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云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自1994年1月~1995年7月共收治12例两畸形患者.通过对12例两畸形患者心理问题分析,掌握其心理需求,针对性地采取了心理疏导措施,并根据其染色体做了相应的变性术.术后均恢复良好,无身心疾病发生.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年龄3~25岁,平均16.2岁.

  • 标签: 两性畸形 变性术 心理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前路病灶清除术、椎体间植、前路内固定方式对患有结核脊柱畸形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2例结核脊柱畸形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后路组和前路组。后路组采用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方法进行治疗;前路组采用前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前路组脊柱畸形的抗扭转效果明显优于后路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后路组;手术时间短于后路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后路组;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的人数少于后路组。结论应用前路病灶清除术、椎体间植、前路内固定方式对患有结核脊柱畸形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前路病灶清除术 椎体间植骨 前路内固定 结核性脊柱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脊椎V型截术在创伤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9月中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创伤脊柱后凸畸形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3)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n=33)接受后路脊椎V型截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和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0.00%,对照组为12.12%,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6%,对照组为18.18%。P<0.05。结论后路脊柱V型截术可有效改善创伤脊柱后凸畸形治疗效果,对于恢复患者椎体的生理状态、减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后凸畸形 创伤性 V型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膝关节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23例患者均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内翻角度,HSS膝关节评分,屈曲挛缩度,疼痛度均有明显改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患者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能够准确的矫正患者畸形,让患者更好的恢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骨斜行截短缩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15例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背倾或掌倾畸形角度小于20°),均单纯采用尺骨斜行截骨术。记录术前、术后尺骨的变异程度,并比较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患侧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手部握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Mayo评分。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50个月,平均28.4个月。术后X线片示尺骨截部位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9~13周,平均11.5周,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板断裂、螺钉松动。术后尺骨平均缩短5.6 mm。末次随访时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VAS评分及Mayo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尺骨斜行截短缩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背倾或掌倾畸形角度小于20°),可以明显减轻腕关节疼痛,改善腕关节的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桡骨骨折 尺骨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partition截术结合颅骨重塑治疗眶距增宽症伴发面中部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和2018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眶距增宽症合并颌面部发育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7、19岁。术前采集患者全头颅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对手术进行设计,并进行手术模拟,确定术中去量及V形截线角度。手术采用经颅内径路,额部颅骨开窗,完成颅面整体Monobloc联合截游离整块颅-眶-上颌组织后,再根据术前三维设计的方案行Bipartition截V形截除眶间块及沿中线纵向劈开硬腭,最终使颅面分为2段完全游离的块,重塑额部,将双侧眶-上颌块内旋并固定,以肋软骨隆鼻。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眼球活动、视力、嗅觉、鼻部形态、眶间距(IOD)、眶距增宽外观形态的改善程度。结果2例患者均去除眶鼻15 mm; IOD分别缩窄为17 mm和19 mm。2例患者均在术后出现轻度脑脊液漏,分别去枕平卧5 d和8 d后自愈。男患者出现冠状切口处局部皮肤感染,换药1周后痊愈。女患者术后1周鼻尖近鼻小柱部分破溃,清创修整后痊愈。随访4~11个月,2例患者的眼球活动可,视力可,无复视,辐辏功能正常,嗅觉正常。鼻部重建形态可,眶距增宽的外观形态得到有效纠正,但鼻部形态及内眦赘皮仍需进一步修整。结论Bipartition截术能有效治疗面中部过宽,通过两侧颅-眶-颧-上颌块内旋固定可使高拱形腭降低,使上颌咬合平面平坦。

