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表面电评估慢性颈痛大学生在颈耐力训练前后胸锁乳突、上电变化,对颈耐力训练缓解慢性颈痛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方法:将40例慢性颈痛大学生分成两组,耐力组进行4周的颈屈群训练和颈伸群训练训练,对照组不予干预。采集颈屈和颈伸两种不同状态下的主观疲劳感受量表(RPE)、胸锁乳突及上的肌肉疲劳频域指标电中位频率(MF)值,对受试者颈肩疼痛、肌肉疲劳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4周后,颈屈状态下45s、60s和颈伸状态下90s、120s,耐力组较训练前RPE显著性下降(P〈0.05);颈屈状态下30s、45s、60s和颈伸状态下90s、120s,耐力组较对照组RPE显著降低(P〈0.05);耐力组较训练前及对照组,双侧胸锁乳突MF、上MF亦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颈耐力训练能有效减少大学生颈部肌肉疲劳程度。

  • 标签: 颈肌耐力训练 慢性颈痛 上斜方肌 胸锁乳突肌 主观疲劳感受 中位频率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张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针刀组和美洛昔康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刀治疗和口服美洛昔康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颈部疼痛评分及张力变化。结果:针刀组的临床疗效优于美洛昔康组(P〈0.05);两组肩颈部疼痛以及张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针刀组改善优于美洛昔康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可通过改善张力、恢复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刀疗法 斜方肌 肌张力
  • 简介:摘要:慢性偏头痛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失能性神经血管功能失调性疾病。目前慢性偏头痛的治疗其实更多的依靠手法治疗,本文通过筋膜激痛点治疗慢性偏头痛,并取得较好效果,探讨筋膜激痛点评估与治疗慢性偏头痛的心得体会和治疗机制。

  • 标签:
  • 简介:<正>考试内容(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简单的三角度量问题以及有关的实际问题.考试要求:(1)掌握正弦定理及三角的面积公式;(2)掌握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内角和定理,解决三角的两类基本问题:"已知三角的任意两

  • 标签: 斜三角形 正弦定理 最值问题 考试要求 角平分线 非负数
  • 简介: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长粉碎性SeinsheimerⅤ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7年4月2008年8月,收治长粉碎性SeinsheimerⅤ型骨折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7—67岁,平均45岁。采用股骨近段解剖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用韩一生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优良率达100%。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是治疗股骨近端长粉碎性SeinsheimerⅤ型骨折的理想选择。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股骨粗隆下骨折 内固定
  • 简介:  摘要:筏板是目前高层结构较多的,通常与桩基础搭配使用,常用于软弱地基和荷载较大建筑物,与地下室顶板、外墙(挡土墙)形成一个闭合区间的大箱型基础,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地基稳定性。筏板上设置支模架立杆固定预埋件的主要作用为筏板上进行的钢管扣件式支模架进行生根固定使用。随着建筑的高度逐步提升,建筑的基础也需要越来越夯实,为建筑结构奠定夯实的基础。

