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乙型脑炎(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对甘肃乙脑报告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1987-2019年甘肃乙脑报告发病率资料,并利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分析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前后甘肃乙脑报告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1987-2019年甘肃乙脑年报告发病率平均为0.448/10万,甘肃将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乙脑报告发病率的水平变化量为-2.223/10万(t=-2.90,P=0.007),乙脑报告发病率的斜率变化量为0.082(t=2.87,P=0.008),乙脑报告发病率的斜率为0.071(β1+β3=0.071)。结论乙脑疫苗在甘肃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但仍出现了乙脑暴发。甘肃应及时调整乙脑疫苗的免疫策略,继续重视儿童青少年疫苗接种,加强成年人群特别是甘肃东南部农村地区成年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 标签: 乙型脑炎 发病率 疫苗 扩大免疫规划 中断时间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护士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3—5月选取安徽9所三甲医院的445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ICU护士CVC维护知信行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ICU护士CVC维护知信行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45份,剔除无效问卷11份,回收有效问卷434份,有效回收率为97.5%。结果434名ICU护士CVC维护知识、态度、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22.14±3.16)、(37.31±3.28)、(75.65±6.3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类别、CVC培训次数是ICU护士CVC维护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CVC培训次数、学历、ICU工作年限、ICU类别是ICU护士CVC维护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ICU工作年限、CVC培训次数、职称、医院类别是ICU护士CVC维护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护士CVC维护态度良好,但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重点关注低学历、ICU工作年限短、低职称、非教学医院及参加培训次数少的ICU护士,加强对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升ICU护士CVC维护行为水平,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士 中心静脉导管 维护 知信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以构建三级公立医院良性组织气候为出发点,试图了解医院职工对内部组织气候的切实诉求。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与德尔菲专家调查法设计公立医院七维度组织气候问卷,在满足信度效度检验的基础上,将Kano问卷分析与Better-Worse系数分析结合从而识别提升医院职工满意度的关键气候因素。结果28项气候指标分为:9项(32.1%)魅力需求、7项(25.0%)期望需求、4项(14.3%)混合需求、6项(21.4%)必备需求,2项(7.2%)无差异需求。结论根据Kano模型分类结果及满意度影响力矩阵分布结果,从建设公正制度、推广民主领导、重视培育科研、提高人文关怀等方面为医院构建良性组织气候提出优化建议。

  • 标签: 公立医院 组织气候 职工需求 Kano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福州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科研伦理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医院科研伦理建设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自主设计问卷开展问卷调查,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478名调查对象中未参加过伦理培训184人(38.49%),不清楚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组织123人(25.73%),认为开展伦理审查有利于患者而不利于科研47人(9.83%),学历越高、曾有伦理申请审查经历、在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和研发过程中会考虑研究所涉及的科研伦理问题、认为医学研究开展伦理审查既有利于患者也有利于科研者对科研伦理的总体认知程度越好(P<0.05)。结论医务人员对科研伦理各方面的认知程度相对薄弱,医院应多举措提升伦理培训效率,优化伦理审查机制,加强科研伦理建设。