  • 标签: 颅面骨畸形 先天畸形 重建外科手术 颌面畸形 计算机辅助设计 眶距增宽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柱截区优先矫形技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可行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接受后路三柱截并应用三柱截区优先矫形技术治疗的18例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47.6±15.9)岁(范围23~69岁)。评估术前、术后以及术后1年的影像学资料,测量主弯Cobb角、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冠状面顶椎偏移距离(apex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冠状面躯干偏移距离即C7铅垂线至骶骨中垂线的距离(distance between C7 plumb line and 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和矢状面躯干偏移距离(sagittal vertebral axis,SVA)。结果手术时间为(401.9±68.9) min、术中出血量为(2418.8±736.9) ml,固定(11.2±3.8)个节段(范围5~16个节段),术中神经监测均无信号异常,未发生截面脱位。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7±2.3)个月(范围9~24个月)。术前主弯Cobb角为65.0°±16.4°,术后降至41.6°±14.1°,矫正率为36.6%±13.1%;术后1年时为41.4°±14.3°,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K术前为65.5°±20.8°,术后降至28.1°±13.8°,矫正率为57.8%±17.8%;术后1年时为29.3°±14.2°,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C7PL-CSVL、S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49,P=0.642;F=3.519,P=0.058)。术后4例患者出现暂时下肢麻木症状(术前无神经症状),于术后半年随访时症状消失。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并发症。结论三柱截区优先矫形技术在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中可获得较好的局部矫形效果,且在平均1年的随访中无明显丢失;能够有效避免截面不稳脱位和大量出血,同时简化了手术步骤,降低上棒难度,且并未延长手术时间;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较低。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截骨术 矫形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行锤骨-镫底板开窗术(Malleostapedotomy,MS)的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术后疗效,探讨MS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17例(18耳)行MS手术的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11耳),女性7例(7耳),年龄7~48岁。分析总结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纯音测听、术中所见以及术后听力改善情况。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例(18耳)患者均表现为患耳自幼听力差。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发现9耳有明确畸形(包括6耳砧骨长脚畸形、3耳镫前后弓畸形)。术前500、1 000、2 000、4 000 Hz平均导听阈为(15.6±10.2)dB HL,平均气导听阈为(60.6±9.7)dB HL,平均气导差(45.0±8.9)dB。术中所见18耳均伴有砧骨长脚缺失或发育不全,12耳镫底板固定,6耳前庭窗闭锁,全部患者均行Piston假体MS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1年,平均导听阈(14.7±8.8)dB HL,平均气导听阈(37.7±11.6)dB HL,平均气导差(23.0±8.0)dB。手术前、后的平均气导阈值和平均气导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手术前、后的平均导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0)。结论MS对于砧骨长脚缺失或发育不全、镫底板固定或前庭窗闭锁的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具有安全可靠的手术疗效。术前高分辨力颞骨CT对明显的听骨链畸形及面神经畸形的评估较好,对砧镫关节、镫底板固定及前庭窗闭锁的评估不足。合并中耳畸形的人工镫手术对术者手术经验和技巧的要求更高,术后听力改善明显,但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气导差。

  • 标签: 先天性中耳畸形 耳外科手术 锤骨-镫骨底板开窗术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脊柱后凸畸形的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优化健康教育、肺功能训练、胃肠道准备,术后均予以严密的病情观察、充分有效镇痛、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1例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结论优化护理是保证患者能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严密的术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功能恢复好。

  • 标签: 脊柱后凸畸形 优化护理措施 老年 截骨矫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去骨血管成像(dualenergyboneremoval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DE-CTA)对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8例动脉开窗畸形头颈部CTA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观察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以及毗邻关系,所有病例均行双源CT双能量去CTA检查。结果28例均为单发开窗畸形,凸透镜型5例,裂隙型21例,重复型2例;基底动脉16例,椎动脉8例,大脑前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1例,椎基底动脉结合部1例;男女各半,性别间无明显性差异。结论DE-CTA可以准确显示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助于指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双能量 头颈动脉 开窗畸形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枕颈部发育畸形及脊髓压迫症应用枕颈后路手术减压和植融合术的远期疗效及评价.方法对114例枕颈部畸形及其不稳实施寰椎后弓和/或枕骨大孔后缘切除扩大减压,并采用自体髂骨作枕骨与第二颈椎棘突基底部间植融合固定,并进行10年以上随访.结果114例中,102例获得愈合,4例因移植骨折致畸形愈合,8例移植吸收并形成假关节;脊髓功能95例明显恢复,14例无明显改善,5例手术后病情继续加重.结论枕颈部扩大减压和自体髂骨移植治疗枕颈部畸形及不稳,经10年以上临床观察,对枕颈稳定和功能恢复以及头颈运动功能保存有良好作用,本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上颈椎 畸形 外科治疗 远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治疗鼻陈旧性骨折合并驼峰鼻畸形的一种手术方法。方法总结我院的6例鼻陈旧性骨折合并驼峰鼻畸形进行手术矫正经验。先对鼻陈旧性骨折合并驼峰鼻畸形患者进行筛选,遂采用同一切口进行联合手术矫正。结果随访半年至两年,效果均较满意。结论只要适应症选择合适,同一切口可以联合矫正鼻陈旧性骨折合并驼峰鼻畸形

