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静 江洋琳 芦文丽 张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384 王静为天津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现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医院 300022,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300070,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38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觉训练对成年人视功能异常所致视疲劳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视觉训练室进行视觉训练的成年人视功能异常所致的视疲劳患者93例186眼,其中男48例,女45例;平均年龄(30.43±6.39)岁。所有患者双眼视功能初次检查包括综合验光仪检查屈光度、Worth 4 Dots检查双眼视、立体视、Von-Graefe法测量远近距水平眼位、旋转棱镜法测量融像范围、融合交叉圆柱镜法测量调节反应、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翻转拍测量调节灵活度以及聚散灵活度。训练师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每训练5次后复查1次。将初查、第1次复查及第2次复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初次检查时近隐斜视度为-8.0(-15.3,-3.0)△,第1次复查时减少至-5.0(-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86,P<0.01);左右眼初次检查时调节幅度分别为4.00(3.25,5.25)D和4.00(3.00,5.00)D,第1次复查时分别提高至5.50(4.25,7.00)D和5.00(3.75,7.0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84、-3.995,均P<0.01);初次检查时远距离正融像破裂点为7.5(5.0,15.8)△,恢复点为0.0(0.0,4.0)△,第1次复查时分别增加至11.0(6.0,22.0)△和4.0(0.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92、-3.748,均P<0.01);初次检查时近距离正融像破裂点为18.0(8.0,28.0)△,恢复点为6.0(0.0,12.0)△,第1次复查时分别增加至26.0(21.5,35.0)△和11.5(6.0,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95、-3.377,均P<0.01);单眼及双眼的调节灵敏度从初查时2~3个周期/min增加至第1次复查时的10~12个周期/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远隐斜和近隐斜不是右眼和左眼调节幅度改善程度差异的影响因素。初查时,22例患者的CISS评分为(25.13±9.64)分,第1次复查时降至(19.18±7.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P<0.01)。未进行问卷调查的71例患者,主诉和体征明显改善者占67.60%(48/71),有改善但仍需加强训练者占29.58%(21/71),视疲劳症状未明显改善者占2.82%(2/71)。结论系统视觉训练可使多数成年视功能异常的视疲劳患者的视功能体征和视疲劳症状改善,提示成人视功能依然有较强的可塑性。

  • 标签: 视功能 视疲劳 视觉训练 视觉可塑性 成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握力训练应用于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握力训练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带管期间总体舒适度及训练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血栓、上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3.51%、0.00%、0.00%,均低于对照组22.81%、14.04%、1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带管期间总体舒适度0分、1~4分、5~7分、8~10分分别为15.79%、49.12%、24.56%、10.53%,均优于对照组5.26%、31.58%、40.35%、22.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训练依从性为96.49%,高于对照组7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握力训练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总体舒适度,提高训练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握力训练 乳腺癌 PICC置管 并发症 依从性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立体定向手术后采用目标性功能训练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南阳南石医院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106例HICH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目标性功能训练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结果干预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9.36±0.48)分]低于对照组[(12.69±0.83)分],P<0.05;干预3个月,两组BI指数、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BI指数、FMA评分[82.79±3.69、(83.68±3.75)分]高于对照组[75.47±3.14、(72.43±3.01)分],P<0.05。结论目标性功能训练可改善HICH立体定向手术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 目标性功能训练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一种用于本科生骨牵引临床技能训练的双Debriefer混合模拟教学课程,并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交叉对照研究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28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模拟教学和传统教学组织教学,1周后两组的教学方法进行交叉。用技能评分表评价学生在接受不同教学后的骨牵引临床技能水平。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实习第1周末,实验组学生的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平均分分别为85.07分、67.92分。在实习第2周末,实验组技能评分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评分提升,并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Debriefer混合模拟教学为本科生学习骨牵引临床技能提供了新的可靠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技能,减少操作错误,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模拟教学 临床技能训练 骨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1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训练配合激励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BI)]、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的差异。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SIA评分水平较干预前升高(P<0.05),但干预后两组的ASI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I、GSES、GQOL-74得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脊髓损伤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生活自理能力 自我效能训练 激励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EBSCO、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JBI、MEDLINE、RNAO、Nursing Consult、CINAHL、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干预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5.3软件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研究对象347例。脑机接口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均数差(MD)为5.00,95%可信区间(95%CI)3.50~6.49,Z值为6.55,P<0.01]与上肢动作功能(MD值为9.66,95%CI 3.74~15.59,Z值为3.20,P<0.01),提高肌力(SMD值为0.91,95%CI 0.49~1.32,Z值为4.23,P<0.01)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MD值为0.84,95%CI 0.42~1.26,Z值为3.89,P<0.01),但对肌痉挛无明显作用(MD值为-0.08,95%CI-0.47~0.31,Z值为0.39,P>0.05)。结论脑机接口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动作、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对肌痉挛的作用不明显。

