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健侧肢体出现镜像运动(mirrormovement,MM)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7例健侧肢体出现MM脑卒中患者按肌痉挛程度分为A组(轻中度痉挛组32例)和B组(重度痉挛组15例),全部患者给予抑制健侧肢体MM的同时,对其偏瘫侧肢体采用分离运动形式进行肌力、耐力、控制能力的训练;对2组患者于人选时采用Brunstrom评定法评测运动机能、改良Ashworth痉挛状态量表(ModifiedAshworthScale,MAS)评测肌张力、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unctionalAmbulationClassification,FAC)、Bathel指数(BathelIndex,BI),治疗8周后再次评定,并根据治疗后MM是否被抑制进一步分组。结果A组治疗后14例患者健侧肢体MM被抑制(AⅠ组),18例不被抑制(AⅡ组),2组患者BBS、BI评分增加(P<0.01),但AⅠ的BBS、BI评分增加更明显,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B组治疗后4例患者健侧肢体MM被抑制(BⅠ组),11例不被抑制(BⅡ组),2组患者BBS、BI评分增加(P<0.01)。结论脑卒中健侧肢体出现MM影响平衡功能,抑制MM治疗结合分离运动形式的康复训练能抑制脑卒中健侧肢体MM的出现并对平衡功能及生活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简介:研究城市主导功能影响下区域碳平衡时空分异,有助于理解城市功能格局与碳循环过程之间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厦门市6个区为例,采用各区历史统计数据以及卫星影像处理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构建简化的区域碳收支计算模型,核算各行政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碳平衡,结果表明:厦门市整体上呈现碳收支失衡逐渐加剧的趋势,2003年CO_2排放量是吸收量的1.91倍,2013年增长至7.44倍;各区碳代谢以及碳平衡表现出不同的时空分异特征。结合厦门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制订的主导功能分类,阐明主导功能影响下时空分异的社会经济、自然景观等驱动因素对城市碳平衡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与过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区不同的碳平衡状况,制订适应各自主导功能的减排以及碳补偿政策。研究有助于直接服务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实践,从城市生态服务角度指导建设规划,合理城市功能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