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应用于儿科急诊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科急诊就诊患儿1 01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症状进行评价,针对不同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MPEWS)对患儿的去向进行分析,同时分析MPEWS评分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1 019例患儿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全部患儿的57.21%,且患儿临床症状以呼吸急促/哮喘及高热为主,分别占全部患儿的57.41%及52.89%,同时,有9例患儿病情较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其MPEWS评分为19(18,20),且不同分流去向的患者,MPEW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情分级所对应的评分均为非正态分布,H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病情分级的MPEW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情分级越低,评分越高。另外,针对收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以MPEWS评分≥15为临界值,对诊断可能发生死亡的不良预后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13%及41.73%。结论通过MPEWS评分系统对儿科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能够快速识别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而有效对其进行分流处理,该评分系统准确率较高,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创伤患者应用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创伤患者14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66例和研究组7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实施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效果、急救时效及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转运有效率显著提升,且提升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意外拔管、输液不畅、血压下降、药物数量不足等总发生率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就诊时间有所降低,而就诊成功率有所提升,且降低和提升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发创伤患者中应用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护理,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和就诊时间,减少了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提高了对患者的急救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儿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儿3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就诊方式分为危重组(43例)及普通组(348例)。患儿入院后即通过PEWS系统评定患儿PEWS分值,确定两组患儿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值组(PEWS≥3.5分)及低值组(PEWS<3.5分),比较两组患儿死亡发生率;根据患儿疾病类型分为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疾病亚组及血液、消化、中毒疾病亚组,比较两亚组患儿区别危重患儿及普通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危重组患儿的PEWS平均得分为(5.98±2.27)分;普通组患儿的PEWS平均得分为(2.11±1.97)分;两组患儿PEWS评分比较(P<0.05)。AUC为0.884(95%CI:0.788~0.979,P<0.05);区别两组患儿的最佳截断值为3.5分,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3.9%,Youden指数=0.756。ROC曲线图结果显示,高值组患儿为68例,低值组患儿为323例。其中,高值组中入住PICU的患儿为62例,占91.18%;普通组中入住PICU的患儿为19例,占5.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情况结果显示,高值组中死亡患儿为10例,占14.71%;低值组中死亡患儿为13例,占4.02%。结论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患儿的预检分诊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且对急诊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尤其在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评估中更加及时、准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对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疗效、不良情绪、生存质量情况等,并进行详细的评估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研究组Barthel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过程中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还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脑外伤患者接受基于MEWS评分系统的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效果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方法使用数字双盲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干预、常规干预联合基于MEWS评分系统的护理管理,两组患者对比护理效果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对照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研究组[(6.8±2.0)分比(5.0±1.7)分、(5.1±1.5)分比(3.9±1.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日常生活能力情况(Ba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研究组Ba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比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外伤患者急救过程中行基于MEWS评分系统的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增强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该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应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健康体检人群MS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及聚集对不同水平MS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全民健康体检监测数据库,来自乌鲁木齐市175 927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调查及身体测量收集MS行为危险因素及MS评分等信息,MS评分分为0~5分共6个水平,应用χ2检验、趋势性χ2检验、有序变量Kendall’s tau-b相关分析及有序结果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及聚集情况对MS评分的影响。结果样本人群中6个水平MS评分构成比分别为23.82%、27.87%、22.41%、16.03%、8.02%、1.85%。MS评分在不同年龄、民族、饮酒量、饮食类型人群中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MS评分随过量饮酒率、嗜油/盐率的升高而升高(P<0.01),女性评分随现在吸烟率、嗜油/盐率的升高而升高,而随身体活动不足率的降低而升高(P≤0.01)。男女性MS评分均随着行为危险因素聚集数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有序结果的logistic分析发现男性行为危险因素≥3个组其MS评分是不具有危险因素组的1.15(95%CI:1.06~1.26)倍,女性行为危险因素2个和≥3个组,分别是不具有危险因素组的1.38(95%CI:1.22~1.55)及2.02(95%CI:1.53~2.66)倍。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市成年健康体检人群MS疾病行为危险因素聚集越多,MS评分越高,应针对多种不健康行为方式聚集的高危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控制MS各个组分的异常,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据Blatchford入院危险性评分结果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分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78例和观察组79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据Blatchford入院危险性评分结果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和BRS评分,以及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和再出血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及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BR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BR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分级护理的Blatchford评分系统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降低再出血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NLR-PLR)评分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1例,女77例;平均年龄为63岁,年龄范围为21~90岁。