  • 标签: 脑机接口 脑卒中 肢体功能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等速肌力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6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50.86±5.73)岁;观察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50.12±5.54)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肌张力改善情况、神经功能、左右步幅差与步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肌张力等级0~4级分别占4.65%(2/43)、18.60%(8/43)、18.60%(8/43)、16.28%(7/43)、41.86%(18/43),均优于对照组23.26%(10/43)、30.23%(13/43)、16.28%(7/43)、13.95%(6/43)、16.28%(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为(16.57±5.20)分,低于对照组(23.49±4.38)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分分别为(70.79±5.60)分、(69.17±5.2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3.43±4.63)分、(60.25±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右步幅差为(3.29±0.65)cm,小于对照组(6.10±0.72)cm,步速为(0.89±0.33)m/s,高于对照组(0.56±0.17)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等速肌力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可有效促进其肌张力改善,增强其神经功能,并有效减少左右步幅差,促使其步速加快,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等速肌力训练 脑梗死 偏瘫 肌张力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觉统合训练(SIT)对孤独症患儿平衡能力和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116例,按照康复方案分为两组。常规组58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SIT组58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和SIT。比较两组ABC评分、CARS评分、艾森克人格因子评分、平衡能力指标、功能性行为评分、事件相关电位(ERP)指标。结果治疗后,SIT组ABC、CARS评分低于常规组(t=7.218、10.019,P<0.05),SIT组外倾性因子、掩饰性因子、精神质因子、神经质因子评分低于常规组(t=19.985、17.822、21.012、20.844,P<0.05),SIT组闭眼平衡时间、睁眼平衡时间、功能性行为评分高于常规组(t=18.389、24.539、19.393,P<0.05),SIT组ERP波幅高于常规组(t=5.605,P<0.05),ERP潜伏期短于常规组(t=3.599,P<0.05)。结论SIT治疗孤独症可改善患儿孤独行为、功能性行为,调节心理状态和脑活动,提高平衡能力。

  • 标签: 孤独症 感觉统合训练 平衡能力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摘要认知训练是一种重要的针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人群进行的非药物干预手段,通过对不同认知领域进行训练提升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能力。现回顾既往不同类型的认知训练研究,探讨认知训练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人群认知能力的提升作用,并分析其改善认知能力的神经机制,在此基础上指出既往研究设计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规范和效果提升的展望。

  • 标签: 认知疗法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对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应用于老年人的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8月。检索到的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提取数据信息并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项RCT,共6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可以降低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OR=0.34,95%CI(0.20~0.60),Z=3.75,P<0.001],提高跌倒效能[SMD=-2.24,95%CI(-3.62~-0.86),Z=3.18,P=0.001],改善老年人步速[SMD=0.44,95%CI(0.28~0.60),Z=5.38,P<0.001]、步长[SMD=0.49,95%CI(0.33~0.64),Z=6.10,P<0.001]以及平衡功能[MD=-1.30,95%CI(-1.71~-0.89),Z=6.32,P<0.001]。结论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可以降低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提高跌倒效能,改善老年人步速、步长和平衡功能,但缺少该干预对老年人的长期效果,尚需开展深入研究进行验证。

