用量不当、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和个体差异等有关。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较为繁杂,为了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建议临床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科学的合理用药策略,以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20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使用抗生素种类、给药方式、不良反应类型,研究预防措施。结果:200例老年患者中,使用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生素分别占42.00%、30.00%、15.00%、10.00%、3.00%;静脉滴注、口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者占40.00%、30.00%、20.00%、10.00%。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者占47.50%,以皮疹、过敏性红斑为主要表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者占25.00%,以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为主要表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者占15.00%,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者占7.50%,以胸痛、心悸为主要表现;呼吸系统不良反应者占5.00%,以呼吸不畅为主要表现。结论:200例老年患者多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以口服给药为主,出现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占比较高。老年患者应用抗生素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确保用药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20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使用抗生素种类、给药方式、不良反应类型,研究预防措施。结果:200例老年患者中,使用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生素分别占42.00%、30.00%、15.00%、10.00%、3.00%;静脉滴注、口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者占40.00%、30.00%、20.00%、10.00%。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者占47.50%,以皮疹、过敏性红斑为主要表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者占25.00%,以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为主要表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者占15.00%,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者占7.50%,以胸痛、心悸为主要表现;呼吸系统不良反应者占5.00%,以呼吸不畅为主要表现。结论:200例老年患者多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以口服给药为主,出现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占比较高。老年患者应用抗生素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确保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