患者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NLR和PLR临界值及其相关性。(2)术前NLR-PLR评分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3)随访和生存情况。(4)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每3个月进行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肿瘤标志物、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检查、肠镜检查,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6月。总体生存时间定义为自手术日期至末次有效随访日期或患者死亡日期。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NLR和PLR临界值及其相关性。NLR、PL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结果显示:NLR临界值为2.7[曲线下面积(AUC)=0.739,95%可信区间为0.638~0.841,P<0.05],PLR临界值为246(AUC=0.640,95%可信区间为0.521~0.758,P<0.05)。NLR与PLR具有相关性(r=0.712,P<0.05)。(2)术前NLR-PLR评分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前NLR-PLR评分结果显示:NLR-PLR评分0分、1分、2分患者分别为99例、52例、27例。术前NLR-PLR不同评分患者中,肿瘤直径、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Dukes分期及远处转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4,10.816,9.802,9.525,8.759,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17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178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7个月,其中99例NLR-PLR评分为0分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0个月,52例NLR-PLR评分为1分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44个月,27例NLR-PLR评分为2分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5个月。NLR-PLR评分为0分患者生存时间与NLR-PLR评分为1分、2分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88,26.388,P<0.05)。NLR-PLR评分为1分患者生存时间与NLR-PLR评分为2分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0,P<0.05)。(4)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Dukes分期、远处转移、NLR-PLR评分、血小板-NLR评分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风险比=2.439,2.472,2.221,9.020,2.671,2.099,95%可信区间为1.443~4.124,1.413~4.323,1.282~3.849,4.449~18.082,1.742~4.097,1.339~3.29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程度、远处转移和NLR-PLR评分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风险比=2.045,5.641,2.271,95%可信区间为1.051~3.979,2.590~12.288,1.185~4.354,P<0.05)。结论术前NLR-PLR评分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直径、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Dukes分期和远处转移相关,评分越高的患者肿瘤直径越大、肿瘤浸润程度越高、肿瘤分期越高、越容易远处转移。术前NLR-PLR评分可有效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NLR-PLR评分越高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越短。术前NLR-PLR评分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危重症评分系统对于热射病患者28 d存活率的评估价值。方法于2019年3月,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急救医学部收治的71例热射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及24 h内生命体征和相关病理生理学指标的最差值计算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MODS)、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ical scoreⅡ,SAPSⅡ)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根据患者28 d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45)和死亡组(n=26)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各项评分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评分系统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性别、24 h内的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SOFA、SAPSⅡ、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预测热射病患者28 d存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且明显大于APACHEⅡ、SAPSⅡ评分。当SOFA评分的截断值为9.0分时,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71.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与SOFA评分≥9.0分患者比较,SOFA评分<9.0分患者28 d存活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P<0.01)。结论危重症评分系统SOFA、APACHEⅡ、SAPSⅡ均能较好地预测热射病患者28 d预后,其中SOFA评分更为准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序贯器官衰竭评分(improved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ISOFA)对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79例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细菌耐药分级、发生脓毒症休克等指标。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系数判定ISOFA与各评分系统包括查尔森评分(Charlson′s weighted index of comorbidities,WIC)、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ystem,NEW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Ⅱ,SAPSⅡ)、急性脓毒症病死率评分(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 score,MED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比较各评分系统对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ISOFA风险分层在生存情况中的意义。结果379例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患者中,存活组278例,死亡组101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脓毒症休克、细菌耐药分级、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WIC、NEWS、APACHE Ⅱ、SAPSⅡ、MEDS、SOFA、AGI、ISO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8, χ2=6.781、24.374、27.208,Z=-3.689、-5.022、-4.396、-4.697、-7.438、-6.348、-6.358、-8.676、-6.680、-11.658,均P<0.01)。单因素分析得到ISOFA的计算方法:ISOFA=SOFA+1.5×AGI。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ISOFA、性别、SOFA、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细菌耐药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ISOFA与WIC、NEWS、APACHEⅡ、SAPSⅡ、MEDS、SOFA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327、0.371、0.614、0.564、0.578、0.847。WIC、NEWS、MEDS、SAPSⅡ、APACHEⅡ、SOFA、SOFA+AGI、ISOFA预测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预后的AUROC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46(0.584~0.708)、0.657(0.597~0.716)、0.712(0.654~0.771)、0.713(0.653~0.773)、0.749(0.693~0.806)、0.788(0.737~0.838)、0.872(0.826~0.917)、0.891(0.845~0.937),表明ISOFA预测效果最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ISOFA低风险水平、中等风险水平、高风险水平间的生存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ISOFA对预测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前期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建立相应的预后评分模型。