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自2019年12月首次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来,该传染病已迅速发生于全国各地及海外多个国家。通过荟萃分析方法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发表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用StatsDirect 2.8.0统计软件进行率的荟萃分析,计算合并的率。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包括1 594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发热(91.6%)和咳嗽(64.5%),其次是呼吸困难(32.8%)和咳痰(28.1%),而头痛(10.5%)、咽痛(11.2%)、咯血(3.2%)及腹泻(6.6%)等症状相对少见。肝功能异常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发病率为29.0%)、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22.7%)、总胆红素水平升高(11.7%)、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80.4%)。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生素(87.7%)、抗病毒药物(75.5%)以及糖皮质激素(26.6%),少数患者也采用了抗真菌药物(7.7%)。严重者也应用了机械通气(13.4%)、体外膜肺氧合(1.9%)、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3.8%)。院内病死率为7.7%。研究间的异质性显著,但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未能鉴定出明确异质性来源。结论基于现已发表文献数据,系统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该病以发热及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较常见,致死率较低。

  • 标签: 病死率 抗病毒 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住院患者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7月收治的220例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住院患者,采用鼻拭子和咽拭子对患者进行确诊,通过多重反转录(RT)PCR法对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以及冠状病毒(HcoV)和人偏肥病毒(HMPV)这8种病毒进行分析,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患病季节等分布特点。结果:通过研究120例住院患者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病特征,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最高(18.6%),在春季时该疾病感染率明显增加(25.1%,X2=11.12,P=0.01);鼻病毒感染率位居第二(14.7%),多数患者易在秋季感染(25.3%,χ2=6.43、P=0.013);流行病毒A型多数患者易在夏季感(3.43%,χ2=16.32);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检测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住院患者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石林县2013-2022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石林县2013-2022年丙型肝炎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趋势。结果  石林县2013-2022年共报告丙肝病例582例,年平均发病率23.43/10万;男女性别比0.99:1,女性多于男性;辖区7个街道(镇、乡)均有病例报告,以石林街道较多,占53.09%(309/582);年龄主要分布在40-49岁,占29.21%(170/582)。结论 石林县2013-2022年丙肝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石林街道、鹿阜街道是重点地区;农民、青壮年是重点人群。今后应重点关注该区域内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丙肝疫情发病现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干预策略,全力降低该地区的丙肝发病水平。

  • 标签: []  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危害极大的传染病,男女均可发病。近年来,随着艾滋病发病率的上升和抗病毒治疗的普及,HIV合并梅毒的病例也在逐渐增多。因其免疫功能低下、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以及并发症较多等原因,导致病死率和疾病负担明显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HIV合并梅毒感染将显著增加HIV感染和梅毒感染的双重风险,因此深入了解HIV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抗梅毒疗效尤为重要。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梅毒感染  临床特征  抗梅毒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2019—2023年河北地区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9—2023年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患儿的下呼吸道标本46 576例,采用多重RT-PCR和毛细电泳法检测13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SV总体阳性检出率为18.76%(8 739/46 576),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RSV总体阳性率分别为18.84%(51 74/27 462)和18.65%(3 565/19 114),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916, P=0.339);RSV检出率与年龄增长存在线性关系( P<0.01);各年份RSV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23.71, P<0.01);2019—2021年的阳性检出率高峰期在12月至次年2月;2019年和2020年5—10月阳性检出率极低;2021年全年阳性检出率均在10%以上,且5月和8月出现了反季节流行的小高峰;2022年全年阳性检出率较低,无明显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儿童流行特征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及混合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及混合感染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针对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记录,分析儿童的病情特点。