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包虫合并HIV感染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2016年收住的5例HIV合并肝包虫患者,5例患者分别进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术、肝包虫外囊次部分切除术、肝左叶切除术,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及相应的支持治疗,观察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共有3例患者出现感染,其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残腔感染,1例出现肺部感染,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准备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特殊处理HIV/AIDS患者的术中措施和术后措施,对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营养支持、抗感染、抗病毒等措施,可以防止出现并发症。如果医务人员出现HIV/AIDS职业暴露,则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规范的有效的处理措施,防止出现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公务员招录体检过程中的窦性心动过速,探讨复检流程中的干预措施对心率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156例首检发现窦性心动过速者,采用轻音乐干预、标准化的流程管理、优质的体检服务及人文关怀措施,观察复检前后的心率变化规律。结果156例复检者干预前平均心率为123.2±6.6次/分,干预后平均心率89.4±2.8次/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公务员招录体检者非病理因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有较明显的稳定作用,能提高复检合格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1000例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探讨。方法随机对本站献血屋2014年6月至12月1000例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分析。结果自愿无偿献血者为850例,家庭互助献血或替代献血者为150例,其中首次献血者250例,再次或多次献血者750例,且首次献血人群的合格率30%(228/760)为明显低于再次献血人群的60%(144/24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前淘汰率为16%(160/1000)。结论在献血前,对所有献血者给予健康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献血者的健康状态,发现相关疾病及潜在危险,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选择健康安全的献血者献血,确保血液质量和受血者的安全,有助于提高血液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在献血中的安全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站进行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的342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献血中的安全防范措施。结果通过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342例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中,有4例(1.17%)在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均属于轻度反应,表现为恶心、盗汗、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无重度反应。结论机采血小板的捐献人员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献血反应的预防和预后处理时特别重要,在采集前认真做好捐献人员的筛选工作,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献血者的情况,一旦发生献血反应,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防范于未然。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农村艾滋病感染者(HIV)和病人(AIDS)现状,针对问题探讨可行性对策。方法对2003—2014年环江县乡镇农村HIV和AIDS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艾滋病感染情况、接受CD4+T淋巴细胞检测和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以下简称检测和治疗)情况、以及他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比较健康宣教前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认知相关变化。结果与健康宣教前相比,健康宣教后研究对象接受检测人数明显增多,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农村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性病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而且生活环境经济较滞后,很多HIV和AIDS家庭经济很拮据。因此,加强基层群众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控体系和有效的行为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扩散蔓延的有效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对500例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探讨。方法随机对本站献血屋2014年10月至12月500例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分析。结果自愿无偿献血者为425例,家庭互助献血或替代献血者为75例,其中首次献血者125例,再次或多次献血者375例,且首次献血人群的合格率30%(114/380)为明显低于再次献血人群的60%(72/12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前淘汰率为16%(80/500)。结论在献血前,对所有献血者给予健康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献血者的健康状态,发现相关疾病及潜在危险,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选择健康安全的献血者献血,确保血液质量和受血者的安全,有助于提高血液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海拔高度下急进高原者眼底视网膜健康变化。方法观察记录内陆地区无高原居住经历的5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在内陆平原60m海拔高度、西藏拉萨3500m海拔高度、羊八井4570m海拔高度眼底变化,分析急进高原对视网膜水肿、出血及血管形态影响。结果内陆平原60m海拔时,均无眼底视网膜异常;海拔3500m时,全组9.0%视网膜静脉轻度充盈(AV=12),未见视网膜出血及血管形态异常;海拔4570m时,19.0%静脉充盈扩张(AV=13),2.0%眼底视网膜浅层出血,2.0%视网膜血管腊肠状改变,全组未见黄斑区出血及视力变化。结论急进高原有可能诱发视网膜水肿、出血及血管形态异常,且海拔越高、影响越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1年1月至16年11月住院病房送检胆汁标本中分离的192株病原菌,用DL-96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92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37株(占19.3%),革兰阴性杆菌155株(占80.7%)。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93株(占48.4%)、粪肠球菌18株(占9.4%)、屎肠球菌14株(占7.3%)、肺炎克雷伯菌11株(占5.7%)。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43.0%;结论胆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粪肠球菌,应根据两种不同细菌的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