  • 标签: 医务人员 科研伦理 认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福建2011—2020年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相关的柯萨奇病毒A2型(coxackievirus A2, CV-A2)流行病学及病毒基因组特征。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20年福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收集的HFMD相关CV-A2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采用Mega X和Simplot 3.5.1等软件对一代测序获得的VP1基因和二代测序获得的全基因组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重组分析。结果2011—2020年福建HFMD相关CV-A2病例35例,以1~2岁幼儿(28/35)为主,男女性别比2.5∶1(25/10)。VP1区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福建省内CV-A2流行株存在两种基因亚型,即C1和D1基因亚型,仅1株(2019FJPT064)属于C1基因亚型,其余27株为D1基因亚型。其中,4株2011—2012年分离株为D1基因亚型cluster 1分支,另外2株2011—2012年分离株及2012年后的分离株均属于D1基因亚型cluster 2分支。6株福建CV-A2毒株全基因组长度在7 393~7 402bp之间,VP1区核苷酸序列与CV-A2原型株相似性为80.3%~81.7%,其他各片段与CV-A2原型株相似性72.7%~86.2%。P2区进化树显示6株分离株与柯萨奇病毒A4型(coxackievirus A4, CV-A4)进化距离较近。P3区进化树显示,2011FJFZ027与柯萨奇病毒A6型(coxackievirus A6, CV-A6)分离株、2012FJQZ311与柯萨奇病毒A14型(coxackievirus A14, CV-A14)分离株、2020FJPTN040与柯萨奇病毒A8型(coxackievirus A8, CV-A8)分离株进化距离近。重组分析显示,分离株2011FJFZ027、2012FJQZ311、2020FJPTN040在非结构蛋白区分别可能与CV-A6(GenBank登录号:KR706309)、CV-A14(GenBank登录号:KP036482)、CV-A8(GenBank登录号:KM609475、MT648786)流行株发生重组。结论2011—2020年福建HFMD相关CV-A2流行强度呈现散发形式,D1基因亚型CV-A2在福建省内持续流行,从2011—2012年以D1基因亚型cluster 1分支为主转变为2012年以后的D1基因亚型cluster 2分支;福建CV-A2流行株重组频繁,存在多种重组模式。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2型 系统进化分析 重组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特征及腺病毒感染与喘息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河北儿童医院住院的48 15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腺病毒检出情况,对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组腺病毒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腺病毒感染引发喘息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48 153例患儿中腺病毒阳性者603例,阳性率1.25%,男女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2,P=0.442);各年份间腺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51,P=0.068);腺病毒四季均有检出,冬春季阳性率(1.50%、1.31%)高于夏秋季(0.98%、1.08%),不同季节腺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90,P=0.001);~≤6岁组检出率最高,为2.13%(199/9 339例),1岁以内患儿检出率最低(146/17 861例,0.82%),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580,P<0.001);喘息组患儿腺病毒检出率(362/21 015例,1.72%)高于非喘息组检出率(241/27 138例,0.8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02,P<0.001);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特应性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肥胖、早产、妊高症为儿童腺病毒感染相关喘息症状的危险因素(OR=7.463、5.772、2.992、2.119、1.714)。结论腺病毒冬春季感染率高于夏秋季,3~6岁儿童易感。喘息患儿检出率高于非喘息者,特应性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肥胖、早产、妊高症为儿童腺病毒感染相关喘息症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腺病毒 喘息 急性呼吸道感染 儿童 流行病学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西南州)地中海贫血筛查及基因分型情况,为临床诊断地中海贫血及可疑病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的孕妇、配偶和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或脐带血样本提取DNA。采用间隙-聚合酶链式反应(Gap-PCR)和高通量测序(NGS)技术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并运用ArcMap 10.8软件基于筛查数据绘制地中海贫血空间分布图。结果共筛查黔西南州各地区人群67 185例,检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8 202例,总检出率为12.21%;其中,α地中海贫血5 660例,检出率为8.42%;β地中海贫血2 132例,检出率为3.17%;αβ复合地中海贫血410例,检出率为0.61%。在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中,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检出27种,以αα/-α3.7为主,占41.13%(2 328/5 660);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检出33种,以βCD17(A>T)/βA基因型为主,占44.09%(940/2 132);αβ复合地中海贫血基因型检出55种,以αα/-α3.7复合βCD17(A>T)/βA为主,占21.22%(87/410)。在地中海贫血空间分布中存在高发区,为望谟县、册亨县,检出率分别为26.76%(1 438/5 374)、24.39%(1 314/5 387)。结论黔西南州地中海贫血基因检出率较高,以α地中海贫血的αα/-α3.7基因型为主;望谟县和册亨县为地中海贫血高发区,应继续加强筛查力度。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高通量测序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为探讨糖尿病患者足趾感染的病因,采用微生物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1年9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的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足趾伤口分泌物培养分离出的白喉棒状杆菌溯源分析,为临床感染诊断提供参考。通过革兰染色、Albert法染色镜检、VITEK 2 Compat鉴定仪和MALDI-TOF MS质谱仪鉴定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溯源分析,同时开展tox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镜检为革兰阳性杆菌,有异染颗粒,可发酵大多数糖类,符合白喉棒状杆菌生物学特性;16S rRNA序列与白喉棒状杆菌标准菌株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NCTC 11397T(GenBank登记号:MW682323.1)同源性为100%;tox毒力基因阴性。本研究结果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准确鉴定非产毒白喉棒状杆菌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临床认识非产毒白喉棒状杆菌的感染风险提供依据。