在分析后,研究人员针对儿童进行常规用药治疗,治疗完成后评估疗效。结果:在94例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及混合感染患儿中,发热、咳嗽、气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83例(88.3%)患儿出现高热,平均体温达39.1°C,67例(71.3%)患儿伴有剧烈咳嗽,49例(52.1%)出现气促。实验室检查显示,68例(72.3%)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56例(59.6%)患儿白细胞计数增高。影像学检查发现,72例(76.6%)患儿表现为肺部实质性病变。混合感染患儿的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尤其是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需更长的治疗时间。结论: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及混合感染的患儿临床表现多以高热、咳嗽和气促为主,部分患儿伴有CRP升高和白细胞增高,影像学检查常见肺部实质性病变。混合感染患儿的病情较为复杂,尤其是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其病程相对较长,治疗难度较大。因此,早期识别病情、及时进行抗病毒及抗菌治疗,对于提高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治疗措施有助于缩短病程,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住院儿童 甲型流感病毒肺炎 混合感染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C同时合并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血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和抗病毒治疗转归。方法纳入2014年4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UC患者320例,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4组: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35例)、单一合并CMV血症组(33例)、单一合并EB病毒血症组(52例)、未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2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抗病毒治疗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C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UC患者年龄>60岁比例、发病前3个月内糖皮质激素使用率、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率均高于未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42.86%(15/35)比14.00%(28/200)、51.43%(18/35)比24.50%(49/200)、22.86%(8/35)比1.00%(2/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062、10.598、29.769,P均<0.01),而性别构成和发病前3个月内5-氨基水杨酸、硫唑嘌呤、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使用率与未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发热、腹痛、便血、体质量下降、疾病活动为重度、病变累及全结肠、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和血红蛋白水平<100 g/L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未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54.29%(19/35)比13.50%(27/200)、91.43%(32/35)比43.00%(86/200)、94.29%(33/35)比44.00%(88/200)、28.57%(10/35)比13.50%(27/200)、94.29%(33/35)比38.00%(76/200)、91.43%(32/35)比65.00%(130/200)、71.43%(25/35)比18.00%(36/200)、48.57%(17/35)比18.50%(37/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475、27.945、32.930、5.100、40.194,Fisher确切概率法,χ2=44.242、15.220,P均<0.01),而临床分型、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UC患者内镜下深大溃疡、不规则溃疡、纵行溃疡发生率均高于未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45.71%(16/35)比1.50%(3/200)、42.86%(15/35)比3.50%(7/200)、8.57%(3/35)比1.00%(2/200)],深大溃疡、不规则溃疡发生率均高于单一合并EB病毒血症组[45.71%(16/35)比15.38%(8/52)、42.86%(15/35)比11.54%(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521、49.837,Fisher确切概率法,χ2=9.663、11.206,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活动为重度、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内镜下深大溃疡和不规则溃疡是UC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OR=48.519、44.352、53.432、39.989,95%CI 9.057~587.669、4.499~437.245、3.302~864.670、3.418~467.910,P均<0.05)。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抗病毒治疗3周后好转率低于单一合并CMV血症组和单一合并EB病毒血症组[73.53%(25/34)比96.88%(31/32)和95.65%(4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89、6.310,P=0.008、0.012)。结论疾病活动为重度、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内镜下存在深大溃疡和不规则溃疡的UC患者易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且治疗反应差,应加强UC患者CMV、EB病毒感染的筛查。