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下叙事现场中,有一些被称作“乡土80后”的青年写作者,他们笔下的乡土世界,隔着万水千山、隔着迥异的人文风俗和地域风情,面目清晰又个性独特。但他们在面对故乡的时候,尽管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却也的确集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点:在其笔下,渐渐勾勒出一种溢出现代化视域、自在的乡土社会。比如近年来创作活跃的甫跃辉、郑小驴、马金莲、宋小词,比如这篇短文中要讨论的青年小说家——曹永。初读曹永,是令人惊艳的《捕蛇师》,关于民间一种神秘而罕见的“招蛇术”的讲述,渲染着乡村神秘文化的符号意义和仪式感,展现了贵州边地独特的乡土传奇景观和传统崩塌过程中的世道人心。而后又读到他的《愤怒的村庄》《红骨髓》《我们的生命薄如蝉翼》等作品,曹永的叙事轮廓在我心里逐渐清晰起来:大山深处的“野马冲”“迎春社”,在对乡村日常生活的描摹中,自然而然勾勒出贵州边地那相对封闭安静的乡土世界里最内部的权力结构和现实图景。同另一位贵州青年作家肖江虹相比,曹永的叙事着力点不似肖江虹那般乐于展示地方乡村经验中内在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内在价值和内在趣味,他往往落笔更狠,更愿意撕扯开边地奇观背后凛冽甚至残酷的人性真相。
简介:<正>改革是当今现实生活的主题,它召唤着文学家同历史一起走进新的表现领域。改革又是一个由不同内容、不同水平的层面组成的动态系统,因此,反映改革的文学,同样应该有不同的层面,同样应该不断深入。例如,既可以象《乡场上》那样,从生活的一角来揭示改革给人们带来的精神面貌的变化;也可以象《小厂来了个大学生》那样,直接描绘改革所遇到的困难与曲折;又可以象《花园街五号》那样,从历史的沿革来表现生活的必然走向等等。无论是大事件还是小浪花,无论从正面切入还是侧面点到,无论是唱赞歌还是唱忧歌,甚至象李杭育的短篇小说《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