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神经囊虫(NCC)的疗效,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1995年1月—2012年2月,筛选所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包括联合驱虫药物阿苯达唑治疗)NCC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文献员独立并交叉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并对纳入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索到63篇文献,最后纳入有效研究13篇,共计1625例NCC患者。①单用糖皮质激素(213例)与使用安慰剂/无药物(213例)者比较,可使治疗后6~12个月的癫痫复发率显著减少(OR=0.39,95%CI:0.24~0.62,P〈0.0001);并可使影像学表现改善(头部CT或MRI检查显示病理损伤完全消失,无或仅有极低的残余瘢痕、钙化及病灶周围水肿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0,95%CI:0.20~0.80,P=0.009)。②而糖皮质激素联合阿苯达唑与安慰剂/无药物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阿苯达唑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NCC比较,癫痫复发率和影像学病变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与安慰剂/无药物治疗和单用糖皮质激素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阿苯达唑可引起腹部不适、皮疹、头痛等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6,95%CI:0.22~0.64,P〈0.0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可降低6~12个月随访期间的癫痫复发率和影像学病变进展程度。但鉴于目前评价糖皮质激素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和样本量较少,仅弱推荐糖皮质激素治疗NCC。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双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比较糖皮质激素或安慰剂、驱虫剂、联合用药治疗NCC的疗效。

  • 标签: 神经系统囊虫病 糖皮质激素类 阿苯达唑 META分析
  • 简介:由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承办的“脑血管与神经免疫进展研讨班”将于2014年8月21—2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研讨会聘请国内资深的神经科、病理科、影像科专家,对近年脑血管(含大脑皮质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神经免疫疾病[含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抗体相关脑炎、神经脱髓鞘等]、颅内占位病变影像鉴别诊断等进行专题讲座,并进行论文交流及疑难病例研讨(可携带病例资料现场答疑)。

  • 标签: 神经免疫 脑血管病 N-甲基-D-天冬氨酸 深静脉血栓 神经脱髓鞘病 颅内占位病变
  • 简介:目的:研究风心病的易患因素、发病率及死亡原因。方法:分类统计1985~1999年在我科住院的风湿性心脏病人的易患因素、发病率及死亡原因等。结果:该病占心内科平均年总住院率的6.9%(582/8412);以青壮年居多,占71.1%;农民发病率最高为44%(256/582)。风心病15年间总死亡率为7.9%,死亡原因以泵衰竭为主,其次为猝死。结论:重视风湿热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是降低风心病发病率的关键,防治重点在农村。心瓣膜一旦发生,应积极动员作手术或介入性治疗,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调查报告 心电图 并发症 诱发因素
  • 简介:心尖肥厚型心肌(apical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AHCM)是1976年由日本学者首先报道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肌。我国自1984年刘王明心。报道首例AHCM以来的20多年来不断有这方面报道,本文对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的1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了解和认识AHCM的心电图特点及变化。

  • 标签: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特点 诊断价值 AHCM 超声心动图
  • 简介: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特点1.心脏重量新生儿心脏相对比成人大,其重量为20~25g。在整个小儿时期,心脏重量的增长速度不均等;1岁时心脏重量为出生时的2倍,5岁时为4倍;9岁时为6倍;青春期后增长到出生时的12—14倍,达到成人水平。

  • 标签: 先天性心血管病 小儿 心脏重量 心血管系统 解剖特点 青春期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腑散、如意金黄散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腑散敷肚脐联合如意金黄散涂抹腹部。两组均进行腹内压测量,疗程结束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70.8%。结论通腑散、如意金黄散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能明显改善腹内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内高压 通腑散 如意金黄散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9月—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单纯动脉溶栓后(尿激酶)再通不良的16例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中位数(NIHSS)18(14~21)分;改良Rankin评分(mRS)中位数4(3~5)分]患者行血管成形术治疗。对其中6例行球囊扩张术,3例行支架置入术,7例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结果①16例患者术前血流灌注(TIMI)分级0级14例(87.5%),1级2例(12.5%)。术后14例血管再通,总再通率为87.5%。其中11例(68.8%)完全再通,3例(12.5%)部分再通。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的7例,均为完全再通;单纯支架置入术的3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1例;单纯球囊扩张术的6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未再通(TIMI分级由0级变为1级)2例。②术后2例(12.5%)死亡,1例于术后第5天死于小脑及脑干出血,另1例于术后第6天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③生存的14例患者,术后2周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NIHSS和mRS评分较术后2周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采用超声随访14例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19.5(3~46)个月,仅行球囊扩张术后的1例患者出现再狭窄。结论单纯动脉溶栓后再通不良的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联合血管成形术可能会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其中联合支架置入术可能较单纯联合球囊扩张术具有更高的再通率。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急性 血管成形术 动脉溶栓
  • 简介:目的研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ICU接诊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90例,按照不同的出血时间分成甲、乙、丙3组,每组30例。其中,甲组的出血时间≤3h,乙组的出血时间≤6h,丙组的出血时间≤12h。该90例患者均直接由急诊收入外科ICU,根据出血部位、血肿情况和出血量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3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各组的临床疗效作出分析比较。结果甲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乙、丙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实施手术,根据检验结果及患者自身情况,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可显著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症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方式 预后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改进的标测和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1)Swartz长鞘:在35例右侧旁道,慢长路,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折返性)和房扑消融中应用。(2)参考电极;右室流出道和右室流入道分别放置2根电极,采用“蛙跳”方法标测较早的心室激光动点,然后用射频导管在该点附近标测。(3)在窦性心律时在左室间隔部记录到较局部室波提前的高频低幅电位激动晚于希束电位20ms以上处为靶点消融左室特发性室速。(4)应用CARTO系统治疗:3例AT(局灶性+折返性),1例AF和1例ILVR。结果:40例患儿均成功消融,放电次数和透视时间分别为(5.0±3.8)次和(25±12.4)min,结论:改进的标测和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减少放电次数,缩短X线透视时间,尤其CARTO系统的应用解决以往的难题。