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临床表现 内镜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肺部病理形态特征,分析临床和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对2020年2月13日和14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死亡的2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双侧肺穿刺检查,所获肺组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脱水、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而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2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肺部形态呈弥漫性肺泡损伤改变。病例1为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病变以渗出、透明膜形成为主,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早期改变。病例2为无基础疾病的患者,病变以弥漫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壁广泛纤维化,肺泡腔内坏死性炎性纤维素性渗出物填塞,肺泡广泛破坏,肺实质化为主,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机化期合并细菌性肺炎。两例患者支气管旁黏膜下腺体损伤均不明显。结论弥漫性肺泡损伤是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弥漫性肺泡损伤早期即可诱发或加重老年患者的原有基础疾病。弥漫性肺泡损伤晚期,肺泡广泛破坏、肺实质化和继发感染是导致患者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病理学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肠道门诊腹泻病例中札如病毒(sapovirus,SaV)的感染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肠道门诊腹泻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相关资料,应用x2检验或Fisher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检出率;采集患者粪便标本,应用不同种PCR方法对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札如病毒检测,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 047例腹泻病例粪便标本中,SaV检出率为2.77%(29/1 047),成功测序16株,GI组11株,GII组4株,GIV组1株。春季检出率5.24%(x2=8.857,P=0.031)高于其他季节;远郊区检出率5.00%(x2=8.906,P=0.012)高于城区及近郊区;不同性别、年龄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泻、恶心、呕吐及腹痛为SaV腹泻病例的主要临床症状。结论SaV是北京市腹泻病例的病原之一,春季和远郊区检出率高,GI组为主要基因型别。

  • 标签: 肠道门诊 腹泻 札如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基因型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患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临床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4月25日至6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43例过敏性疾病患儿为过敏性疾病组,同期确诊的114例无基础疾病的患儿为无基础疾病对照组(简称无基础疾病组),16例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儿为有基础疾病对照组(简称其他基础疾病组)。收集并分析各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查、住院时间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等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43例过敏性疾病组患儿中男28例、女15例,就诊年龄为4.4(2.1,8.2)岁,其中轻型32例、普通型11例。过敏性疾病包括特应性皮炎或湿疹20例(46.5%)、鼻炎14例(32.6%)、食物过敏8例(18.6%)、哮喘7例(16.3%)、过敏性结膜炎4例(9.3%)、药物过敏2例(4.7%)。114例无基础疾病组患儿中男57例、女57例,就诊年龄为2.8(1.2,5.6)岁,其中轻型93例、普通型21例。16例其他基础疾病组患儿中男9例、女7例,就诊年龄为3.0(2.6,10.8)岁,其中轻型13例、普通型3例。过敏性疾病组患儿的咽痛、呕吐发生比例均高于无基础疾病组[10例(23.3%)比9例(7.9%)、14例(32.6%)比11例(9.6%),χ2=6.93、12.24,均P<0.05],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无基础疾病组[1.1(0.7,1.7)×109比1.6(1.1,2.7)×109/L,H=-28.00,P=0.005]。3组患儿在就诊年龄、性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分型、新型冠状病毒PCR的循环阈值、住院时间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过敏性疾病患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临床特征多为咽痛和呕吐,过敏性疾病几乎不影响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程。

  • 标签: 儿童 过敏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GII.8和GII.9型诺如病毒P蛋白的糖结合特征。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获得GII.8和GII.9诺如病毒P颗粒蛋白,通过寡糖和唾液结合实验,研究P颗粒蛋白与组织血型抗原等糖的相互作用,再采用序列比对和结构比较,分析GII.8和GII.9糖结合位点的序列和结构特征。结果GII.8 P蛋白与所检测的寡糖无明显结合,与部分人A/B/O型别唾液样本有结合。GII.9 P蛋白结合H双糖,与人A/B/O型别唾液有很好结合。序列和结构分析均显示GII.8 P蛋白具有与GIII.9相似的潜在糖受体结合位点,其位点与流行株GII.4等型别的糖受体区区相近。结论非流行株GII.8和GII.9 P蛋白与不同组织血型抗原的结合能力不同,提示可能会造成流行的差异,需要对非流行株开展持续的分子监测。

