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湖南衡阳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衡阳市区及下辖5区5县的20岁及以上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究SUI的可能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回收有效问卷605份,发现压力性尿失禁132例,总体发病率为21.8%。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先使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指数、分娩次数、和雌激素水平是影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结论对于部分能够干预的影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因素,如体重指数、雌激素水平等,可通过减轻体重、补充雌激素等方式改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对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68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3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实验结束后,对观察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以及两组之间尿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680例患者中,显示异常淋巴细胞的患者有548例(80.59%);血小板计数比正常患者低的有96.76%,淋巴细胞计数比正常患者低的有48.38%,中粒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比正常患者较高,分别占54.85%、72.65%;蛋白尿的阳性率为98.3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血常规以及尿常规异常,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疾病的治疗提高可靠的数据。

  • 标签: 血常规 尿常规 流行性出血热 早期诊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研究台安县在2015~2016年在本医院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结果,并分析男女之间的差异,以此进行进一步的宣传与防治。本次研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法检测,采集8269例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为患病者为1281人,其中男性患者为776例,女性患者为505例。

  • 标签: 乙肝两对半定量分析乙肝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南海地区育龄妇女的β-地中海贫血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此文予以研究的资料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孕前地中海贫血筛查的1849名育龄妇女,予以回顾性分析,研究1849名育龄妇女的β-地贫基因点突变状况。结果1849名育龄妇女中,检出β-地贫基因点突变占据33.69%,其中,检出(SEA)基因缺失杂合子、(41-42)位点突变杂合子、(3.7)基因缺失杂合子、(654)位点突变杂合子、(-28)位点突变杂合子人数、(17)位点突变杂合子、(4.2)基因缺失杂合子、(SEA和4.2)基因缺失、(SEA和3.7)基因缺失杂合子、(71-72)位点突变杂合子、(QS)位点突变杂合子、(βE)位点突变杂合子、(43)位点突变杂合子、(27/28)位点突变、(3.7和4.2)基因缺失、(-29)位点突变杂合子、(Ⅰ-1)位点突变,分别占据52.49%、14.93%、8.19%、5.62%、5.46%、4.49%、3.53%、0.96%、0.96%、0.96%、0.96%、0.48%、0.32%、0.16%、0.16%、0.16%、0.16%。结论南海地区育龄妇女的β-地贫基因点突变检出情况比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本地区育龄妇女的孕前β-地中海贫血筛查。

  • 标签: 南海地区 育龄 妇女 &beta -地中海贫血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流行性感冒应用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合剂的临床价值。方法择选2016年7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流行性感冒患儿8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奥司他韦于对照组治疗中应用,观察组则以此为基础,加用抗病毒合剂,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流行性感冒患儿,将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合剂于其临床治疗中应用,收效显著。

  • 标签: 奥司他韦 儿童 抗病毒合剂 流行性感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医护一体化护理应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临床护理中,对预后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0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征求患儿家属意见后,进行随机抽签分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参照组护理上,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消除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头痛、发热、腹痛及腮腺肿痛等症状的消除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医护一体化护理,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 症状消除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性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所有临床科室送检的4281例次深静脉导管标本的病原学结果及其耐药性特点。结果:4281例次深静脉导管标本中,754例次的标本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17.6%,其中检出多种病原菌占10.2%。共检出835株病原菌,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及真菌分别占37.0%、44.8%和18.2%。烧伤病房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普外科、心胸外科及ICU。5种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18.0%)、表皮葡萄球菌(13.4%)、金黄色葡萄球菌(12.0%)、铜绿假单胞菌(9.7%)及白念珠菌(7.5%)。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极高。第一次送检的阳性标本主要为G+菌,而第二次及以后阳性标本的病原学从G+菌为主逐渐转为以G-菌为主。结论:深静脉导管病原菌分布较以前有所改变,目前以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极高,预防导管定植、导管相关感染的措施亟需普及。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耐药性 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巴韦林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90例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根据施行方法分单一用药组、联合用药组。单一用药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联合用药组用利巴韦林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流行性腮腺炎治疗效果;发热消失时间、腮腺肿大消失时间、饮食恢复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单一用药组45例中20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80.00%,联合用药组45例中30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5.56%。联合用药组发热消失时间、腮腺肿大消失时间、饮食恢复时间、疼痛消失时间3.25±0.87d、3.76±1.20d、3.14±1.02d、2.45±0.55d、比单一用药组3.25±0.87d、3.76±1.20d、3.14±1.02d、2.45±0.55d短,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0.05。两组患儿未有一例出现心肌炎、睾丸炎、脑炎和胰腺炎。结论利巴韦林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效果确切,可缩短症状消退时间,促进患者饮食恢复正常,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高。

  • 标签: 利巴韦林 喜炎平注射液 流行性腮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奥司他韦与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用药不同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346例流行性感冒患儿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抗病毒口服液,观察组采用奥司他韦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血清IL-6、血清CRP和TNF-α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IL-6、血清CRP和TNF-α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IL-6、血清CRP和TNF-α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IL-6、血清CRP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与常规组的69.3%、15.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奥司他韦可有效抑制流行性感冒患儿机体炎症状态,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性高,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流行性感冒 奥司他韦 抗病毒口服液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2017年深圳市A街道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7年深圳市A街道学校传染病疫情,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76起,其中乙类传染病4起,丙类传染病49起,其他传染病23起;散发病例2例,聚集性疫情40起,暴发疫情34起,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有发病人数429人,住院3人,总罹患率为9.25%,总住院率为0.70%,无重症及死亡病例。传染病疫情主要集中5月和6月;托幼机构是主要发病场所,占61.84%;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主要病种有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水痘。结论学校传染病疫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主要集中在托幼机构,因此,须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卫生监督工作,推动落实“教卫联动”机制,提高学校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尤其是托幼机构。

  • 标签: 学校和托幼机构 传染病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03-2014年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食物中毒类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03-2014年横岗预防保健所接报处理的所有食物中毒事件材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4年横岗街道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34起,中毒人数367人,无死亡病例;微生物性因素占比例最重(76.47%),其中最主要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占全部食物中毒事件一半以上(52.94%);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的为工厂企业食堂(70.59%)。结论横岗街道食物中毒事件均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高发地点、高发人群、高发季节和主要致病因素等特点,加强宣传监管力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 标签: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