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清人讨论戏曲,今人研究周德清和《中原音韵》,常常提到"北叶《中原》,南遵《洪武》"。但是,除了戏剧学界曾有人偶而涉及这个问题(叶长海1986,154—155页、252—253页),还没有人进行过专门研究,以至学术界不明其义,不知其源,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深入开展。"北叶《中原》,南遵《洪武》"的本义,指的是演员演唱宾白的字音,北曲遵循《中原音韵》,南曲遵循《洪武正韵》,但跟作家创作押韵选字无关,写曲押韵无论南曲北曲一律应遵《中原音韵》。自清代开始,就有人以为这句话指的是南北曲押韵应该用南北不同的韵书,这就是不明其义。笔者另有《"北叶〈中原〉,南遵〈洪武〉"析义》(刊《〈中原音韵〉

  • 标签: 中原音韵 南曲 沈宠绥 洪武 王骥德 南北曲
  • 简介:中原狐》是八月天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为用心的一部作品。从作品内容可以看出,尽管具体的事件可能有虚构成分,但作品中有作者的影子。我觉得作品几乎调动了作者全部的人生经验。在这样的写作中,故事可能会借用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件,但就主人公人生经历的走向、对人生的体验与把握来说,则必然来自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对此所进行的深入思考。如此一来,作品就有了非常可贵的品格,那就是接地气,有温度。

  • 标签: 长篇小说 中原人 作品内容 灵魂 性格
  • 简介:15年前在青海第一次见到张文华时,他说他是来改变生活的,画里的生活与画外的生活。以後的几年里,为人做画,张文华果真有另一种气象。过去那种飘忽不定的画风变得深沉厚重了,激越的高山、辽阔的草原、沉郁的牦牛还有灵秀的藏族姑娘,这些形象像艺术家的图腾一样反复出现在他的画作中,让人为某种奇迹所感动.有敬畏也有亲切,有压迫也有轻盈。张文华说,那是另一种浪漫。

  • 标签: 印象 作品 中国 原文 张文华 生活
  • 简介:所谓草原文学,指的是以草原这一外在自然空间为背景,聚焦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中生长的人的思想和情感,观照由草原环境所滋养的人的生存方式和情感心理方式,以此区别于其他空间介质下的人物生存状态。然而并非任何写草原的作品都是草原文学。重要的区别在于,它们是否真实确切地表现出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的意识、心态、品格、性情、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素质,民族性是草原文学的一个鲜明特色。简单地说,草原文学就是反映草原之美,关注草原人的生活状态,描绘草原风俗习惯、社会背景,带有浓郁民族气息的文学。

  • 标签: 草原环境 文学创作 人的生存方式 文化心理素质 民族精神 生活状态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内蒙古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蒙古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草原文化就是内蒙古民族文化之魂。改革开放为草原文化的改革创新和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草原文化也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一、学术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完善对草原文化的学术研究是草原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持和引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从2004年开始由内蒙古社科院组织实施,一期工程主要编写出版了《草原文化研究丛书》《文化内蒙古》等重大研究成果;2008年开始实施二、三期工程,提出了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内涵特征、基本精神、历史分期和建构特征,研究提出草原文化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之一的重要论断。自2004年7月开始实施以来,“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共出版著作、资料集60余部、2600多万字。截至2017年,“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已经连续举办14届,出版《论草原文化》论文集12辑。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为中国文化研究和民族文化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为内蒙古由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提供了智力支持,也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 标签: 改革开放实践 草原文化 改革创新 民族文化研究 经济社会发展 一期工程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黄中祥博士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哈萨克英雄史诗与草原文化》(470千字)被选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专著运用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对我国和中亚哈萨克族聚居区进行了定点和定量调查,

  • 标签: 文化人类学 哈萨克族 出版发行 草原 史诗 英雄
  • 简介:一、草原文化研究的兴起体现了一种文化自觉,草原文化的讨论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今天关于文化的讨论,不由使我想起一位终生以社会文化研究为己任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他是20世纪学术史上独特的留下自己深刻历史印记的世纪智者。

  • 标签: 草原文化 中华文化 文化视野 文化研究 社会学家 文化自觉
  • 简介:金秋八月,全区各族人民沉浸在由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办的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欢乐喜庆的海洋里。文化节丰富多彩的文体、经贸、旅游活动构成了一幅现代草原文明的壮丽画卷,奏响了一曲民族兴旺的时代乐章。

  • 标签: 民族文化 草原文化 内蒙古 文化景观 产品 精神文明
  • 简介:(三)内蒙古草原小说反映内蒙古草原生活的古典章回小说肇始于十九世纪末期的尹湛纳希的《青史演义》:而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白话文小说,则是在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方在内蒙古产生.那时,内蒙古西部地区(即绥远省)的进步文学青年创作和发表过若干白话文短篇小说,不过许非草原文学,不在我们论述的范围.真正的草原小说,乃是立十年代初以玛拉沁夫的《科尔沁草原的人们》为标志的.这就是说,草原小说的出观是同当代内蒙古草原文学的形成相一致的;换句话说,草原小说堪可作为当代草原文学的一大特征.

  • 标签: 草原文学 草原小说 内蒙古草原 短篇小说 玛拉沁夫 长篇小说
  • 简介:今日的草原民族,正面临着汹涌澎湃的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也正在经受现代文明的洗礼。虽然草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进入新世纪以后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必须发掘草原文化的合理内核,继承和发扬草原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深入探讨草原文化的历史命运、发展落差、文化变迁、现代转型、未来走向等问题。这是21世纪摆在我们草原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 标签: 草原文化 现代化 全球化
  • 简介:“草原文化”通常确指由北亚各民族,特别是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各游牧民族,共同在自然生存和发展境态下创造、形成的一种文化.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东西横跨“三北”(西北、华北、东北),位于中原、中亚与欧洲的中介地带,自古以来曾经繁衍生息过东胡、匈奴、柔然、突厥、回纥、鲜卑、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二十多个草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这里是草原文化和游牧文明的世界性发源地和集成地,也是“一体多元”中华文化组成重要源流地之一.

  • 标签: 草原文化 中华文化 文化视野 历史发展进程 生存和发展 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