  • 标签: 诺如病毒 P颗粒蛋白 组织血型抗原 寡糖结合 唾液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引起河南省2021年11月COVID-19暴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特征,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并进行溯源。方法收集病例急性期咽拭子标本,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SARS-CoV-2核酸进行检测。选取SARS-CoV-2核酸阳性样本进行高通量基因序列测定和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核酸检测显示,70例阳性标本ORF1ab基因Ct值的中位数为26.41(15.58~39.27),N基因Ct值的中位数为24.43(12.04~39.74)。测序结果显示,同武汉参考株(NC_045512)序列相比,测序成功的63例本土病例SARS-CoV-2基因组序列存在47~49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共享47个突变位点和4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其中S蛋白区核苷酸突变位点9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为12个。指示病例与河南省10月14日俄罗斯输入病例和江西省10月本土病例共享47个突变位点,基因组高度同源,属于VOC/Delta变异株(AY.122进化分支)。结论应对境外输入性COVID-19进行持续监测,适当延长隔离观察期限,降低输入性COVID-19引起本地暴发与流行的风险;通过分析病毒基因组特征及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进行快速溯源,为我省后续精准防控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德尔塔变异株 基因组特征 核苷酸突变 氨基酸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0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状况和病毒E基因进化特征,探讨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特征病毒传播特点。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登革热病例信息,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标本并测定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运用MEGA 5.05软件构建最大相似度基因树,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20年广州市共报告33例登革热确诊病例,其中输入病例31例(93.94%),本地病例2例(6.06%)。相比于2016-2019年,登革热确诊病例数、总发病率和本地发病率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入病例来自东南亚地区的占90.32%(28/31)。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及进化分析与东南亚序列亲缘关系相近,与我国广州市近年序列关系相对较远。结论2020年我国广州市登革热本地疫情受输入病例,特别是东南亚地区输入病例影响大。本研究结果支持我国广州市登革热疫情尚未本地化,由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流行的推论。

  • 标签: 登革热 登革病毒 包膜基因 基因进化树
  •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应用两种神经认知评价量表,探讨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神经认知损伤患病率、影响因素及其神经认知表现特征。方法纳入浙江省台州市开展的HIV与衰老相关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中2 250例接受ART的HIV感染者。使用中国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国际HIV相关性痴呆量表(IHDS)评价其神经认知损伤情况,并对2个量表中的7个神经认知域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接受ART的HIV感染者2 250例中,年龄集中在45~89岁(48.0%,1 080/2 250),男性占79.2%(1 782/2 250),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37.8%(852/2 250)。MMSE和IHDS判断的神经认知损伤的患病率分别为14.3%(321/2 250)和31.8%(716/2 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MMSE判断的神经认知损伤危险因素包括60~89岁(aOR=2.63,95%CI:1.52~4.56)、抑郁症状(aOR=5.58,95%CI:4.20~7.40)和使用依非韦伦(EFV)治疗(aOR=2.86,95%CI:1.89~4.34);男性(aOR=0.71,95%CI:0.51~1.00)、偏胖(aOR=0.63,95%CI:0.44~0.89)和文化程度较高(aOR=0.11,95%CI:0.05~0.25)为保护因素。IHDS判断的神经认知损伤危险因素包括60~89岁(aOR=3.10,95%CI:2.09~4.59)、抑郁症状(aOR=1.78,95%CI:1.44~2.20)和使用EFV治疗(aOR=1.79,95%CI:1.41~2.29);男性(aOR=0.75,95%CI:0.58~0.97)、偏瘦(aOR=0.67,95%CI:0.47~0.96)、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350个/μl(aOR=0.69,95%CI:0.53~0.91)和文化程度较高(aOR=0.23,95%CI:0.14~0.39)是保护因素。HIV感染者的神经认知表现分为4种主要类型,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饮酒、抑郁症状、腰臀比、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基线CD4计数和使用EFV治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接受ART的HIV感染者神经认知表现分为4种类型,神经认知损伤患病率较高,需对不同类型者采取针对性的监测、预防与控制措施。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神经认知损伤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19年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病原中A组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VP1基因特征。方法使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HFMD疑似病例的标本,EV阳性标本接种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habdomyosarcoma cells, RD)培养病毒。分离到的A组EV毒株经VP1区基因测序后使用MEGA X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及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2019年共检测207份HFMD标本,其中188份检出E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CV)-A6、CV-A16、CV-A10、CV-A4阳性分别为47.34%(89/188)、41.49%(78/188)、3.72%(7/188)、2.66%(5/188),其他EV阳性为4.79%(9/188),未检出EV-A71。HFMD夏季流行高峰(5~7月)多检出B1基因亚型的CV-A16,B1a和B1b进化分支共同流行,秋冬季的次高峰(9~12月)检出D3a进化分支的CV-A6较多。CV-A10和CV-A4散在发病,均为C2基因亚型。