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婚姻立法夫妻财产制思考苏号朋关于夫妻财产,我国婚姻法第13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除外。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处理权。”对此,尽管有的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法定与约定并存制,但笔者认为这仍...

  • 标签: 夫妻财产制 法定财产制 婚姻立法 约定财产制 个人特有财产 婚后所得共同制
  • 简介:<正>三月八日,第五剧全国人大常委会2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罪犯决定》,对刑法有关条款作了一些补充和修改.这些补充和修改是非常及时和很有必要.法律是为政治服务,法律应该跟上形势发展和变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法律,法律制定不可能一次完善,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法律当然就要跟着变化,法律制定、补充和修改是常有的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从立法程序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

  • 标签: 全国人大常委会 刑法学 国家工作人员 法律规定 从重处罚 最高法定刑
  • 简介:从语义解释角度看,社会国家原则在《联邦德国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文本不具有显著地位,且内容不够明确;但从体系解释而言,该原则享有不得修改宪法基本原则突出地位。社会国家原则产生历史则表明,该原则具有弥补《基本法》社会基本权利缺失功能。但社会国家目的以及社会国家原则保障基本权利都必须通过立法者制定法律来加以具体化。联邦宪法法院在发挥社会国家原则宪法规范功能以及确定社会国家最低宪法标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社会国家原则在联邦宪法法院判决中一般与基本权利条款、基本权利限制条款以及社会国家目标一起发挥作用,被用来为立法者设定社会权利保护义务或论证限制基本权利法律规范正当性。

  • 标签: 社会国家原则 法律解释 联邦宪法法院 基本权利限制 社会法
  • 简介:2000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该法第五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但多年来,各级地方性立法机关立法过程始终是政府部门、人大机关“专栏”,很少能有来自民间力量参与。近年来,作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重要立法形式,委托立法渐渐进入了人们视野。

  • 标签: 地方性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全国人大常委 立法活动 政府部门 立法过程
  • 简介:风险社会理论与刑法体系之间关联点不是风险概念,而是安全问题。政治层面与公共政策上对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导致预防成为整个刑法体系首要目的。刑法体系在目的层面向预防转变,深刻地影响了传统刑法体系。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法益论流变及困境与刑事责任根据结构性嬗变上,也体现在教义学其他理论(包括不法论、罪责论、实质化、因果关系与归责论、故意理论以及被害入学)调整与重构上。风险刑法本质上是一种预防刑法。刑法预防走向对传统自由主义与形式法治国构成重大威胁。有必要在正视预防前提之下,从现有的体系中发展出合适控制标准,包括强化刑法内部保障机制与宪法上基本权利制约作用。

  • 标签: 风险社会 预防刑法 风险刑法理论 刑法教义学 法益论 因果关系
  • 简介:诉讼证明是针对案件“中心事实”,而大量“背景事实”通常无需提出证据予以证明。这可以通过司法认知得以认定。比较美国和德国刑事诉讼司法认知规则,两者基本相同,但也略有差异。从诉讼制度传统出发,我国应当借鉴德国体例,将司法认知确定为两类事实,一类是众所周知事实;另一类是法官因职业关系已知事实。

  • 标签: 司法认知 诉讼证明 众所周知
  • 简介:在民事审判,经验法则主要在评价证据、推定事实、适用法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在我国民事审判实践,虽然出现许多运用经验法则进行裁判成功案例,但也存在不当运用经验法则情形。经验法则有其局限性,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法官既有必要自由度,又能谨慎、规范地进行心证,从而实现经验法则在民事审判运用功效最佳化。

  • 标签: 民事诉讼 经验法则 局限 性合理化
  • 简介:<正>识别,是国际私法重要制度。它既有理论上问题,又有实践上问题,而且识别问题解决对当事人利益攸关。但由于各国法律规定之异,司法实践之别及学者理论学说之迥,致其确切含义如何、对象如何及解决依据如何,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标签: 最密切联系地法 国际私法 事实构成 冲突规范 法律性质 婚姻形式要件
  • 简介:近些年来,随着大众传媒发达,某些刑事案件由于媒体报道迅速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从而形成舆论影响司法审判印象。然而,无论是通过社会舆论表现出来“民情”还是“民愤”,都是法官在量刑过程应当考虑民意。文章通过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从法理和司法实践角度阐明了民意作为量刑依据正当性,提出这种民意应当是普通民众在充分了解案情前提下根据朴素正义观念、善恶标准和道德情感对被告人应当如何接受刑事惩罚所形成意见。文章提出,合理民意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特征:为“公益”而非“私益”;为“公意”而非“众意”;为“常情”而非“矫情”。

