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离、鉴定口腔变黑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s,P.nigrescens),探讨其对食管鳞癌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胰豆胨肝粉琼脂(GAM)培养基厌氧原代培养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挑选黑色菌落分离纯化;革兰染色、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分离的单克隆细菌;该细菌感染食管鳞癌细胞NE6-T后细胞生物学性状变化。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厌氧原代培养120 h后可见多个菌落,其中灰黑色菌落经连续划线法分离纯化为黑色、圆形光滑单克隆菌落。该细菌革兰染色阴性、串珠状排列,16S rDNA序列与P.nigrescens F0103同源性为99.78%(P.nigrescens LY01)。LY01感染促进NE6-T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和裸鼠皮下荷瘤生长,并诱导Ki67表达上调和p-STAT3激活。结论慢性牙周炎口腔P.nigrescens可能促进了食管鳞癌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液体快速培养与改良固体罗氏培养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到我中心就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0例,对每份病例标本分别进行改良罗氏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统计改良罗氏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的阳性率、污染率及培养时间。结果 改良罗氏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0%(8/80)和11.25%(9/80)。所需的培养时间分别为28.0(25.0~31.0)d和16.5(14.0~19.0)d。结论 液体培养法阳性率与改良罗氏培养法基本一致,报告时间平均缩短至16.5d,比改良罗氏培养法提前10.0d以上,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而且为后续进行的药敏试验提供了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细菌学检验和血清学检验对布氏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布氏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接受细菌学检验,B组接受血清学检验,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布氏菌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70.00%(42/60);B组阳性检出率为95.00%(57/60),在布氏菌感染检出率方面,B组高于A组(P<0.05)。B组特异度(93.33%)、灵敏度(96.67%)均高于A组(69.23%、7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布氏菌感染检验中,血清学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细菌学检验,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降低漏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敲除abaR基因对鲍氏不动杆菌生长代谢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鲍氏不动杆菌ATCC 17978(野生株)abaR基因,获得ATCC 17978abaR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通过PCR电泳和测序验证。应用酶标仪测定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和敲除株培养18 h内的生长曲线,同时应用结晶紫染色法分别于培养8、24、48 h,测定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均以吸光度值表示,每个时间点样本数为3。对数据进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LSD检验。结果(1)打靶片段ΔabaR::Kn的PCR产物大小为3 029 bp。ATCC 17978野生株成功敲除abaR基因后获得ATCC 17978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敲除株PCR产物大小3 300 bp,说明abaR基因被成功敲除。(2)培养2、3、4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吸光度值稍高于敲除株;培养5~18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和敲除株各时间点吸光度值相近。(3)培养8、24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生物膜形成能力(0.644±0.066、0.574±0.184)与敲除株(0.559±0.008、0.394±0.030)相近(t=2.209、1.167,P>0.05);培养48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生物膜形成能力(1.157±0.259)明显强于鲍氏不动杆菌敲除株(0.576±0.026,t=3.865,P<0.05)。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培养48 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强于培养8、24 h(P<0.05),鲍氏不动杆菌敲除株培养24 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弱于培养8、48 h(P<0.05)。结论利用同源重组方案,可成功敲除鲍氏不动杆菌ATCC 17978 abaR基因,获得鲍氏不动杆菌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敲除abaR基因后,鲍氏不动杆菌自身的生长代谢不受影响,但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减弱。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评价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希氏束起搏植入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华中阜外医院拟在三维标测系统下行永久希氏束起搏的患者30例,平均年龄59.2岁,其中男性17例。对希氏束起搏手术相关研究指标进行分析,包括希氏束起搏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时间,导线参数,术前、术后QRS波宽度等。结果根据希氏束导线的植入部位,将患者分为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20例(仅夺获希氏束)和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10例(夺获希氏束和希氏旁心室组织)。采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希氏束起搏手术时间平均为113 min。