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例成功的延期带蒂腹皮瓣乳房再造术患者护理经验的探讨,为临床此类手术护理提供经验。方法对一例延期15年行腹带蒂皮瓣乳房再造术的患者提供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准备充分,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保持引流通畅,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皮瓣成活良好,患者对再造乳房形态满意。结论制定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并严格落实,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带蒂腹直肌肌皮瓣 乳房再造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平面阻滞(TAPB)复合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腹股沟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4例老年腹股沟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2例),2组均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对照组术中给予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术中给予TAPB复合DEX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麻醉起效、持续时间;对比2组麻醉后2 h的神经阻滞、镇痛及镇静评分;统计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 h,2组Bromage、Ramsay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rince-Henr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6.36%(P<0.05)。结论TAPB复合DEX对老年腹股沟手术患者镇痛作用较好,可提高其麻醉效果,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腹横肌平面阻滞 右美托咪定 镇痛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腹分离联合应用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对促进恢复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产后腹分离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50例行常规康复治疗者作为对照组,55例行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腹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腹分离患者实施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可促进腹围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康复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腹分离的疗效。方法选取单胎足月顺产24 h内发生腹分离的产妇117例,将其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不给予特殊干预,治疗组于产后第1天至第5天使用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进行电刺激治疗。于入组时及产后6~8周时测量腹间距、腹围。产后6~8周接受妇科检查,对其进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POP-Q)。采用Phenix U2进行盆底力、阴道动态压力的检测。结果2组产妇产后第1天腹围、6~8周腹围缩小幅度、产后第1天腹间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6~8周腹间距缩小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盆腔脱垂情况、盆底力及阴道动态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腹分离的恢复,且未对盆腔器官,盆底力及阴道动态压力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腹直肌 分离 产后 早期治疗 电刺激
  • 简介:摘要:腹分离是女性产后的多发症,本文主要从腹分离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并发症、相关评估和治疗,治疗方式主要通过医疗瑜伽的方式,来探讨。

  • 标签: 腹直肌分离 医疗瑜伽
  • 简介:1例80岁男性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长期口服华法林钠(3mg,1次/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0~3.00。因肺部感染伴发热加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1次/8h)静脉滴注、复方氨林巴比妥(2ml)内注射、洛索洛芬钠(30mg)口服等。加药前凝血酶原时间(PT)27s,INR2.45。2d后,患者出现痰中带血。次日停用华法林钠。停用华法林钠第2天,患者突发左上腹剧烈胀痛并可触及包块,触痛明显,当日PT42s,INR4.46。次日腹部超声检查示左侧腹内有4.5cm×2.7cm×1.5cm囊性结构,腹部CT检查见左侧腹内圆形高密度影,考虑左侧腹内血肿可能性大。立即给予维生素K110mg,1次/d内注射,停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换为头孢他啶。2d后,患者腹痛基本消失,PT16s,INR1.11。1周后恢复口服华法林钠(起始量2.25mg,1次/d),并根据INR调整剂量。1个月后腹部超声复查示血肿明显减小(3.5cm×0.8cm)。

