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MRI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测价值和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研究组)以及退行性关节炎患者80例(对照组),先后对其采用超声、MRI和病理检测,以此来判断MRI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效果,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影像特点。结果:不同检测方式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确诊率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检测方式的确诊标准略有不同,关节软骨改变等病灶确诊率有较大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的关节软骨改变、半月板损伤、韧带病变情况差异较小(P>0.05),而研究组的滑膜病变、关节积液、腘窝囊肿、血管痂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MRI能够更明显的反应患者病灶及周围部位的结构性病变情况,而超声对积液变化,血流信号等具有更好的检出优势,因此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检查时,两种方式合用的效果更好。

  • 标签: 膝类风湿性关节炎 MRI 超声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射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效果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骨科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有108例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两组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安慰剂关节腔内注射,观察组术后给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时间4周,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白介素-1(IL-1)、一氧化氮(NO)和血沉(ESR)的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采用卡方检验评估两组间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ADL及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8.390、11.690,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MMP-1、COMP、IL-1、NO、ESR水平和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6.284、4.293、5.023、10.508、5.351、8.701, 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与对照组(1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2,P>0.05)。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射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能在短期内缓解膝关节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软骨代谢,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 标签: 骨关节炎 关节镜检查 清创术 透明质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1 白细胞介素1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灸按六穴法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下肢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等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灸按六穴方法。两组各观察14 d,比较两组小腿周径差(术前,术后第1、7、14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等指标变化,术后第14天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测有无DVT形成,并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组内术肢小腿周径差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与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术前、术后第1天术肢小腿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7、1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第1天与术前PT、APTT、D-二聚体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与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术前和术后第1、7天PT、APTT、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两组PT、APTT、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DVT 6例(15.0%),观察组患者无DVT发生;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按六穴能够减轻术后下肢肿胀,改善凝血功能,预防DVT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深静脉血栓形成 膝六穴 满意度 疗效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应 用膝关节清理术、腓骨上段截骨和 PRP技术三联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方法及其体会。 方法: 本次研究的病例样本是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采用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36 例,其中采用镜下关节清理并腓骨上段截骨术治疗 20 例和镜下关节清理与腓骨上段截骨术联合应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 16 例 ,术后制定个性化的护理 康复方案和定期随访 ,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评分 和关节功能活动度 评分变化,并以此来评价临床疗效及护理成果 。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前 后的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 05)。两组患者术后 1 周膝关节 NRS 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患者术后 2 周和术后 6月膝关节 NRS 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 骨性关节炎通过 镜下关节清理、腓骨上段截骨与关节内注射 PRP三联疗法再配合一定的康复训练护理干预 具有微创减少感染率 、减轻护理难度 、康复快、增加患者舒适度且安全性高 等优点。

  • 标签: 关节清理 腓骨截骨术联合 PRP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疼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 间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 共 99 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干预措施组 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组 为对照组,观察组 55 例患者,对照组 54 例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干预期结束 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 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对骨性关节炎患者 应用优质护理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 疼痛改善 神经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玻璃酸钠治疗在减轻疼痛方面的作用。方法:抽取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66例入组,入选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接受膝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观察组行膝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后给与玻璃酸钠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同时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两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法较低,膝关节评分更高,与对照组相比P值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玻璃酸钠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 B 超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相关研究。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于本院治疗骨关节炎患者 100 例作为探究对象,对比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分析 B 超图像特征。结果:分析 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滑膜厚度变薄,骸上囊积液量变少 ; 膝关节滑膜的血流信号较治疗前减少 ; 膝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超声可以清晰的观察骨关节炎患者骸上囊积液、滑膜、软骨及骨质破坏等改变,为临床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提供较好的影像学评价依据 ,应用价值非常高 。

  • 标签: 膝骨关节 B 超声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髌骨外侧关节面截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前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5年3月—2018年6月528例接受TK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6例、女432例,年龄54~83(68.27±7.29)岁。术中行单纯髌骨周围骨赘清除274例(骨赘清除组),行髌骨外侧关节面截骨254例(关节面截骨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手术时间及髋膝踝角等基线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髌骨倾斜角、Blackburen-Peel(BP)指数、外侧髌骨角、髌股指数,以及术后6个月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活动度及前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骨赘清除组和关节面截骨组比较,术前髌骨倾斜角、BP指数、外侧髌骨角及髌股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个月髌骨倾斜角(15.00°±1.70°与13.88°±2.87°)、外侧髌股角(6.80°±4.94°与10.72°±4.37°)、髌股指数(2.02±0.43与1.56±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4、9.672、11.995, P值均<0.01)。术前与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BP指数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赘清除组术前与术后1个月髌骨倾斜角、外侧髌股角及髌股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7、4.861、12.244, P值均<0.05),关节面截骨组外侧髌骨角(8.02°±3.88°和10.72°±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8, 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KSS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关节面截骨组患者术后6个月前痛的发生率为0.8%(2/254),低于骨赘清除组(5.5%,15/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5,P<0.05)。结论TKA术中髌骨外侧关节面截骨可以在影像学上有效减少髌骨的倾斜角度,改善膝关节术后功能,减少术后前痛的发生率。