术中X线曝光时间: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为(6.20±4.02) min,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为(5.30±4.59) mi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其中有4例患者为完全零射线手术。术中测试参数: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阻抗平均为(666.50±81.00) Ω,感知平均为(3.30±0.63) mV,阈值平均为(1.80±0.50) V;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阻抗平均为(598.00±112.33) Ω,感知平均为(7.40±0.99) mV,阈值平均(1.21±0.41) V,两组在阻抗、感知、阈值方面比较P值分别为0.065、<0.050、0.003,提示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和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在感知、阈值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具有更低的感知以及更高的阈值。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希氏束导线的参数相对稳定。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希氏束起搏植入可实现几乎"零X线曝光量",植入参数理想,效果稳定,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闭合复位与桡侧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98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192例采用闭合复位、桡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排除术前神经损伤3例,最终获得临床资料完整者180例。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其治疗效果,对于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性别、年龄、左右侧、受伤机制、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间、拔出克氏针时间、体质量指数(BMI),采用均值比较或者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180例患儿手术时间25~162 min,平均68.2 min;住院时间2~7 d,平均3.6 d;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30.6个月。Flynn功能标准评价优153例、良24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8.3%(177/180);外观恢复标准评价优152例、良2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7.2%(175/180)。术后出现肘内翻畸形2例,针道感染7例,无Volkmann挛缩和尺神经损伤。影响预后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2.016,P=0.045)、手术时间(t=-5.530,P<0.001)、受伤机制(χ2=75.373,P<0.001)、受伤至手术的时间(χ2=9.449,P=0.009)与功能评价显著性相关;手术时间(t=-3.575,P=0.001)和受伤机制(χ2=102.350,P<0.001)与外观恢复评价显著性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OR=1.081,P<0.001)、受伤机制(OR=42.286,P<0.001)、受伤至手术的时间(OR=4.337,P=0.047)是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受伤机制(OR=74.850,P<0.001)是外观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采用闭合复位与桡侧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能减少尺神经损伤、肘内翻畸形和Volkmann挛缩等并发症,无切口、住院时间短,术后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受伤机制、受伤到手术时间和手术时间会影响患儿肘关节功能预后,同时受伤机制也是影响外观恢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治疗儿童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传统FRⅢ型矫治器进行治疗(对照组,n=59例)及接受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进行治疗(研究组,59例)的安氏Ⅲ类错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儿治疗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硬组织指标[ANB角、SNA角、SNB角、下颌平面角(MP-FH)、上颌位置、上颌长、下颌长、面下部高、上中切牙角(U1-NA角)、下中切牙角(L1-NB角)] 、咀嚼功能(OD值)。结果治疗12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53%,高于对照组(77.97%,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ANB角、SNA角、SNB角、下颌平面角(MP-FH)、U1-NA角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上颌位置、面下部高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上颌长较治疗前增加(P<0.05),而L1-NB角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上颌长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L1-NB角减小(P<0.05),两组上颌长、L1-N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OD值均上升(P<0.05),且研究组OD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FRⅢ型矫治器,改良型矫治器更适用于治疗安氏Ⅲ类错患儿,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儿面型,还能提升患儿咀嚼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尼尔氏综合征所致眩晕开展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定 34例美尼尔氏综合征所致眩晕患者,就诊于 2018年 4月至 2020年 3月,随机双盲法分组,为 17例实验组患者采取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为 1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敏使朗治疗。将 2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显效 10例,有效 6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为 94.11%;对照组显效 5例,有效 6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为 64.70%。