  • 标签: 华法林 腹直肌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产后腹分离产妇,探究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我院妇产科一年间(2021.1~2021.12)的产后腹分离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40例/组),对照组实行自主训练,而观察组实行生物反馈治疗,将临床效果(临床疗效与腹围恢复情况)做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生物反馈治疗 产后腹直肌分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外侧微创切口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笔者参与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治疗,观察组进行腹外侧微创切口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疼痛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疼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直肌外侧微创切口 骨盆髋臼骨折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频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100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腹分离检出率,并观察静息状态、屈曲状态下腹间距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腹分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息状态和屈曲状态下腹间距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有效观察产妇腹分离程度,为产后康复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可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频超声 腹直肌分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产后腹分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产后腹分离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手法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干预前后腹围(脐围、脐上围、脐下围)、腹分离距离、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关于一些相关的指标方面,主要是在脐围等这些指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评分等都是比较高的(P<0.05)。结论:在电刺激干预的基础上,对患者通过采取手法按摩的方法,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手法按摩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经全腹膜修补术中个体化手术方式固定假性疝囊的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于我院行经全腹膜修补术腹股沟疝患者70例。根据假性疝囊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术中将疝囊剥离后,将假性疝囊拉出后,对照组未固定处理,研究组应用3-0 ProleneTM 缝线固定。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相比,P>0.05。术后3d,两组VAS评分相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局部异物感、补片感染、血清肿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股沟疝经全腹膜修补术中,应用 3-0 ProleneTM 缝线缝合固定假性疝囊,有助于减轻疼痛,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腹股沟直疝 经全腹膜外修补术 个体化手术方式 固定假性疝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竖脊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对泌尿外科后腹膜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行泌尿外科单侧后腹膜腔镜手术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竖脊平面阻滞组(E组)和对照组(F组)。两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ESPB,E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 μg/kg混合液共30 ml,F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术毕进入PACU,术后两组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I1)、手术切皮时(I2)、分离肾周(I3)、术毕(I4)的心率及MAP;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ACU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 h内PCIA舒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6、9、12、24 h VAS疼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 BC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计算D1/D2。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穿刺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E组I2、I3时心率及MAP低于F组(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ACU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 PCIA舒芬太尼用量低于F组(P<0.05),D1/D2高于F组(P<0.05),术后3、6、9、12、24 h VAS疼痛评分低于F组,BCS高于F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穿刺损伤。结论超声引导ESPB应用于泌尿外科后腹膜腔镜手术安全、有效,增强了术后镇痛效果,加快了患者的恢复,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 标签: 竖脊肌平面阻滞 后腹膜外腔镜手术 镇痛 康复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以"非"为视角对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变线特征、效果及其发展动态进行研究。认为:(1)非变线是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主要形式,变线是其辅助形式;变线和非变线在比赛制胜中发挥着几乎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变线的得分效果明显优于非变线。(2)逢和逢是运动员的主要变线类型选择,在比赛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逢则发挥着战略上的牵制作用;三种变线类型间无明显得分效果差异。(3)以"非"为视角对变线形式进行分类能较为深入地揭示不同变线类型的作用和动态变化规律;各赛事中各类变线形式的运用情况和运用效果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变线调整以逢和逢为主;进入新球阶段后,逢类变线形式的得分效果有逐渐上升之势,逢的得分效果则表现出缓缓下降之势。以期为我国乒乓球队的科学训练和参赛提供参考。

  • 标签: 乒乓球 变线 非直即斜 特征 效果 发展动态
  • 简介:摘要水平性斜视是斜视中最常见的类型,可伴发上、下功能异常以及A-V型斜视,并可能由此引发代偿头位、垂直性复视、旋转性复视、双眼融合功能异常等问题,故在水平性斜视的诊治过程中应避免遗漏异常,避免因手术指征把握不准而导致治疗不当。本文从注意发现水平性斜视伴发的下功能亢进、正确掌握水平性斜视伴发上功能异常的诊疗原则、识别A-V型斜视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临床应正确认识水平性斜视伴发的异常问题,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在矫正水平性斜视的同时正确治疗异常,以期治疗后获得最佳眼位及双眼视功能。(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71-175)

  • 标签: 斜视 眼球运动障碍 动眼肌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腹式呼吸结合腹肌肉锻炼对 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019年 1月 -2019年 3月期间收治的 COPD患者 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式呼吸锻炼方法,试验组对患者实施腹式呼吸结合腹强化锻炼,对 2组患者训练前、训练后观察患者呼吸困难,肺功能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训练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训练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腹式呼吸结合腹锻炼可以明显改善COPD患者呼吸困难及肺功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COPD 腹式呼吸 腹斜肌锻炼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40例,其中26例患者有下亢进症状,14例无下亢进症状。对垂直斜视度≥10°的患者采用下转位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采取下转位术治疗之后,两组患者中共治愈28例,其中伴随下亢进组术前平均上斜度为19.25°,术后1例治疗无效,术后平均上斜度为5.14°;无下亢进组术前上斜度为14.62°,术后2例治疗无效,术后平均上斜度为4.96°。结论下转位术能有效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并且在伴有上亢进患者的治疗中效果突出。

  • 标签: 下斜肌转位术 分离性垂直斜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扳法配合腰背锻炼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治疗后疼痛的缓解程度和复发率,评价扳法配合腰背锻炼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广泛推广本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选定的15-70岁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1例采用扳法配合中频电疗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治疗组41例扳法配合腰背锻炼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运用扳法配合腰背锻炼在近期内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扳法配合中频电疗法基本相同,而半年内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扳法配合腰背锻炼对降低腰椎小关节紊乱的远期复发率有明显的优势,临床广泛推广本方法意义重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