  • 标签: 儿童 快速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 简介:目的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ofventricularmyocardium,NVM)儿童T波峰末间期(Tp-Te)、校正的Tp-Te间期(Tp-Tec)、Tp-Te与QT间期的比值(Tp-Te/QT)等心肌复极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4例住院NVM患儿作为NVM组,随机选取健康儿童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Tp-Te、Tp-Tec及Tp-Te/QT等指标。结果34例NVM患儿中5例(14.7%)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4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NVM组心率较对照组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8.8±21.8)次/minvs.(113.1±17.5)次/min,P〈0.05]。两组QTc、Tp-T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4.8±30.9)msvs.(402.6±21.4)ms,(76.1±17.3)msvs.(72.1±13.9)ms,P均〉0.05]。NVM组与对照组比较,Tp-Tec明显延长,Tp-Te/QT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2.7±26.8)msvs.(98.6±16.6)ms,(0.27±0.06)vs.(0.23±0.04),P均〈0.05]。结论儿童NVM存在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异常,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由于心率等因素的影响,Tp-Tec、Tp-Te/QT对儿童NVM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高于Tp-Te。

  • 标签: 心肌致密化不全 T波峰末间期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7~12月在我院确诊为主动脉缩窄的患者2例,根据心导管造影检查选择合适的支架和BIB球囊。经股动脉穿刺送入支架/球囊导管到达缩窄段并准确定位,在右室快速临时起搏下当血压下降50%时先后充盈BIB内外球囊扩张支架。结果2例患者均系男性,年龄11岁和15岁,体重23.8kg和42kg。术前超声检查病变处跨缩窄段收缩压差(△P)分别是63mmHg、57mmHg。经12F输送鞘和9FBIB球囊(外球囊16mm×4.0cm),分别成功植入NuMED覆膜CP支架(8Zig×3.4cm)各一枚。心导管检测病变处△P分别由术前72mmHg、26mmHg降至术后即刻2mmHg和8mmHg,最窄处血管直径由术前3mm、4.8mm各增加至术后16mm、15mm。随访2~5个月。超声检查△P分别为20mmHg、18mmHg,无股动脉损伤、支架移位、血管瘤和血管夹层并发症。结论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有适应证者可植入CP覆膜支架治疗,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缩窄 支架治疗 先天性 超声检查 覆膜 儿童
  • 简介:如果以1966年Rashkind开发房间隔切开术作为开创先天性心脏(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新纪元,至目前已有50年历史。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展先心病介入治疗,至目前已有20年历史,步人了蓬勃发展的青年时代。进入21世纪国产器械问世,先心病介入治疗在我国得到广泛开展,取得自己的经验,逐步走向成熟,造就一批青年专家,走出“研发-生产-临床”密切结合的自主发展道路,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出现划时代的变化,从此走出“丑小鸭”时代,受到世人所瞩目。

  • 标签: 心脏病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切开术 房间隔
  • 简介:医疗健康信息服务网站WebMD10月25日报道,根据发表在《循环: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以挪威人为对象的研究,慢性失眠症或增加“心脏发作风险”。研究人员发现,“将心脏发作风险因素如年龄、血压、胆固醇以及肥胖纳入考虑后……,有失眠症的人比很少失眠的人更容易出现心脏发作”。然而,研究作者指出这种研究结果是高纬度区域如挪威特有的,这地方春夏时太阳很少落山,而冬天却不见太阳升起。尚不清楚这群研究对象的睡眠性呼吸暂停发生率。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慢性失眠症 风险因素 睡眠性呼吸暂停 美国心脏协会 信息服务
  • 简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不仅是中风和心脏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也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闭塞性周围血管疾病,动脉瘤和肾功能衰竭的前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患高血压的人数从20世纪70年代的3000万例到90年代的9000万例至20世纪末的1亿余例,平均每12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笔者对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30名体检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健康体检 高血压病 调查分析 对策
  • 简介:Circulation杂志2014年6月13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糖尿心衰患者左心房心肌线粒体呼吸减少,氧化应激增加,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糖尿心衰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无独有偶,心脏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损伤与肥胖之间也存在关联。但由于肥胖和高血糖之间存在重叠,上述研究无法严格意义上区分线粒体功能改变到底与肥胖相关还是与糖尿相关,抑或只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 标签: 线粒体呼吸 糖尿病 收缩功能障碍 功能受损 心脏 线粒体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