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恶性血液疾病中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与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恶性血液疾病患者3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外周血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较其他恶性血液疾病高(P<0.05);所检测的自身免疫抗体中,ANA阳性率最高(P<0.05),Anti-PR3阳性率最低(P<0.05)。结论对于恶性血液疾病患者而言,其自身免疫抗体会发生明显改变,容易并发自身免疫反应,与外周血细胞的减少等因素有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自身免疫抗体对恶性血液疾病发病机制的影响的认识,依据检测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在肺炎儿童中的分布。方法收集我院儿科898例肺炎儿童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支原体IgM抗体。按年龄分为婴儿期(0~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6~12岁)、青春期(12~18岁),统计各期支原体感染率。结果1)898例肺炎患儿中,感染构成比从高到底依次为学龄前期(34.97%)>学龄期(29.96%)>幼儿期(18.04%)>婴儿期(9.20%)>青春期(8.02%),以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最高。2)各年龄组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总感染比例从高到底分别为学龄前期(31.53%)>学龄期(29.74%)>幼儿期(24.07%)>婴儿期(17.28%)>青春期(8.33%),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期和幼儿期较易发生肺炎,除青春期外,儿童支原体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维生素D与早期不良妊娠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4月收治的98例孕妇,分为不良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维生素D数值差异性和孕早期不良妊娠结局。结果不良妊娠孕妇维生素D缺乏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孕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妊娠组稽留流产35例,自然流产发生14例;正常妊娠组人工流产39,继续妊娠10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孕早期疾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论是正常孕妇还是不良妊娠孕妇都存在缺乏维生素D情况,但是不良妊娠孕妇维生素D缺乏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孕妇,因此需要注重不良妊娠孕妇维生素D补给,改善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2,IL-18和D-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法对3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IL-2,IL-18和D-D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在治疗前血清IL-2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IL-18,D-D水平又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L-2水平与IL-18,D-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784,-0.6128,p<0.01)。结论检测血清IL-2,IL-18和D-D含量的变化可判断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不同程度的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抗感冒药属于药学栏目范畴,属于非处方用药。而任何药物都可能引起ADR,只是程度和出现的几率不同。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国内外资料经验,指导房颤患者合理选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并发症。方法搜集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2006年)、大型临床实验荟萃及小样本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资料,分别从性别、合并症、年龄等方面对慢性房颤患者提出抗凝目标。结果高危CAF患者必须使用华法林,中危CAF患者可以选用华法林,也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低危CAF患者则可仅使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的服用剂量,可接受华法林剂量模型指导。同时,还须对房颤患者实施华法林抗凝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论房颤抗凝治疗虽然经国内外多个大型临床实验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肯定,从国内外的临床统计结果来看抗凝治疗临床应用并不规范,需要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