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基于对毛泽东三篇文章的解读,提出毛泽东在1942年形成了广义问题解决的思想。他把广义问题解决过程分为发现问题(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问题和选择问题)和(狭义的)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或子过程。本文由此出发讨论了毛泽东广义问题解决思想的主要特征。

  • 标签: 毛泽东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广义问题解决
  • 简介:《图案问题的研究》是庞薰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一部关于图案问题思考的著作。该书从图案的内涵、图案的内容与形式、图案的发展、图案的创作以及图案的民族特色等方面展开分析与阐述,其中有关图案是随着生活的需要创造的、图案的形式与思想性以及图案上的民族形式等问题的思考,对当前图案设计(艺术设计)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庞薰琹 《图案问题的研究》 思想性 民族形式
  • 简介:“存在”和“应该”如何统一是西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此问题所引发的困境在中国哲学语境中亦存在。在《易传》中,道德上的“应该”常常以自然中的实存(尤其是“天”)为依据。这种模式使《易传》的德性论陷入了“自然主义”伦理学的困境,但道德命题并不是纯然的分析命题,道德实践也不是简单的逻辑演绎。不同于西方的是,古代中国人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综合进了深刻的忧患意识和道德自觉。这使其在道德起源论的形式上更加丰富、更具人文色彩。也正是这些外在因素的契入,使《易传》的德性论模式反而具有了不同于西方他律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独特内涵。

  • 标签: 《易传》 德性论 自然主义的谬误 道德综合命题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例人际交往问题的咨询过程,包括一般资料、主诉和个人陈述、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的反映、评估与诊断、咨询目标的制定、咨询方案的制定、咨询过程以及咨询效果的评估八个部分。求助者为女性,大二的一名学生,担任系学生会主席,在本学期班里选举党员时落选,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情绪及躯体症状,烦躁,焦虑,失眠.无心工作与学习。咨询师根据求助者问题的特点,与其共同协商后决定采用贝克雷米认知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辅导与帮助,经过五次咨询,并辅以人际交往训练,使其症状基本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学习及工作效率,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 标签: 人际关系 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的易学思想是以“感通”为基本的线索、视野而展开的。通过感通之理,唐君毅展示出他对《周易》经传及其哲学的若干新解读。首先,唐君毅通过感通之理,揭示出《周易》从卜筮之书转化为德义之书的内在脉络与动态过程;其次。他阐发出古人通过观象而体知到天地万象是相互感通的,并由此体知到人们应从物象感通之理中引申出修德工夫;第三,他通过人的修德过程以及神明之知,阐发了天道与人性的内在、互动关系,这当中也包含了感通之理;第四,本文简要概述唐君毅所论感通之理的特质与取向,以显豁出唐君毅易学思想的基础视野;最后,本文总结唐先生易学思想中感通论题的当代性意义与价值。

  • 标签: 感通 唐君毅 现代新儒学 易学
  • 简介:1.引言认知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认知主要实现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个体的一般能力倾向。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的过程。元认知处于认知之上,调节和控制个体对问题的思维。个体会运用认知策略及元认知策略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认知策略主要引导个体对目标的实现,而个体主要运用元认知策略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元认知策略 信息加工过程 综述 题解 认知过程 思维过程
  • 简介:“何为知识”,“知识为何具有确定性”,“我们如何知道、相信和理解”知识,这些都是西方哲学古老却又常新的问题。其内在核心就是“知识确证”问题。在现当代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中,这个问题有语境论与非语境论两个主要立场。后者还包括了怀疑论、常识实在论、可错论、比较论、不变论和相对主义之间的争论。概言之,语境论主张知识在特定语境中是意义明确的,人们通过语境就可以理解知识,这也是正统知识论的主张;怀疑论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这种知识是不确定、不必然的;常识实在论认为常识直觉就可驳倒怀疑论;比较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命题比较来阐明的;不变论认为知识不随语境变化;相对主义强调知识语句是在语境中被评价的,而不是在语境中被说出的。

  • 标签: 知识论 语境论 确证问题 决策 相对主义 怀疑论
  • 简介:自上世纪30年代,随着梵本《唯识三十颂》被法国人列维(SylvainLevi)于尼泊尔发现以来,对古代译经大师如真谛、玄奘等汉译唯识学典籍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的怀疑.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引领这场论诤的固然是一些欧洲学者.接着是二战之后的日本学者。而国内一些学者加入到这场辩论中.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通过对梵、藏、

  • 标签: 《唯识三十颂》 翻译问题 日本学者 30年代 80年代 法国人
  • 简介:(一)艺术思维对象艺术思维的对象是什么?一般答案是:人的生活。确切一些的答案我以为是:艺术思维的对象是人们人文感受到的那一部分人的生活。接触到现实生活,人们会产生种种感觉。如果伴随这种感觉还引发某种心理反应,如爱和恨、喜和优等等,使这种感觉更加深刻,这就是感受。如果说单纯感觉还是人的感觉器官的自然生理功能,感受则是被人的意识强化了的感觉。如果某种感觉是被某种人文意识——即人所生成或接受的与人类生活有关的某种文化为内容的意识——所强化的感觉,那么这就是人对事物的一种人文感受。

