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内科治疗与胃镜治疗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治疗情况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 2019年 3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 92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采取内科治疗为对照组( n=46),采取胃镜治疗为观察组( n=46),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总体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 P> 0.05),但两组显效治疗例数相比对,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利用内科治疗与胃镜治疗均可获得确切治疗效果,但二者对比胃镜治疗效果更加理想,操作方便起效快,有利于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治疗优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下药物注射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9月接受的64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案例为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性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的是胃镜下药物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案例的具体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3.75%和75%,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几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出血停止时间、疼痛停止时间、住院时间等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案例实施胃镜下药物注射治疗,可以提升整体治疗优势,缩短康复时间,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无痛胃镜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效果以及安全性。 方法 以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5 月无痛胃镜检查患者 100 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麻醉中应用丙泊酚,实验组麻醉中则应用右美托咪定,分析 2 组麻醉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实验组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诊断时间、苏醒时间、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00% ,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3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无痛胃镜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对患者检查中的疼痛程度控制,且安全性较高,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老年人磁控胶囊胃镜(MCE)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MCE检查的老年患者(≥60岁)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分为2组,比较2组的胃视野清洁度、黏膜可视度、疾病检出率及不良反应事件情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MCE胃视野清洁度和黏膜可视度积分的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2组患者疾病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93例患者[男性70例,中位年龄75.0(60~93)岁],未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组(N组)54例;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组(P组)39例。N组胃总体视野清洁度评分高于P组[22.0(6.0,23.0)分vs 19.5(11.0,2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86,P<0.001)。N组胃总体黏膜可视度评分高于P组[18.0(6.0,18.0)分vs 17.0(11.0,18.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8,P=0.031)。N组患者的整体胃视野好于P组,尤其是胃底、胃体部视野更清晰。N组和P组胃部病变总检出率比较(57.4% vs 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558)。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胶囊滞留。结论对于老年人群,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虽会影响MCE视野,但不影响病变检出率,MCE对老年人群是安全的检查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无痛胃镜麻醉中选用右美托咪啶、丙泊酚联合用药取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医院64例做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2020年1月-2020年6月),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其中给予丙泊酚麻醉用药的32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啶、丙泊酚联合用药的32例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各项指标变化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各项指标包括HR、MAP、SpO2等无明显差异,而麻醉中、苏醒时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3.13%与对照组21.8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做无痛胃镜检查中,麻醉药物选择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联合用药,麻醉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用于临床实践中。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床旁超声评估脓毒症患者膈肌的形态与功能改变。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横断面研究,以确诊脓毒症7 d内且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5分的患者为脓毒症组(31例),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38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床旁超声测得膈肌形态指标(平静呼气末厚度、最大吸气末厚度)及功能指标(膈肌增厚率、平静呼吸移动度及深呼吸移动度)。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1)脓毒症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基础疾病及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膈肌形态指标:①两组平静呼气末膈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为0.21(0.18~0.23)cm,对照组为0.19(0.16~0.20)cm,Z=-1.739,P=0.082];②两组最大吸气末膈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为(0.27±0.84)cm,对照组为(0.29±0.77)cm,t=1.344,P=0.183];(3)膈肌功能指标:①脓毒症组膈肌增厚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脓毒症组为24%(16%~56%),对照组为61%(37%~82%),Z=-3.076,P=0.002];②脓毒症组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脓毒症组为(1.25±0.38)cm,对照组为(1.65±0.82)cm,t=2.687,P=0.009];③脓毒症组深呼吸膈肌移动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脓毒症组为2.79(1.80~4.16)cm,对照组为3.77(2.92~5.05)cm,Z=-2.231,P=0.026]。