  • 标签: 关节成形,置换,膝 膝前痛 髌骨 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手术技巧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2例行外侧单髁置换术治疗的外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8),女性14例(14),年龄65.7岁(范围:54~83岁)。患者在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并除外关节外畸形。手术采用髌旁外侧入路,胫骨截骨采用髓外定位法,先垂直截骨,再水平截骨;股骨髁采用摆锯手工切除外髁残存软骨直至软骨下骨。选择合适假体,术中反复确认间隙的松紧度及关节的稳定性。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统计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手术前后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6个月(范围:8~40个月)。术后未发现切口渗出、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截至末次随访时,未见假体松动、垫片过度磨损、脱位及术后感染病例。末次随访时,患者的OKS由术前的(46.5±3.1)分降至(22.4±3.3)分(t=13.4,P=0.00),KSS由术前的(69.5±8.7)分升至(90.2±7.4)分(t=16.9,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侧单髁置换术治疗外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创伤小等优势,近期临床效果满意。长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骨关节炎 单髁置换 外侧间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开放式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治疗合并内翻的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骨科接受OWHTO治疗的9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髋膝踝角(HK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所有患者的内翻畸形均获得矫正。手术时间(98±8)min、术中出血量(278±58)ml、切口长度(7.2±1.8)cm;术后髋--踝角(HKA)由术前的(186.2±1.5)°降至(180.4±1.2)°(t=5.19,P<0.05);术后1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由术前(2.8±1.3)分降低至术后(1.1±0.4)分(t=4.82,P<0.05);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临床评分由术前的(59.8±4.4)分增加至术后的(81.5±6.5)分(t=-13.17,P<0.05);KSS功能评分由术前的(60.2±11.4)分增加至术后(82.7±7.7)分(t=-10.56,P<0.05);术后Caton-Deschamps指数(CDI)为(0.91±0.12),无低位髌骨发生;术后截骨处均愈合,术后并发症共5例(5.2%),其中切口感染2例、皮下血肿3例。结论对于合并有内翻的内侧间室骨关节炎,OWHT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选方案,临床中应严格把握适应证,遵从操作规范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胫骨 截骨术 关节炎,膝 评价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小板裂解液(PL)与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150例KOA患者的150,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小板裂解液(PL)组、富血小板血浆(PRP)组和玻璃酸钠(HA)组(每组50例),3组关节腔注射PL、PRP和HA频次为每周1次,连续5周。选择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为时间观察点,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疼痛评分、Lequesne肿胀评分及WOMAC综合评分评价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情况及综合功能等方面的区别,同时记录3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Fisher精确检验、方差分析或t检验用于数据分析比较。结果PL组49例,PRP组48例,HA组47例成功完成治疗及6个月以上随访。3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时WOMAC疼痛评分最低;治疗后3及6个月比较,PL组与PRP组低于HA组(3个月:t=1.115,P<0.01;t=2.343,P<0.05;6个月:t=0.463,P<0.05;t=1.983,P<0.01),PL组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23、2.983,均为P>0.05)。Lequesne肿胀评分在治疗后3个月时PL组低于PRP组与HA组(t=3.132,P<0.05;t=1.545,P<0.01),PRP组低于HA组(t=2.654,P<0.05)。治疗后6个月时,PL组与PRP组均低于HA组(t=2.513,P<0.05;t=3.313,P<0.01),PL组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43,P>0.05)。3组治疗完成后WOMAC综合评分比较:治疗后3个月PL组低于PRP组与HA组(t=2.442,P<0.05;t=2.415,P<0.01),PRP组低于HA组(t=1.324,P<0.01);治疗6个月比较,PL组与PRP组低于HA组(t=1.613,P<0.05;t=2.913,P<0.01),PL组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1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P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低于HA组(8.5%)(P<0.05);PL组低于PRP组(P>0.05),PRP组低于HA组(P>0.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裂解液治疗骨关节炎能够取得与富血小板血浆同样的治疗效果,均优于玻璃酸钠,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骨关节炎 富血小板血浆 透明质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短期效果差异。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于赤峰宝山中医医院骨科接受腓骨近端截骨术(PFO)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患者,符合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诊断且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Ⅲ、Ⅳ级,排除膝关节内畸形及其他影响关节功能的疾病,排除严重内科疾病及外翻畸形,临床资料完整者。其中接受PFO共55例,纳入观察组,同期接受TKA的55例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统计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膝关节炎评分(WOMAC评分)、生活质量问卷评分(SF-36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12、9.251、9.435、8.987、9.296,均为P<0.0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HSS、WOMAC、SF-36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7.692、7.802、8.453、7.622,均为P<0.01;对照组:t=7.639、7.787、8.441、7.619,均为P<0.01),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8、0.401、0.250、0.542,均为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可获得较好的早期效果;前者手术简单、创伤小、费用低,临床中可以选择性使用。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腓骨 截骨术 膝关节,人工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六技加强灸对阳虚寒凝型 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将 阳虚寒凝型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分两组 ,治疗组六技加强灸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温针灸法治疗,两组共治疗 3个疗程, 7天为一个疗程,每日一次,疗程中休息 3~5天,收集整理数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三个疗程后,治疗组膝部状态计分的平均值为 2.40 ,对照度膝部状态计分的平均值为 1.52 。结论: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阳虚寒凝
  • 简介:摘要中职一年级女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朝气蓬勃、追求形体美,关注瘦身、塑形的方法,这是我引导学生学习技巧的切入点,技巧不仅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塑造良好的形体和培养优雅的气质。但是肩肘倒立经单肩后滚翻成单跪撑平衡作为中学体育技巧教学内容之一,对于聍中学女生来讲是一个较为难学动作,对教师来讲也比较难教,即使勉强教完动作,学生所掌握的情况也不好,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总结出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学会肩肘倒立经单肩后滚返程单跪撑平衡动作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 标签: 肩肘倒立 单肩后滚翻 单膝跪撑平衡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活血生骨汤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从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2月期间在我科室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中选取 14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设置观察组(例数 =72)和对照组(例数 =72)。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活血生骨汤进行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 VAS评分和 Lysholm评分,均与之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活血生骨汤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关节炎,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促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 标签: 活血生骨汤 玻璃酸钠 关节腔内注射 膝骨关节炎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28例,按随机数字表达将其分为2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疼痛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3.09±1.06)分,低于对照组的(5.76±1.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SS评分(81.41±8.15)分,高于对照组的(75.28±7.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在骨关节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加快患者功能恢复。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康复护理 疼痛 功能恢复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非热觉热敏穴施灸与透热觉热敏穴施灸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为热敏灸治疗KOA选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60例KOA患者,在膝关节周围按热敏灸操作步骤探查出热敏穴,分为非热觉热敏穴组(治疗组) 和透热觉热敏穴组(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饱和消敏灸量,连续治疗6 d 为1个疗程,总共4个疗程,治疗前、后应用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在总疗程后膝关节疼痛、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非热觉热敏穴和透热觉热敏穴治疗骨性关节炎均有效,其中非热觉热敏穴组疗效优于透热觉热敏穴组。