  • 标签: 老年人 跌倒风险 双重任务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脑卒中患者88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各44例。参照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49~83(64.3±5.2)岁,应用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50~83(64.7±5.0)岁,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障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并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抑郁评分为(53.78±3.33)分、焦虑评分为(47.67±4.94)分,参照组分别为(57.46±4.29)分、(53.05±4.83)分,联合组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参照组(t=4.495、5.165,均P<0.001)。治疗前,联合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神经功能评分为(7.78±1.3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7.67±6.94)分,参考组分别为(9.46±1.69)分、(58.05±7.83)分,治疗后,联合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参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t=5.182、6.099,均P<0.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其心理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训练 重复经颅磁刺激 心理障碍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CSE)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DL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腰椎牵引、超短波及中频电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CSE训练,包括平板支撑、单侧肘膝支撑、手膝位平衡、跪位转体、空中蹬车及仰卧屈髋屈膝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同时对患者动静态平衡能力及腰腹肌动静态耐力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动静态平衡能力指标及腰腹肌动静态耐力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60±0.47)分]、ODI评分[(16.71±3.34)分]、动静态平衡能力指标[分别为(23.78±4.02)s和(9.20±1.93)s]及腰腹肌动静态耐力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CSE训练能进一步缓解DLS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平衡能力及腰腹肌耐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核心稳定性训练 腰椎功能 平衡能力 肌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段式个性化跳跃训练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12月河南省中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6月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42),2020年7—12月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分段式个性化跳跃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排出效果、不良反应及排石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排尽率为91.11%(41/45),首次排石时间为(2.04±0.58) d,结石排尽时间为(11.05±4.16) d;对照组结石排尽率为71.43%(30/42),首次排石时间为(3.91±0.80) d,结石排尽时间为(18.26±3.5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患者出现感染,1例患者出现肉眼血尿,3例患者复发转手术;对照组5例患者出现感染,7例患者肉眼血尿,10例患者复发转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5 d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式个性化跳跃训练可促进输尿管结石患者小体积结石的加速排出,减少排石过程的不良反应,降低复发转手术率。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分段式 跳跃训练 结石排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肌训练联合居家延续护理对颈椎病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收治的10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居家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稳定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5个月、7个月的颈椎功能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变化及颈椎活动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3个月、5个月和7个月的两组颈椎功能评分(F交互=519.955,P<0.001)、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变化评分(F交互=27.398,P<0.001)中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左屈、右屈、前屈、后伸、左旋、右旋颈椎活动度比观察组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给予稳定肌训练联合居家延续护理,可提升患者颈椎活动度,改善颈椎功能障碍,利于预后,值得临床借鉴采纳。

  • 标签: 稳定肌训练 居家延续护理 颈椎病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接种训练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心理状态、血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压力接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孕34周前终止妊娠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及SBP、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34周前终止妊娠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接种训练可有效缓解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降低血压,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 标签: 压力接种训练 妊娠高血压 心理状态 血压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认知与运动的双重任务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1∶1形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音乐认知与运动的双重任务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音乐认知评估情况、运动功能及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音乐认知评估量表情况比观察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应用音乐认知与运动双重任务训练干预,可提升患者音乐认知功能,改善运动情况,提升患者健康情况,利于预后。

  • 标签: 音乐认知与运动 双重任务训练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并获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指南网、循证数据库、原始研究数据库、骨科专业相关网站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相关证据,包括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Meta分析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分类和整合,有异议时经过讨论或由第三方裁决。结果纳入14篇文献,包括3篇证据总结、1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围绕康复评定、康复原则、康复时间、康复强度、康复方式、患者教育、康复心理治疗、随访监测8类共汇总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13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能够为护理人员开展术后康复指导提供循证依据,但在临床实践中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及文化背景状况,结合当地医疗水平和条件,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 标签: 康复 腰椎 手术后期间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放松训练在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4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拟行结肠镜检查的125例门诊及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结肠镜检查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穴位按摩、放松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的应激反应、肠道准备依从性、肠道准备质量。结果检查前5 min,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604、4.351),饮食控制、缓泻剂服用、肠道准备依从性总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435、3.671、4.052),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肠道准备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324、5.554、7.036、5.9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放松训练有助缓解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应激反应程度,增强肠道准备依从行为,提高肠道准备质量。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穴位按摩 放松训练 应激反应 肠道准备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