  • 标签:   非规则斜型筏板 施工控制 混凝土浇筑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引导腹鞘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在改善胃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探究。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行胃部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比例设为11。所有患者均于全麻下进行胃部手术,其中,观察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腹鞘阻滞联合自控的静脉镇痛,对照组则仅予以自控的静脉镇痛。对比组间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分别对组间在2h、6h、12h、24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的评分作出统计并进行比较,观察组对应时间点的评分均较对照组稍低,但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手术24h后,比较组间舒芬太尼的消耗总量、镇痛泵总的按压次数,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组间镇痛的满意度,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组间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结论超声引导腹鞘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方法对胃部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好,消耗镇痛药的量较少,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腹直肌鞘阻滞 静脉镇痛 胃部手术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女性腹分离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6-10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体检的3 368例产后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一般资料、腹分离、盆腔脏器脱垂等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产后女性腹分离发生率为60.7%(2 045/3 368);<30岁、≥30岁[56.8%[(856/1 507)与63.9%(1 189/1 861),χ2=17.54],孕期体质量增长<16 kg、≥16 kg[59.1%(1 351/2 285)与64.1%(694/1 083),χ2=7.57],顺产、剖宫产[55.7%(1 262/2 266)与71.7%(790/1 102),χ2=77.87],妊娠1、2、≥3次[53.9%(645/1 196)、62.1%(702/1 131)与 67.1%(698/1 041),χ2=41.48],生产1、2、≥3次[53.9%(877/1 628)、67.0%(1 016/1 517)与 68.2%(151/ 223),χ2=62.09],有无巨大儿史[68.7%(160/233)与 60.1%(1 885/3 135),χ2=6.64],有无阴道前壁脱垂[75.2%(1 559/2 072)与37.5%(486/1 296),χ2=476.15]腹分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3次(OR=1.572,95%CI:1.271~1.945)、剖宫产(OR=2.440,95%CI:2.050~2.905)、巨大儿史(OR=1.660,95%CI:1.213~2.273)、阴道前壁脱垂(OR=7.324,95%CI:6.083~8.819)均为腹分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产后女性腹分离发生率较高;妊娠≥3次、剖宫产、巨大儿史、阴道前壁脱垂在产后腹分离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腹直肌分离 产后女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腹分离运用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腹分离患者170例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并接受腹部群的自主训练,持续两周,每日一次。观察组基于此接受电刺激治疗,持续两周,每日一次。结果:治疗前,两组腹分离,脐上围、脐围和脐下围不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电刺激来治疗腹分离,可显著减少分离距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腹直肌 分离 疗效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因妊娠生理结构改变、妊娠期激素波动、妊娠期和产后过度肥胖以及分娩时的年龄大、巨大胎儿、多胎妊娠、分娩次数多等因素所致的产后腹分离发生率较高,给产妇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有关产后腹分离的评估与治疗研究越来越多,诞生诸多有价值的研究结果。本文围绕“产后腹分离的评估方法和治疗措施”这一中心,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产后腹分离的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产后 腹直肌分离 评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回顾讨论60例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护理,探讨如何增加手术的安全性、耐受性,缩短手术后恢复期,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确保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结果术后7-8d拆线,伤口Ⅰ期愈合,病历随访6个月-2年,均未复发。结论腹股沟手术,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置,熟练掌握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疾病治愈的前提因素及关键所在,十分重要。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系胎儿发育过程中鞘膜腔未能及时闭塞所致1。以男性多见。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也是一个创伤的过程,会给患儿的心理、生理及家长的心理造成负担,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儿的身心状况作出评估,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患儿及家长的焦虑与恐惧,同时由于对象是幼儿增大了术后护理的难度更需要护理人员采用科学系统的术后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保障患儿安全2。

  • 标签: 小儿 腹股沟斜疝 手术 护理
  • 简介:清廷对于省商政的统筹,始于1907年颁布的省官制通则。其通过设置劝业道统筹农工商各业,藉以实现“集权”之目的,恰是清末官制改革试图改变内外相维格局、转为上下有序、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改制前各省主管商政的商务局同时兼具生产与行政双重属性,无法完全归并于劝业道,导致清廷集权的举措未能按照预设安排施行。这一曲折不仅反映了改革目标与结果的差距,也表明制度移植不能脱离国情。

  • 标签: 清末新政 外官制改革 劝业道 直省商政 商务局
  • 简介:随着心脏搭桥手术的推广。术后并发面骨骨赫炎的病例也相应增加。2002年12月我院收治1例院行冠脉搭桥术后并发胸骨骨髓炎患者,经过胸骨清除,腹皮瓣转移修复的治疗与术后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心脏手术 胸骨骨髓炎 肌皮辩 护理
  • 简介:患者男,23岁.不慎被热钢筋穿透右前臂后1h收入笔者单位.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呈急性痛苦病容.心率为88次/min,呼吸19次/min,体温36.5℃,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右前臂中下部尺、桡骨之间呈穿透性烧伤,面积1%TBSA,Ⅳ度.部分软组织缺损,可探及裸露的尺、桡骨,右手肿胀,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 标签: 腹直肌 肌皮瓣 皮瓣修复 前臂 热钢筋 穿透性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斜视行水平加强减弱术、下切断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2到2021-4期间从我院选取斜视患儿一共100例展开分析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实施水平加强、减弱术治疗,观察组行水平加强、减弱术、下切断术联合治疗,将治疗效果、下功能恢复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80.00%、9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下功能正常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斜视行水平加强减弱术、下切断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提升了水平斜视的正位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下斜肌切断术 小儿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后固定术治疗伴有下功能亢进的轻度非共同性垂直斜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3月轻度垂直斜视17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伴有单眼下+1级~+3级功能亢进。所有患者均接受下后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分析手术后垂直斜视度、下功能及黄斑视盘夹角(FDA)的变化。结果手术后垂直斜视度由手术前(5.76±1.71)PD改善为(0.12±0.49)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91, P<0.001);下功能分级由(1.82±0.64)级减少为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3, P<0.001);手术后FD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9, P=0.199)。随访期间下亢进、垂直斜视度、代偿头位均改善,无过矫。结论下后固定术治疗伴有下功能亢进的轻度垂直斜视安全而有效。

  • 标签: 后固定术,下斜肌 垂直斜视,轻度 功能亢进,下斜肌
  • 简介: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有同学感到疑惑:不会吧?但确实如此,这篇文章真的是让正在紧张备考的你制订自己的'后退计划'.先给同学们讲述一个哈佛教授给学生讲过的故事.有一次,卡耐基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个商人,在他身上学到了一个应对'紧张'的技巧.

  • 标签: 制定后退 后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