  • 标签: 白喉棒状杆菌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糖尿病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安徽急性胃肠炎疫情中GI组诺如病毒基因型别分布和进化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病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肛拭子标本,荧光定量PCR分型检测诺如病毒GI和GII基因组,采用RT-PCR扩增GI组诺如病毒聚合酶区(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和VP1区部分基因片段并测序。运用诺如病毒在线分型工具鉴定基因型别,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RdRp和VP1区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45起疫情142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中检出23份为GI阳性,占19%(23/142);119份为GII阳性,占81%(119/142)。20份GI阳性标本PCR扩增产物测序成功。获取的20株诺如病毒RdRp-VP1区序列有6种分型,包括2株GI.1[P1]、2株GI.3[P10]、5株GI.3[P13]、2株GI.4[P4]、7株GI.5[P4]、2株GI.6[P11]。系统进化树显示:GI.1[P1]型安徽株与韩国株(MZ021974)、法国株(MK956173)同属一个进化分支;GI.3[P10]和GI.3[P13]型安徽株与中国台湾株(MN922742)、四川株(MW255366)、韩国株(MZ022026)进化距离较近;GI.4[P4]和GI.5[P4]型安徽株与2019年湖南株(MN938461)、2021年广东株(OK562729)处于一个进化分支;GI.6[P11]型安徽株独立为一个进化簇,与陕西株(MW243609)、日本株(LC646339)进化距离较近。结论安徽急性胃肠炎GI组诺如病毒基因型分布呈多样性,有必要开展感染性腹泻疫情分子溯源监测。

  • 标签: 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基因型 进化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针灸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山西击剑、球类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所2020年所接收的50例患有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山西击剑与球类运动员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理疗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膝关节疼痛程度与膝关节功能评分指标差距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针灸 等速肌力训练 膝关节运动损伤 临床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吉林某三甲医院双通道药品运行现状,梳理政策运行的院端举措,为优化双通道药品的制度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将研究医院的审批情况、药店的备药及医保报销情况作为研究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梳理了院端PDCA循环下的院端双通道药品管理措施。经统计,截止2022年7月,研究医院审批使用双通道药品的患者量达18125人次。备药方面,研究医院和周边辐射药店双通道药品备药情况参差不齐,不同药店之间的供应互补,才能满足所有药品的配备需求。结论:院端职能部门深入一线开展合理用药管理。促进定点药店信息公开,改变目前各药店备药种类参差不齐的现状,提高药品的可及性。

  • 标签: []双通道药品 运行现状 优化建议 三级甲等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2020年四川三类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地理公平性,探索其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为各省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泰尔指数来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资源的现状及地理公平性。结果 每平方公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类卫生资源拥有量一类地区大于二类地区大于三类地区,各类卫生资源的泰尔指数除机构数外均大于0.6,其区域间泰尔指数的贡献率均大于50%。结论 四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类卫生资源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均超过警戒值,其不公平性主要是由于区域间的不公平引起,各地区之间经济水平差异是影响卫生资源配置地理公平性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四川省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卫生资源配置现状 地理公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0、2015和2020年山西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HIV的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在艾滋病哨点监测期通过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山西2010、2015和2020年MSM哨点监测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危性行为、性传播疾病(STD)患病史、干预服务和HIV感染率等信息。结果2010、2015和2020年山西监测MSM共2 708例,各年HIV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6,P<0.001),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17.34,P<0.001);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77.62%(2 102/2 708)、5.91%(160/2 708)和28.14%(762/2 708);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52.52%(1 104/2 102)、63.13%(101/160)和23.49%(179/762);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城市、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网络招募和自愿咨询与检测点、患有STD、发生同性性行为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是MSM的HI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2010、2015、2020年山西MSM的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持续存在,且安全套坚持使用比例较低,MSM的HIV检测率较低。应采取针对性、有效性措施促进MSM危险行为时安全套的坚持使用及定期检测HIV。