  • 标签: 艺术思维 感觉器官 现实生活 人文意识 人的意识 思维对象
  • 简介:后代学者大多根据三阶教被禁断时期的一些批判文章,或者敦煌遗经中的有关三阶教的残卷进行研究,因此对三阶教不能作出全面认识,出现不少误解。本文依据陕西金川石窟刻经对三阶教重新作了认识,认为“以时言教”是信行的末法观。信行提出了儒释道三教并行的思想并存的思想,强调要离恶的主张,其思想的特点是“修善离恶”或“敬法离恶”。

  • 标签: 教研 儒释道三教 思想 认识 主张
  • 简介:中国养老保障的道德权利思考是针对老龄群体的伦理性探讨。本文在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含义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当下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道德权利现状。指出主要存在着农村老人享受权利与机会的非均等化与养老保障机制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两个突出的问题。最后,本论文从确立农村养老保险的核心道德理念以及凸显以人为本的孝道原则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道德解决路径。其中后者又从建立健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应的道德调控与建立和社会主义法制相匹配的道德权利的评估两点展开深入分析。

  • 标签: 道德权利 农村 养老 保障
  • 简介:1.请介绍一下你自己。一般人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平常,只说姓名、年龄、爱好、工作经验,其实,外企最希望知道的是求职者能否性任工作,包括:最强的技能、最深入研究的知识领域、个性中最积极的部分、做过的最成功的事、主要的成就等。外余很重视一个人的礼貌,求职者要尊重考官,在回答每个问题之后要说一句“谢谢”。

  • 标签: 考官 外企 面试 工作经验 知识领域 求职者
  • 简介:以宗教和哲学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宗教哲学涉及到以什么方式和立场看待两者关系的问题。方式和立场的不同导致了宗教哲学学术意义和问题选择的差异。西方基督宗教和哲学在同一社会背景中的长期存在使得两者之间呈现出了复杂的历史关系。一方面,西方哲学对基督宗教现象和问题的分析与批判,以及基督宗教运用哲学对其自身概念和内容的阐释与论证,为西方宗教哲学的建构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另一方面,长期单纯地对基督宗教问题的关注,也使这一哲学在客观性上和广泛性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 标签: 西方宗教哲学 学术意义 可能性 基督宗教 两者关系 历史关系
  • 简介: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三十年来,关于这个主题的研究形成了党史、文化学等不同研究路径。本文通过分析梳理这些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研究范式及其成果,展现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推进研究的建议:一是明确界定和区分研究视角,二是进一步转换研究范式,拓展理论创新的资源,三是重视“政治与学术”问题,突破二元思维模式,四是重视知识分子的现代化问题研究。

  • 标签: 中国知识分子 阶级属性 文化 现代化
  • 简介: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是"与"应当"的问题,特别是"应当"的问题。在新闻工作中,应当的问题表现为应当如何选择新闻题材,应当如何报道新闻事实以及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的各种应当之冲突的问题,而最根本的就是如何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问题

  • 标签: “是”与“应当” 事实与价值 前见 伦理冲突
  • 简介: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先秦时期由于出土文献较多,已备受关注;宋明时期,海外名家用力甚深,要在理论上再予推进似亦很不容易。但是汉唐思想,特别汉唐儒学,虽亦不乏研究成果,却总还令人觉得并不满意。

  • 标签: 评价问题 汉唐 儒学 宇宙论 哲学思想史 中国古典
  • 简介:蒋建农在《党的文献》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探讨遵义会议是否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问题,可以从“遵义会议”和“遵义会议时期”两个概念,即从遵义会议本身和从遵义会议的酝酿、召开及其决议的最后通过乃至下发、传达与贯彻这一完整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遵义会议本身虽然并没有推举毛泽东“在党内负总责”,也没有让他成为“最后在军事指挥上下决心的负责者”,

  • 标签: 遵义会议 领导地位 毛泽东 地位问题 《党的文献》 军事指挥
  • 简介: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N70周年。红军的长征从中共中央和红军总司令部(即红一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实行战略转移撤离瑞金的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时间长达两年之久。红军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以来一次气壮山河的大规模的战略转移,红军历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经过了汉、苗、壮、彝、回、藏、瑶、侗、水、布依、土家、白。

  • 标签: 红军长征时期 民族宗教问题 第五次反“围剿” 红一方面军 中国共产党 中共中央
  • 简介:小乘罗汉能不能成为禅宗的祖师?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公案”。本文站在思想史的立场上,对此问题加以全面的探讨。笔者认为,在早期禅宗中禅师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到了《北山录》才有明显的意识。此后宗密、裴体以及契嵩都对此问题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本文对他们的看法加以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唐宋僧人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把它与对“传法”的看法或者历史观结合起来,展开了精彩的思索。

  • 标签: 禅宗 祖统 北山录 宗密
  • 简介:本文根据郭店楚墓的年代,利用郭店楚墓竹简《唐虞之道》篇中出现的“性命”以及传世文献的材料,指出刘笑敢先生以“道德、性命、精神这三个复合词”判定《庄子》内篇早于外、杂篇之说,存在问题。因而以刘先生之说为根据的种种关于《易传》年代的结论均不可靠。

  • 标签: 郭店简 唐虞之道 性命 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