  • 标签: 热敏穴 膝骨性关节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股骨内侧髁骨膜瓣联合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共收治胫骨骨不连15例,均为Gustilo III C型骨折术后骨不连,在受区获得较好的软组织覆盖后采取游离降动脉为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膜瓣联合自体髂骨移植进行治疗,其中6例骨膜瓣降动脉与胫前动脉分支吻合,6例与胫后动脉分支吻合,3例与胫前动脉主干进行Flow-through式吻合,降动脉伴行静脉与胫前或胫后动脉伴行静脉进行端端吻合。术后常规抗炎、抗凝、抗痉挛处理,逐步行功能锻炼。定期随访,每月行X线片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 29个月,平均11个月,其中14例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1例随访6个月,骨折仍未愈合。术后6个月,根据Paley骨折愈合评价标准评定,优12例,良2例,差1例。15例患者中,14例均可完成正常的日常活动,1例因骨折未愈合,不能够完成日常活动,根据Paley功能恢复评定标准评定,优2例,良12例,差1例。结论采用游离降动脉为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膜瓣联合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供区隐蔽,切取简单,骨不连愈合率高,治疗周期短,有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胫骨 股骨 骨膜瓣 骨不连 膝降动脉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阳虚寒凝型骨关节炎患者在治疗中按照察温针灸加蜡疗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以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纳入病例为 70例,随机在本院 2019年 1月至 12月接诊患者中选取,按照计算机抽样的方式取组中 35例,以常规方式治疗,即对照组,余下 35例则以温针灸加蜡疗法进行治疗,即观察组。针对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结合对两组整体恢复有效率、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针对阳虚寒凝型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温针灸加蜡疗法展开治疗,可有效保障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进行康复。

  • 标签: 温针灸加蜡疗法 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导尿与间歇导尿对全或全髋置换术后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将68例全或全髋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按采用导尿方式不同,随机分成留置导尿组和间歇性导尿组,通过观察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和尿路感染发病率的分析,来评估两种导尿方式的临床副作用情况。结果留置导尿组31例,2例男性全髋置换术患者出现尿潴留,尿潴留发生率6.45%,7例发生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率22.58%。间歇导尿组37例,尿潴留5例,尿潴留发生率13.51%,2例男性提示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5.41%。结论对全或全髋置换术后留置导尿可减少尿潴留发生率,但增加尿路感染发病率。间歇性导尿可减少院内获得性尿路感染发病率,也使大部分患者减少留置导尿引起的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留置导尿 间歇性导尿 全膝置换术 全髋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