方法利用HBV-ACLF中国诊断标准研究(COSSH-ACLF)队列,回顾性分析725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障碍(HBV-ACHD)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90 d预后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评分模型,并利用内部500例和外部390例HBV-ACHD患者进行验证。结果在725例HBV-ACHD患者中,男性为主(76.8%),96.8%患者有肝硬化基础,并发症以腹水(66.5%)多见,器官衰竭以凝血功能衰竭(4.1%)为主,90 d病死率为9.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计数(WBC)、碱性磷酸酶(ALP)是HBV-ACHD患者90 d病死率的最佳预测指标,并建立评分模型COSSH-ACHDs = 0.75×ln(WBC)+ 0.57×ln(TBil)- 0.94×ln(ALP)+10,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显著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CTP及CLIF-C ADs(P < 0.05),500例内部随机选择组和390例外部验证组均验证了类似结果。结论HBV-ACHD患者是一组以肝硬化失代偿为主、合并少量器官衰竭的人群,其90 d病死率为9.2%,COSSH-ACHDs具有更高的预测HBV-ACHD患者90 d预后的效能,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311例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24例,女87例;中位年龄为58岁,年龄范围为26~82岁。311例患者中,204例行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化疗,设为FOLFOX组;107例行FLOT方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化疗,设为FLOT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随访情况。(3)生存因素分析。(4)亚组分析。(5)不良反应情况。采用门诊、住院复查和电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化疗情况、术后生存、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2月。倾向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卡钳值设定为0.02。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亚组分析采用交互作用检验。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311例患者中,198例(FOLFOX组和FLOT组各99例)匹配成功。倾向评分匹配前FOLFOX组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分化差、分化好),CA19-9(<27 U/mL、≥27 U/mL),CA125(<35 U/mL、≥35 U/mL)分别为109、95例,156、48例,186、18例,FLOT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2、65例,93、14例,104、3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49,4.798,4.039,P<0.0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FOLFOX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4、55例,85、14例,96、3例,FLOT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2、57例,85、14例,96、3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0.000,0.000,P>0.05)。(2)随访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1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随访期间,92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104例死亡(103例为肿瘤相关性死亡,1例为非肿瘤相关性死亡)。FOLFOX组与FLOT组患者化疗疗程分别为(5.6±0.7)个与(5.4±0.8)个,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1,P>0.05)。FOLFOX组患者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2.2%、31.5%、27.7%;FLOT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3.2%、42.8%、38.2%。FOLFOX组与FLOT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21个月和34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3,P<0.05)。(3)生存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LOT方案、Lauren分型弥漫型、Lauren分型混合型、肿瘤分化程度好、肿瘤长径≥5 cm、CA19-9≥27 U/mL、癌胚抗原≥3.4 μg/L、T4分期、N2分期、N3分期、远端胃切除及全胃切除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相对危险度为0.659,1.617,1.798,0.672,1.726,1.655,1.942,2.036,2.536,4.085,1.810,2.310;95%可信区间为0.444~0.978,1.024~2.556,1.105~2.926,0.457~0.990,1.159~2.569,1.006~2.723,1.295~2.912,1.190~3.484,1.409~4.564,2.491~6.697,1.020~3.211,1.261~4.23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LOT方案、癌胚抗原≥3.4 μg/L、N2分期、N3分期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为0.622,1.732,2.217,4.039;95%可信区间为0.418~0.926,1.124~2.670,1.200~4.097,2.448~6.662,P<0.05)。(4)亚组分析: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Lauren分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位置、肿瘤长径、肿瘤标志物、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及手术方式亚组中,FOLFOX组与FLOT组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交互P>0.05)。(5)不良反应情况:FOLFOX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受损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1/99)、2.0%(2/99)、3.0%(3/99)、12.1%(12/99)、4.0%(4/99)、1.0%(1/99),FLOT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4.3%(34/99)、1.0%(1/99)、9.1%(9/99)、24.2%(24/99)、4.0%(4/99)、0。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213,4.889,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94,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患者因为不能耐受毒性反应退出化疗疗程,所有患者化疗期间行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和五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行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结论与FOLFOX方案比较,FLOT方案增加多西他赛明显延长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但也增加了Ⅲ~Ⅳ级白细胞减少症与恶心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的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诊抢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研究组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早期预警评分均可缩短患者护理所需工时,但是研究组患者抢救所需护理工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患者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有效缩短急救所需工时,提升护理干预效率,诊断诊断准确率更高,可有效评估患者预后治疗效果,应在临床急救抢救治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基于倾向评分匹配(PSM)比较挽救性肝移植(sLT)及再次肝切除(RR)的疗效,同时探讨影响复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124例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再手术的患者,按照再次所行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sLT组(46例)和RR组(78例),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PSM),筛选出34例患者用于数据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总生存期(OS)及无瘤生存期(DFS)来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匹配前sLT组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多发肿瘤的比例、术前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比例及符合米兰标准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最大肿瘤直径sLT组要小于RR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微血管侵犯(MVI)阳性率及术后ClavienⅢ级以上的并发症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匹配后sL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ClavienⅢ以上的比例均高于RR组(P<0.05);sLT组的1、3、5年OS与R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T组的1、3、5年DFS与RR组相比较优(P<0.05);甲胎蛋白(AFP)≥100 μg/L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AFP≥100 μg/L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LT组术前病情更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率高于RR组;sLT组较RR组可取得更长的DFS,但对OS来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治疗性沟通的护理模式对肿瘤介入手术患者Herth希望量表(HHI)、癌症应对方式问卷(CCMQ)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肿瘤介入手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基于治疗性沟通的护理模式。