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颅内肿瘤围术期中辅以心理护理,对患者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试验者是2021.01至2022.10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70例,以数字奇偶法分作相同例数两组,分别运用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比对护理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不良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利于缓解患者围术期不良心理的同时,还能增加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颅内肿瘤 心理护理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与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内科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控制摄水量、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及配合治疗等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内科患者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遵医行为率和护理依从率,改善患者对待化疗不良反应的态度,促进患者身心状态的恢复,有助于各项治疗的顺利完成,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血液内科 遵医行为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其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46例进行研究,根据所选择护理方式分为强化组和参照组。强化组(n=23)采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参照组(n=23)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组间患者SAS、SDS评分和护理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前组间患者SAS、SDS评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强化组患者SAS、SDS评分优于参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强化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同时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患者 心理状态 依从性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一例随机信号干扰瓦里安VitalBeam医用直线加速器旋转托盘内的旋转变压器(或称编码器)的案例。本案例被瓦里安的中国、欧洲和美国技术专家认为是该技术平台(包括TrueBeam)的罕见故障。本文对比分析了VitalBeam与传统加速器的旋转托盘在结构与控制系统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便让同行对旋转变压器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总结了解决故障的逻辑与方法,为分析相关问题提供借鉴经验。本研究发现了联锁系统的不完善,可为瓦里安公司优化系统提供事实与技术依据。

  • 标签: 旋转托盘 横向(旋转)轴 旋转变压器 编码器 2036联锁 直线加速器VitalBeam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程序化体位转变结合雾化吸入在新生儿肺炎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0月收治的肺炎患儿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取程序化体位转变结合雾化吸入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症状缓解情况、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雾化吸入 程序化体位转变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心病介入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研究对象为冠心病介入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8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前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以行为转变理论,后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EVF、LVEDD、LVEDV)、护理满意度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结果:从LEVF、LVEDV、护理满意度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更高,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心脏康复 冠心病介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转变体位干预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氧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炎新生儿62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体位干预,后者接受转变体位干预,对比两组不同的干预价值。结果 血氧指标,观察组的各指标均较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转变体位 新生儿肺炎 血氧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本院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HAMD和HAMA评分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基于认知-行为转变模型线上健康教育用于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的2021年10月-2022年3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例。常规组接受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接受基于认知-行为转变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与健康生活习惯情况。结果 管理前,研究组与常规组的患者血压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研究组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生活习惯情况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研究组的健康生活习惯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认知-行为转变模型线上健康教育用于高血压患者管理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减控制血压,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转变模型 线上健康教育 高血压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不同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心理状态评分,干预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按时作息、遵医用药以及合理饮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慢性乙型肝炎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共情护理对手外伤康复患者心理弹性、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康复科收治的手外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共情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共情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共情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心理弹性、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共情护理后,共情组患者心理弹性较低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心理弹性较高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共情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共情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情护理能有效提升手外伤康复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共情护理 手外伤 康复患者 心理弹性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产科收治的2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技巧及母亲角色适应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技巧及母亲角色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可减轻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情绪,促使产妇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的转变,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进而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母乳喂养技能。

  • 标签: 团体心理干预 初产妇 心理状况 母乳喂养 母亲角色适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取106例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行一般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将两组的试验前后的心功能以及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在护理干预后,试验组的心功能以及心理状态均优于试验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

  • 标签: 心理护理 冠心病心力衰竭 心理状态及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级心理护理对膀胱癌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科室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92例膀胱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患者分级心理护理,对比患者SAS、SDS评分及生存质量。结果:经不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手术患者采用分级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运用该护理模式。

  • 标签: 心理护理 分级 膀胱癌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心理护理对手术室麻醉患者应激反应及心理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64例手术室麻醉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病例,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两组各有患者32例,对照组资料开展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预后效果。结果 手术前1天,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5min后,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负性情绪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负性情绪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对照组和观察组预后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术室麻醉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有效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心理护理 手术室 麻醉 应激反应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择取我院于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收行消化内镜检查的260例患者,均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有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护理满意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0.05)。 结论:心理护理用于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对其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效果理想,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心理情绪,促进检查顺利开展,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消化内镜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手外伤患者术前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并针对其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本项研究选取研究对象为我院某阶段收治的行手外伤手术的患者,时间段设定为2020年7月-2021年10月,入组研究总人数为58例。研究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其中纳入对照组中的29例术前施以常规护理;纳入观察组中的29例于常规施护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研究重点是对两种施护方案效果的统计和对比。结果:于术前1h对两组入组研究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测定,对比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于术后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再度测定,结果显示均有降低,但相较而言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更低一些,且组间对比结果出现差异性(P<0.05)。结论:在手外伤患者术前施以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以此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相关工作开展期间积极引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手外伤患者 术前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本院诊治的骨折患者80例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1月,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患者为观察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疼痛评分情况以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护理,采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明显改善,疼痛减轻,满意度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骨折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疼痛 护理满意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在手术患者护理中,给予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理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本研究以分组比较的研究方式,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本院手术收开展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两组,组别设置为:实验组n=60例,给予患者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n=60例,给予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以及生理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生理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护理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焦虑状态、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2月84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加积极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焦虑状态、认知功能、帕金森病护理总有效率。结果:护理前两组心理焦虑状态、认知功能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分显著升高,心理焦虑状态均显著降低,而其中实验组蒙特利尔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理焦虑状态低于对照组,P<0.05。帕金森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积极心理护理效果确切,有利于进一步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焦虑和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积极心理护理 帕金森病患者 心理焦虑状态 认知功能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