与原型株相比,CV-A6、CV-A16、CV-A10、CV-A4 VP1基因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22%~81.78%(95.97%~97.19%)、62.70%~65.54%(90.10%~91.30%)、81.76%~82.65%(91.63%~92.03%)、81.09%~81.79%(97.27%~97.67%)。结论HFMD病原体流行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增加了HFMD防控难度。EV监测项目的拓展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有助于防控HFMD。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基因型 系统进化分析 同源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12—2021年四川省输入性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E基因序列的分析,掌握四川省输入性DENV的血清型、基因型等分子特征,为溯源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21年四川省经Real time RT-qPCR检测DENV阳性的28份血清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DENV E基因扩增及测序。利用Mega Align5.0软件对核苷酸序列和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利用Mega 7.0软件绘制系统发育树。结果经RT-PCR和序列测定获得了28株DENV的E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和同源性分析表明,20株属于DENV血清型1型(DENV-1),其中16株为基因I型(Genotype-I, G-I),4株为基因V型(Genotype-V, G-V);7株属于DENV血清型2型(DENV-2),其中4株为G-I,3株为基因II型(Genotype-II, G-II);1株属于DENV血清型3型(DENV-3),为G-I。四川株与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广东等地的DENV病毒株同源性最高,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完全吻合。结论从分子水平证明了2012—2021年四川省输入性DENV存在3种血清型及其多种基因型,输入病例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国家。

  • 标签: 登革病毒 E基因 血清型 基因型 系统进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2019年北京市急性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的感染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以急性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患儿粪便标本,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筛查NoV;阳性标本进行NoV VP1基因及RdRp基因扩增及序列测定,所测得的序列应用在线分型工具Norovirus Genotyping Tool 2.0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 577例急性腹泻儿童粪便标本,NoV核酸检测阳性的484例(18.78%,484/2 577);NoV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流行高峰在秋冬季节。NoV的检出无性别差异(χ2=1.77, P=0.183)。其中有399例得到了VP1区分型,结果显示有11个基因型,主要为GII基因群(98.25%, 392/399),GII.4 Sydney型为主(52.13%, 208/399),其次为GII.3型(19.8%, 79/399)、GII.2型(18.5%, 74/399)。267例完成了RdRp区分型,结果显示有10个基因型,以GII.P31型为主(57.3%, 153/267),其次为GII.P12型(15.36%, 41/267)及GII.P16型(14.98%, 40/267)。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存在16种组合方式,主要为GII.4 Sydney[P31](53.18%, 142/267),GII.3[P12]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而GII.4 Sydney[P16]检出率逐渐增高。结论NoV是北京市2014—2019年儿童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流行的基因型别多样。

  • 标签: 儿童 诺如病毒 急性腹泻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和结核病是两种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力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均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CD4+T细胞降低。COVID-19可以在结核病诊断之前、同时或之后发生。而肺结核病患者有COVID-19流行病学接触史时,也更容易再合并感染,目前国内外已相继报道多起结核病院因院感防控措施不力引起COVID-19院感事件,故加强结核病院院感防控工作刻不容缓。二者叠加感染会导致预后恶化,加重患者病情,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另外,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当胸科医院的肺结核患者出现聚集性发热等症状或病情进展时,应尽早识别是否合并新冠病毒感染。同时注重识别结核病和COVID-19叠加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目前关于COVID-19合并肺结核的研究相对匮乏,且在多方面存在争议,我国作为结核病高发国,明确两种传染病的临床特点、转归、治疗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0年北京市大兴区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大兴区进一步做好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报告的大兴区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人群、时间和空间分布、病例感染途径及发病、确诊和出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大兴区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114例,报告发病率为6.14/10万,无死亡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07: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83.33%);全区85.00%镇和街道报告了病例。疫情根据感染来源分为武汉输入疫情、境外输入疫情和新发地聚集性疫情三个阶段,涉及聚集性疫情24起,其中家庭聚集占83.33%。结论2020年大兴区新冠肺炎疫情呈现明显的时间聚集性,经历三个阶段疫情,各阶段根据疫情特点采取精准防控,及早控制住了疫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