  • 标签: 量刑 民意 正当性 判断
  • 简介:<正>《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民法通则对侵权责任一般规定。根据民法理论,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有四:行为具有不法性;有损害事实;不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具有过错。其中不法行为是构成侵权责任首要条件。我国现有

  • 标签: 侵权责任 不法行为 侵权行为 民法通则 民事权利 损害事实
  • 简介:<正>在立法,时常直接引用其它有关法律规定,由此而产生了对所援引之法律文件名称表述问题。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一条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六条所述“刑法”,等等.都是对各自引用其它法律文件名称表述,这种表述问题,在我国立法是很值得注意和研究。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浏览一下我国现有的各种法律文件,可以发现,我国立法对引用其它法律名称表达几乎没有任何规格或标准,任意性相当大。例如,不少法律,对各自所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通过)名称,分别有“《中华人民共和

  • 标签: 法律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立法 法律用语 文件名称 表述问题
  • 简介:对设定抵押权私有房屋买卖时抵押人应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已经抵押情况,以便使抵押权人为实现其抵押权及时行使对抵押物物上代位权,使受让人及时了解标的物权利状况,以决定自己是否购买。对已设定抵押权出租房屋进行买卖时,应尊重承租人优先购买权。

  • 标签: 房屋抵押权 告知义务 优先购买权
  • 简介:从国内法角度,强制规则不允许当事人通过协议加以改变,而从国际私法角度,这些强制规则必须被适用而不管根据冲突规范确定准据法为何。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强制规则作出了规定,但如何认定法律条文中强制规则仍是一个难题。强制规则可以从法律条文本身规定以及条文背后隐含政策和目的加以识别,而只有那些旨在保护一国重要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强制规则才能在涉外民事关系得到直接适用,而这一点往往为我国司法实践所忽略。

  • 标签: 涉外民事关系 法律适用服务 强制规则 识别
  • 简介:一、问题提出与分析范式之设定在权利话语推动下,取保候审制度已成为近年来刑诉理论研究热点。已有的成果多从比较研究角度出发,揭示了取保候审制度设计中正当性缺失或不足。这种研究范式立足于取保候审制度法治化转型,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 标签: 取保候审制度 实证 侦查 权利话语 积极意义 法治化
  • 简介:本文研究土地征收仅限于行政机关基于公共利益目的,在给予农民集体和个人补偿后,强制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以及对农民房屋等土地附着物拆迁等行政行为。开发商基于商业目的对土地权利买卖和拆迁,牵涉到是平等民事主体民事行为,不在土地征收范围之列,

  • 标签: 土地征收 公共利益 农民集体所有 界定 行政机关 行政行为
  • 简介: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案件在实践是一种普遍现象,对此问题在借鉴参考国外理论与相关规定同时,研究更要有针对性,围绕“本土问题”展开才有实际意义。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纠纷观”与法院“案件观”存在一定冲突,此类案件应当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以何种依据主张权利,对当事人诉讼请求处理需要平衡当事人与法院之间利益,以达到纷争妥善处理。

  • 标签: 侵权 违约 竞合 诉讼请求
  • 简介:法律行为制度信赖保护包括积极信赖保护与消极信赖保护。积极信赖保护效果是使法律行为发生约束力或者使其效果归属于一方当事人,从而使信赖方获得预期利益。关于积极信赖保护、私法自治与法律行为效力关系,应采交叉论。法律行为效力与积极信赖保护在适用领域上存在交叉之处,有瑕疵法律行为效力需要以信赖原则为基础,无瑕疵法律行为效力一般不需要求助于信赖原则。积极信赖保护应采用多元归责原则。就法律行为效果归属而言,积极信赖保护效果不因当事人行使撤销权而消除。我国民法典总则相关规则设计应当充分体现积极信赖保护原则。

  • 标签: 积极信赖保护 消极信赖保护 私法自治 法律行为 民法典
  • 简介:<正>1998年8月24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南市支行一纸民事诉状,把丹阳某集团公司推上了被告席。原告声称:从1995年4月到1996年10月,丹阳某集团公司从原告处分3次借走了1300万人民币,均未按照约定期限归还。原告要求法院判令丹阳某集团公司归还这笔欠款及

  • 标签: 信贷资金 丹阳 法定代表人 民事诉状 原告要求 撤回起诉
  • 简介:现行刑法规定寻衅滋事罪源于1979年刑法流氓罪,且现行刑法对其具体罗列了4种行为。但由于刑法规定过于笼统,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困扰。虽然最高人民法院以及有关司法机关相关规定出台对寻衅滋事提供了量化标准,然而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办案实际谈谈自己看法。

  • 标签: 寻衅滋事 界定 流氓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