结论脓毒症(SOFA评分≤5分)患者7 d内已出现膈肌功能障碍,此时形态未见改变,提示脓毒症患者膈肌功能障碍早于萎缩发生。床旁超声可有效评估膈肌形态及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 63例患者接受血细胞形态检查,设定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者 63例,设定为 对照 组。 观察两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细胞比容 (HCT)、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SD)、红细胞体积 (MCV)指标。 结果:观察组MCHC、 HCT、 RDW-SD、 MC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细胞形态检查阳性 57例,阳性率 90.48%。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数据,使得患者病情得到准确判定,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临床检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必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大小、封堵伞型号及封堵伞释放后形态变化等因素是否影响ASD患者在封堵术后出现头痛症状。方法纳入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成功行ASD封堵术患者567例。根据患者封堵术后有无头痛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采用X线下导管校准法测量释放后封堵伞展开直径(d)、厚度(L)、封堵伞左侧伞面的最大直径(D2),并计算i值(计算公式为i=D2/L)。分析两组在年龄、性别等生理因素,缺损大小、i值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差异,对有组间差异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SD封堵术后出现头痛症状的影响因素。在无症状组中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封堵伞型号与ASD直径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67例成功置入单封堵伞的继发孔型ASD患者,其中男性148例(26.1%),年龄(34.4±19.4)岁。随访时间为(12.7±2.8)个月。有症状组51例,无症状组516例。有症状组患者通过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有29例术后头痛症状消失或有不同程度减轻。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ASD最大直径(TTE测量)和封堵伞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症状组的d值[(19.80±6.67)mm比(17.40±7.28)mm,P=0.041]、D2[(43.29±7.41)mm比(39.20±9.59)mm,P=0.013]、L值[(13.06±3.72)mm比(10.19±2.90)mm,P=0.025]均大于无症状组,i值小于无症状组[(3.54±0.88)比(3.99±0.93),P=0.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值(OR=1.286,95%CI 1.176~1.406,P=0.002)和i值(OR=0.916,95%CI 0.867~0.968,P<0.001)为ASD封堵术后患者出现头痛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而d值和D2值不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在非症状组患者中得到线性方程:封堵伞型号=1.121×ASD最大直径(TTE测得)+6.414。结论ASD封堵术后的头痛症状与封堵伞释放后展开直径及左侧封堵伞面的最大直径无关,而与封堵伞的厚度与i值有关,提示选择过大的封堵伞增加伞的厚度是引起术后头痛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头痛的发生,应尽量选择合适的封堵伞,术者不宜因担心封堵伞脱落移位而加大封堵伞型号;对封堵伞偏大者术后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或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封堵伞型号=1.121×TTE测量ASD最大直径+6.414,可以作为临床选择ASD封堵伞型号的参考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利凡诺相关的胎盘继发病理改变,及其与原发胎盘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利凡诺引产病例85例,对照组为同时期孕周相匹配的自然流产或早产病例81例。病理诊断采用国际胎盘工作组2016年制定的Amsterdam共识所推荐的胎盘诊断术语,比较分析各类病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利凡诺组孕妇年龄(30.5±4.1)岁(22~41岁),对照组(30.9±4.3)岁(22~44岁),两组胎龄分别为(23.2±3.5)周(17~35周),(23.3±2.8)周(17~33周)。利凡诺组的绒毛膜羊膜炎出现比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63.0%,P<0.05)。其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中母源性炎性反应期别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期(绒毛膜板下炎)的比率分别为61.0%和28.6%(P<0.05),且炎性细胞更密集。急性蜕膜炎也更多见于利凡诺组(27.1%比13.6%,P<0.05)。而胎儿炎症反应(绒毛膜板血管炎和脐血管炎)、母体血管灌注异常(绒毛间隙狭窄/粘连、纤维素沉积、蜕膜动脉病、胎盘梗死、胎盘后血肿)以及胎儿血管灌注异常(绒毛间质出血、无血管绒毛)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凡诺引起的化学性绒毛膜羊膜炎表现为低期别及高级别的母源性炎症反应。利凡诺使用与胎儿的炎症反应、母体灌注异常、胎儿灌注异常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故出现相应的形态学提示可能由原有的胎盘病变导致。
简介: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科技信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世纪,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利用网络平台推行意识形态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推行意识形态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方面,近年来先后建设了“形势与政策”网络平台和“中国梦”精品视频课程网络平台。这两个平台的运行为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在运行的过程中也汲取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但在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本篇文章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
简介:摘要:硫酸钠是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澄清剂,但其很难完全分解,进入锡槽后,玻璃中残余的硫酸盐在还原气氛下还原为硫化物,可能造成玻璃缺陷和锡耗的产生。为解决硫污染的危害,提高我们对浮法玻璃成型过程中多相体系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需要研究硫在成型过程中价态变化和其扩散机理。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浮法玻璃成型过程中硫的形态变化及扩散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的95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肿块的不同大体形态、有无结石及肿块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块型患者罹患肝内胆管结石的比例明显低于浸润型及管内生长型患者,且其预后好于浸润型及管内生长型患者(均P<0.05);浸润型与管内生长型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摘要作者在文献复习与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轴型皮瓣及choke血管理论,探讨跨区供血皮瓣结合部的改造与重建,及其血流动力学特征。表明:(1)基于血管体区或穿支体区均可设计跨区供血皮瓣,其区别在于血管蒂与轴线;(2)如果各供区间的choke血管为端端吻合,呈串联排列,可获得超长皮瓣,而侧侧吻合呈并联排列,则可获超宽皮瓣;(3)Choke血管区的改造与重建可延长皮瓣轴线,使其转移距离和修复范围明显增大;(4)皮瓣切取范围可参考现有的解剖学资料及术前与术中检测综合评估。提出跨区供血皮瓣的choke血管区改造与重建,以及如何明确跨区切取范围与提高皮瓣远端成活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