  • 标签: 鼻骨骨折 驼峰鼻 联合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Orem自护理论在颌畸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使用效果。方法:根据正颌患者住院期间不同阶段的自理能力,护士采用三个护理系统,即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支持--教育系统。即入院时应用支持——教育系统,,术后麻醉清醒前应用完全补偿系统,清醒后应用部分补偿系统,术前及出院前应用支持--教育系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不断地调整护理方案。结果:患者的自护能力得到提高,加快患者的疾病恢复,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护患关系的有效发展。结论:通过评估病人的自护需要,自护能力和基本条件因素,设计相应的护理系统,制定具体方案,能够达到鼓励病人及其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活动,增强病人自护能的目的。

  • 标签: Orem自护理论 正颌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三维测量CT的方法来研究成人偏颌患者髁突的形态及位置特征。方法对6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颅面部进行螺旋CT扫描,采集DICOM数据,利用Mimics17.0对组织进行三维重建,确定标志点及测量相关参考平面,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偏斜组两侧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偏斜组偏斜侧髁突冠状面-CP、髁突水平面-CP、髁突矢状面-FH大于非偏斜侧,髁突水平面-FH、髁突矢状面-MSP、髁突高度、髁突内外径、髁突外斜面长度小于非偏斜侧。结论偏颌患者的髁突形态与位置存在不对称。偏斜侧髁突位置相对关节窝向后、内旋转,偏斜对侧髁突位置相对关节窝向前、外旋转。偏斜侧髁突高度、内外径和外斜面长度小于偏斜对侧。

  • 标签: 骨性Ⅲ类 下颌偏斜 髁突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轻中度伴前牙开牙合病例。方法选取恒牙期伴前牙开牙合患者11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3例,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11例患者治疗后前牙建立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尖牙和磨牙关系达到中性,但是,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明显的垂直向生长,开牙合倾向有所加重。结论多曲方丝弓技术可以有效地治疗轻中度伴前牙开牙合病例。

  • 标签: 多曲方丝弓技术 骨性Ⅲ类 前牙开牙合
  • 简介:目的对下颌前突的错He畸形合并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病例,通过不拔牙矫治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消除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改善面部美观。对象与方法一男少年曾被建议正颌手术治疗。现舌体较大并运动异常,舌系带短,双侧咀嚼肌活动失衡,腭扁桃体肥大及上牙弓狭窄。由此引起的He干扰造成下颌偏斜。后牙临床冠短导致He平面和Spee曲线异常。结构和功能的不对称对关节的形态和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矫治目标是扩大上牙弓并促上颌向前下生长。通过固定矫治器直立后牙重建功能He平面,结合舌弓或上颌扩弓导板,解除He干扰。结果下颌矫正到合适的位置,B点后移,功能He平面重建,建立了基本正常的覆He覆盖。后牙达到良好的尖窝咬合关系。A点前移,有效地改善了颌及牙齿的咬合关系。唇侧貌得到改善。结论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的肌功能训练及牙齿正位器的戴用利于通过调整舌活动空间的大小、舌体位置和功能建立良好的口周环境、调整口周肌肉的活动以及建立正确的呼吸习惯,这些是能够维持长期咬合稳定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严重下颌前突骨性Ⅲ类错He 非手术疗法 不拔牙 矫治 咬合关系 长期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行开放颗粒植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接受开放颗粒植治疗的开放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针对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5例患者创面均成功修复,骨折均顺利愈合,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接受开放颗粒植治疗的患者实施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缺损 开放性颗粒植骨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