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单孔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患者手术入路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住院拟行良性卵巢囊肿剔除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传统三孔腹腔镜治疗方式,观察组给予单孔腹腔镜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卵巢功能指标和美观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的疼痛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美观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微创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剔除巢囊肿患者的治疗,在相同疗效的基础上,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还可以提升患者的美观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左胸和右胸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疗效差异。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左胸入路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右胸入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淋巴结转移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和切缘癌发生率分别是90.00%和0.00%,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和切缘癌发生率分别是75.00%和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胸入路治疗方式对于胸中段食管癌患儿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手术操作简便,同时术后疗效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外侧动态小切口手术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简便、实用性。方法采用髋关节外侧动态小切口手术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93例。结果93例手术均顺利。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16±3.2)个月。无关节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死于其它疾病1例。Harris评分优78例,良7例,可2例,差6例,优良率91.39%。结论髋关节外侧动态小切口手术入路有操作简便、暴露充分,外展肌功能不受影响等优点,而且降低了病死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满意。我们认为髋关节外侧动态小切口手术入路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现阶段最为理想的入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肌间沟入路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86例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肌间沟入路臂叢神经阻滞,观察组采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支配术区神经的痛觉消失时间、麻醉效果、操作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的痛觉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操作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前者的神经阻滞更完全,且并发症发生少,值得研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喉返神经入喉处解剖暴露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0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术中进行气管食管沟内解剖暴露,对研究组患者术中进行环甲关节后方喉返神经入喉处解剖暴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情况,但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患者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进行喉返神经入喉处解剖暴露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单侧以及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对于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 2018年 7月 -2018年 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相关手术治疗的 56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单侧组 28例患者采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双侧组患者则是采取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之后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临床专业对比。 结果:结果显示,单侧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X 线暴露时间、降低骨水泥渗透发生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双侧组患者, 但是,两组患者术后随访 1 年的生活质量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时单侧以及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单侧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手术相关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及临床途径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88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不同的颅脑肿瘤病灶位置为依据采取不同入路方式的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同时对手术的临床途径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文研究的88例患者中行颅脑肿瘤全切除的有79例,次全切除的有6例,其余2例行大部分切除术;术后进行随访24个月,该组患者的临床原发症状基本消失,觉得多数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术后无致残以及生活无法自理等后遗症;患者手术前后在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上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颅脑肿瘤时应依据患者病灶的不同位置为依据选择不同手术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结合TLIF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3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患者接受肌间隙入路结合TLIF融合翻修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相关性并发症,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JOA评分、VAS评分及ODI指数,并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手术本组手术时间为130.6±52.3min;手术出血量为178.8±157.4ml;术前JOA为18.9±4.3分,术后第15天时为24.3±2.5分;术前VAS为4.5±1.8分,术后第15天时为6.8±2.3分;术前ODI为23.6±5.8;术后第15天时为13.4±7.3;手术前后JOA、VAS及ODI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肌间隙入路结合TLIF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可获得良好疗效,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利于基层医院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技巧与疗效。方法选择在2008~2012年四年内入住我院采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其中SchartkerⅤ型28例、SchartkerⅥ型35例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透视观察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关节面的恢复情况,术后观察其固定的牢固程度、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所有病例的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关节面均明显恢复,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良好。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为76~93分(平均为84分),Rasmussen评分优良率达87.3%。术前术后HSS评分与Rasmussen评分、关节面塌陷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SchartkerⅤ型或SchartkerⅥ型),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患者手术入路选择和治疗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患者具体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治疗,在完成复位手术后采用内固定方式进行固定。结果本组共26例患者,其中开放性入路的患者有8例,前入路患者有2例,外侧缘入路患者有9例,Judet入路患者有7例。所有患者的切口均在一期愈合,X线检查下显示骨折复位满意,术后关节功能评定的优良率为92.31%。结论对于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患者,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具体的骨折类型采取不同手术入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有效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25例)、乙组(25例),甲组患者采用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乙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6.00%,高于乙组的76.00%;甲组患者伸膝度、屈膝度显著大于乙组;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0%,低于乙组的3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有利于缓解屈膝度、伸膝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30日至2018年7月29日我院收治的40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前后联合入路治疗,术后依据JOA评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同时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治疗优良率,并且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术后不同时间颈椎轴性症状评价。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为3至6小时,平均治疗时间为(4.5±0.7)h、术中出现血量为425至958ml,平均出血量为(580.6±130.5)ml;随访期间,患者各时间段治疗优良率有一定差异,随访3个月治疗优良率为80.0%(32/40);随访6个月治疗优良率为87.5%(35/40);随访12个月治疗优良率为90.0%(36/40);随访24个月治疗优良率为92.5%(37/40);患者接受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0.0%,共计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例患者为吞咽困难、1例患者为声音嘶哑、3例患者为脑脊液漏、2例患者为截瘫;随访期间,患者各时间段颈椎轴性症状评价有一定差异,随访3个月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一级27例、二级10例、三级3例);随访6个月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一级33例、二级6例、三级1例);随访12个月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一级35例、二级4例、三级1例);随访24个月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一级36例、二级3例、三级1例)。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可实现预期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较低,在后续随访过程中发现,患者治疗优良率以及颈椎轴性症状评价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好。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Wiltse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探究其治疗效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