分别在干预前后使用HHI和CCMQ对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进行评分,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H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CM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治疗性沟通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肿瘤介入手术患者的希望水平,优化其应对方式,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1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方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QOL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研究组患者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TNF-α与ICAM-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炎性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连续护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生活质量(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产妇在产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产妇在其基础上进行一体化连续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与护理1个月后QO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产妇产后喂养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生理职能情况、社会功能情况、角色功能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个月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生理职能情况,社会功能情况,角色功能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护理前SAS、SDS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经1个月护理后其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护理前喂养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喂养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行一体化连续护理模式,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降低了产妇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利于产妇产后喂养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围生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风险的预测评分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行常规产前检查及分娩的4 593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孕产妇的年龄为(28.1±3.3)岁,孕次为(1.8±0.5)次;初产妇为3 164例,经产妇为1 429例。根据孕产妇围生期是否接受红细胞输注治疗,将其分为输注组(n=96)及未输注组(n=4 497)。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组孕产妇的一般临床和分娩相关资料。单因素分析中,对孕产妇年龄、妊娠前人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次等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经产妇比例、妊娠合并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以及既往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将可能影响孕产妇围生期红细胞输注的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软件绘制围生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风险列线图,并构建围生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风险预测评分模型。采用Bootstrap抽样法进行重复自抽样500次,对围生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风险预测评分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根据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绘制围生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率的校正曲线,评价二者的一致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对2组围生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注组孕产妇的年龄,妊娠前BMI,以及经产妇、产前重度贫血、剖宫产术分娩、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痫前期、多胎妊娠、分娩巨大儿的比例,均高于未输注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50,P<0.001; t=2.291,P=0.022; χ2=4.140,P=0.042;P<0.001; χ2=20.348,P<0.001; P<0.001; P<0.001; P<0.001; χ2=7.519,P=0.006;P=0.011)。②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孕产妇年龄增加(OR=1.183,95%CI:1.113~1.258,P<0.001),产前重度贫血(OR=12.167,95%CI:1.269~116.608,P=0.030),剖宫产术分娩(OR=6.118,95%CI:1.099~34.042,P=0.039),前置胎盘(OR=9.204,95%CI:1.207~70.198,P=0.032),胎盘早剥(OR=10.714,95%CI:1.125~102.044,P=0.039),子痫前期(OR=4.003,95%CI:1.097~14.606,P=0.036)及分娩巨大儿(OR=1.183,95%CI:1.113~1.285,P<0.001),均为影响围生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③围生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列线图显示,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对围生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的一致性指数为0.881(95%CI:0.805~0.932)。校正曲线结果显示,围生期孕产妇红细胞的预测输注率与实际输注率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1,二者一致性良好。结论根据影响围生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围生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可有效预测围生期孕产妇红细胞输注风险。但是,该评分模型对于不同地区围生期孕产妇红细胞输血风险的预测价值,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推拿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PEF以及C-ACT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以单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病例数44例),参照组采纳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纳中医推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PEF、C-ACT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42/44)]高于参照组[70.45%(31/44)](P<0.05),试验组哮鸣音、痰鸣音、咳嗽、喘息消失时间均短于参照组,试验组治疗14 d后PEF、C-ACT评分均高于参照组,试验组治疗14 d后血清IL-6、CRP、TNF-a因子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均P<0.001)。结论中医推拿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肺部症状,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疗效确切,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