  • 标签: 哨点监测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病毒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地区β-地中海贫血患者和基因携带者的基因类型与血液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1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β-地中海贫血患者或基因携带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基因检测结果。结果83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或基因携带者中,女性46例,男性37例,年龄生后5个月至83岁,平均年龄(27.37±14.71)岁。共检出13种β-地中海贫血等位基因共计86个,前3位分别为IVS-Ⅱ-654(C>T)(33.72%)、CD41-42(-TTCT)(26.74%)、CD17(A>T)(18.60%),包括5种罕见基因:CD8-9(+G)、IVS-Ⅱ-1(G>A)、CD42(T>G)、Initiation codon ATG>AGG和Initiation codon ATG>ACG。其中,HBB:c.128T>G(CD42 T>G)为国内首次检出的突变类型。13种β-地中海贫血等位基因共组成15种基因型,包括12种单纯杂合子( 80例,占96.40%) 、2种复合杂合子(2例,占2.40%) 、1种纯合子(1例,占1.20%)。血液学主要表现为轻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以及HbA2增高。与β+/βN基因型携带者相比,β0/βN基因型携带者的MCV、MCH明显降低,HbA2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地中海贫血在河南地区并不少见,其特点与高发地区不同,需引起足够重视。HBB:c.128T>G(CD42 T>G)丰富了中国人群的β-地中海贫血突变谱。本研究为河南β-地中海贫血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服务提供参考。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血液学特征 河南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辽宁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正常成人血清碘含量和甲功指标水平,建立血清碘含量医学参考值范围,并探讨血清碘含量与甲功指标的关系。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辽宁的沿海地区(营口盖州市)和内陆地区(沈阳康平县)各选取1个街道和1个农村乡镇作为调查点,选取在当地生活≥5年、年龄≥18岁的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采集血样,检测血清碘含量以及甲功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采用百分位数法建立甲功正常成人血清碘含量95%医学参考值范围,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血清碘含量与甲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检测甲功正常成人1 621例,血清碘含量中位数为62.0 μg/L,其95%医学参考值范围初步定为37.0~103.0 μg/L。其中,男、女性(826、795例)血清碘含量中位数分别为62.3、61.0 μg/L,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 1.26,P = 0.210);沿海、内陆地区成人(827、794例)血清碘含量中位数分别为61.7、61.9 μg/L,地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 0.16,P = 0.870);18 ~ 29、30 ~ 39、40 ~ 49、50 ~ 59、60 ~ 80岁成人(385、392、378、253、213例)血清碘含量中位数分别为61.0、61.0、63.0、65.0、62.0 μg/L,年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14.52,P = 0.006)。经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碘含量与FT4水平呈弱相关(r = 0.17,P < 0.001),与TSH、TPOAb、TgAb水平均未见相关性(P均> 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辽宁甲功正常成人血清碘含量医学参考值范围;血清碘含量与TSH、TPOAb、TgAb水平无相关性。

  • 标签: 血清 成人 参考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湖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未感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xposed uninfected,HEU)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9年6月湖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母亲的人口学特征、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妊娠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以及儿童的预防性用药、出生体质量、随访期间是否患病等资料。于1、3、6、9、12、18月龄时随访儿童的身长和体质量,评估各随访时间点的生长迟缓率、低体质量率、消瘦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656名HEU儿童。HEU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低体质量率、消瘦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均在1月龄时最高,分别为11.9%(78/656)、9.1%(60/656)、7.0%(46/656)和21.0%(138/656)。母亲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调整后的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 aOR)=2.30, 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48~3.58]、妊娠期抗病毒治疗为单/双药治疗(aOR=2.38, 95%CI 1.54~3.68),以及儿童出生体质量<2 500 g(aOR=2.66, 95%CI 1.69~4.21)和随访期间患有疾病(aOR=1.73, 95%CI1.10~2.70)是HEU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0);而服用齐多夫定(aOR=0.60, 95%CI 0.38~0.94)、奈韦拉平(aOR=0.31, 95%CI 0.18~0.52)进行预防性治疗均是HEU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均P<0.050)。结论HEU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并且受母亲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抗病毒治疗方案,以及儿童出生体质量、随访期间患有疾病和是否接受预防性治疗等因素影响。