对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疗效更高,具备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 P< 0.05)。结论:美尼尔氏综合征所致眩晕开展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值得临床推荐及应用。本组后续探讨方向是研究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优势、药理药性,研究美尼尔氏综合征所致眩晕发病机制、药物作用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厌食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4月期间收治的 小儿厌食症中随机选取80例,分成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儿实施 小儿厌食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12和 24 周的随访体重变化。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0.00%。治疗组 12和 24 周的随访体重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做统计学分析表明有意义 (P<0.05)。 结论:对小儿厌食症患儿实施小儿厌食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增加患儿体重,改善患儿食欲,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分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伴铁过载疾病的概述、发病机制及代表药物的治疗机制等。对患者应用代表药物芦可替尼及地拉罗司治疗前后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血常规、血生化、腹部彩超、骨髓象及骨髓病理等检查评估病情。经过研究发现应用芦可替尼联合地拉罗司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骨髓象均得到改善,铁蛋白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健康育龄妇女在妊娠中晚期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及其与缺铁的关系,为临床在妊娠期中晚期更好地监测和控制血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孕前无贫血的健康孕妇共425例,按照孕期分为5组,分别为21~24周(90例)、25~28周(82例)、29~32周(77例)、33~36周(87例)、37~40周(89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BG)、HbA1c、血常规(含RBC、HGB、MCV、MCH)、血清铁离子(Fe3+)和铁蛋白。用非配对t检验来评估各均值的差异;用单一的线性变量回归分析评估HbA1c与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孕周孕妇之间FBG、RBC及H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孕期增加,HbA1c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MCH、血清Fe3+及铁蛋白随孕周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A1c与RBC相关性不大(P>0.05),而与MCV、MCH、血清Fe3+及铁蛋白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HbA1c的升高与缺铁有关,此时HbA1c水平不能准确反映体内血糖水平,临床应予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据报道,长期营养不良的西孟加拉邦桑塔尔儿童存在低认知得分和低血清铁情况。该文研究血清铁水平与非语言性认知发展的关系。方法在2007~2008年间,从西孟加拉邦普鲁里利区随机抽取170例5~12岁儿童(52.9%男孩),并评估他们的铁水平,包括: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血清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用瑞文彩色型推理测验(CPM)来评估非语言性认知发展水平。结果27例智力缺陷儿童和32例低于平均智商儿童的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显著低于65例平均智商儿童(P<0.05)。很多智力缺陷的男孩(占55.6%)和女孩(占41.7%)都出现了第Ⅲ阶段的铁缺乏。Ⅱ阶段和Ⅲ阶段铁缺乏儿童的认知得分显著低于智商正常儿童(P<0.05)。结论铁缺乏阶段与非言语性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相关,血清铁蛋白可以作为预测非言语性认知发展的敏感生物标志物。
简介:摘要: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大的促进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地争先恐后的出台旅游政策,进行旅游规划,试图在旅游经济上分一杯羹。但旅游产品的开发、培育,以及盈利,是一个缓慢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续不断的修改完善,扶正规划设计的方向,真正让项目持续不断的发展,才能为最后的成功夯实基础。河南睢县铁佛寺湖景区,从最初提出全域旅游,到铁佛寺湖旅游规划,再到具体建筑单项设计,如今已开工建设一年有余。在此期间,设计团队围绕“中原水城”的中心概念,和各相关单位紧密配合,通过不断论证,实事求是调整规划设计,化整为零,落实到具体单体项目,确定开发时序,切实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早期体内铁代谢水平是否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巨大儿有关。方法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建档产检的378例孕早期孕妇,首次产检时(孕12周内)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及铁代谢指标如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铁饱和度、转铁蛋白饱和度等,随访并收集GDM和巨大儿的发生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体内铁代谢水平与GDM和巨大儿的关系。结果本研究GDM发生率为16.9%,孕早期贫血发生率为2.4%,铁缺乏发生率为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产次等变量后,铁饱和度>50% (OR=0.238,95%CI:0.068~0.831)、转铁蛋白饱和度>50% (OR=0.08,95%CI:0.010~0.677)为GDM的保护因素;铁饱和度25%~50% (OR=0.361,95%CI:0.143~0.908);转铁蛋白饱和度25%~50% (OR=0.383,95%CI:0.165~0.891);铁蛋白>30 ng/ml (OR=0.418,95%CI:0.186~0.939)为巨大儿的保护因素。结论孕早期的铁代谢水平可能与GDM和巨大儿的发生相关,有必要在孕早期对孕妇进行铁营养状态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