  • 标签: HIV 儿童 营养不良 HIV暴露未感染 影响因素
  • 作者: 徐建芳 姜洁 杨丽 钱姣 王涵 陈海明 刘红建 宋词 徐昕 朱凤才 朱立国 翟祥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丹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与免疫规划科,丹阳 212310,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大项目办公室,南京 210009,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厦门 361102,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 210029,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张家港 215600,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大项目办公室,泰兴 225400,南京医科大学肿瘤个体化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29,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肠道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等对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发生乙型肝炎(乙肝)再活动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规范慢性HBV感染者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0年建立的江苏慢性HBV感染者队列,通过2012-2020年的6次随访,分析IHC发生乙肝再活动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超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对乙肝再活动的影响。结果2 527例IHC随访至2020年,共随访17 730人年,平均随访时间为7.0人年,共发生乙肝再活动98例,累积发生率3.9%,发病密度为5.53/1 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线HBV DNA是IHC发生乙肝再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与≥60岁年龄组相比,40~49岁组(aHR=2.16,95%CI:1.20~3.90)及20~29岁组(aHR=5.48,95%CI:2.07~14.48)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升高;与基线时HBV DNA<100 IU/ml者相比,存在低病毒水平者(HBV DNA=100~1 999 IU/ml)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升高(aHR=1.67,95%CI:1.11~2.52);按照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50岁年龄组中,暴露于≥2个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者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高于无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者(aHR=2.73,95%CI:1.08~6.96)。结论江苏社区人群中IHC仍有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尤其是青壮年和低病毒活动水平的IHC;对于≥50岁且合并≥2个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IHC,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升高。对这部分人群应加强监测和管理,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者应及时启动治疗,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代谢性疾病 队列研究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乙型肝炎再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15个(自治区、直辖市)18~64岁居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分析人口学特征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18~64岁19 827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人口经济因素、血生化数据和体格测量数据,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年份各代谢性危险因素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并采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各危险因素与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所有危险因素中,超重和中心性肥胖的整体检出率较高,在2018年分别达到36.41%和39.93%,另外,在3个年份中,危险因素聚集率在2015年最高,2018年稍有下降。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检出率2009-2018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无统计学意义。在APC>0的危险因素中,肥胖和糖尿病的APC较大(APC=5.37%,t=3.26,P=0.190;APC=5.52%,t=7.70,P=0.082),在APC<0的危险因素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的APC较大(APC=-6.95%,t=-4.17,P=0.150)。多项logi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除LDL-C、TC和hs-CRP外,男性发生其他各代谢性危险因素的风险均高于女性;45~64岁成年人除HDL-C外发生其他危险因素的风险高于18~44岁低年龄组且在高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中更为显著,分别为低年龄组的4.67(95%CI:4.07~5.37)倍和3.73(95%CI:2.91~4.77)倍;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居民发生肥胖、LDL-C边缘升高、高血压、血糖升高和糖尿病的危险性较高,而发生TG升高和hs-CRP升高的危险性较低,西部地区居民发生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的风险较低。结论在3个年份中,大多数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及危险因素聚集率在2015年最高,2018年变化不大或稍有下降。性别、年龄和地域分布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采取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减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 变化趋势 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山东高校非医学大学生的“第一目击者”急救能力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3月随机选取山东高等院校240名非医学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第一目击者急救能力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份(83.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救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均存在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是否参加过培训是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第一目击者”急救能力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在急救知识、态度、行为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应基于影响因素制定规范化、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措施,以提高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行为能力。

  • 标签: [] 非医学专业 大学生 第一目击者 知信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期间脱失找回再入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截至2018年12月31日随访状态为失访和停药的云南接受ART的HIV感染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患者脱失状态、人口学资料等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脱失找回再入组的影响因素。结果云南共有6 075例脱失HIV感染者,其中真实发生脱失5 340例(87.9%),未及时上报数据发生假脱失540例(8.9%),无效问卷109例(1.8%),未上报调查结果86例(1.4%)。5 340例患者中,脱失找回再入组923例(17.3%),联系不到2 327例(43.6%),拒绝再入组1 443例(27.0%),死亡100例(1.9%),未找自行回来治疗39例(0.7%),羁押91例(1.7%),其他417例(7.8%)。参与脱失找回再入组工作的机构包括ART定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会组织。各机构对于ART后脱失患者找回方式包括电话、家访和面对面访谈等。不同性别、找回时年龄、感染途径、文化程度、入组至最后脱失时间的脱失找回再入组患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4、21.26、8.24、17.69、12.75,均P<0.05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调整后的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OR)=1.3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2~1.61,P=0.002]、找回时年龄≤30岁(aOR=1.78,95%CI 1.25~2.55,P<0.001)和31~60岁(aOR=1.33,95%CI 1.01~1.76,P=0.043)、文化程度为小学至高中或中专(aOR=1.56,95%CI 1.21~2.01,P<0.001)、入组至最后脱失时间>24个月(aOR=1.37,95%CI 1.11~1.70,P=0.004)是患者脱失找回再入组的保护因素。结论云南ART脱失找回再入组工作由多部门参与,投入资源较多,但脱失找回再入组成功率不高。女性、找回时年龄≤60岁、文化程度为小学至高中或中专、入组至最后脱失时间>24个月是HIV感染者脱失找回再入组的保护因素。

  • 标签: HIV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脱失 再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