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觉得时下的杂文有个倾向:"评论味"有余,"文学味"不足。"评论味"过多,主要表现在杂文评论化。其一,杂文标题像评论标题;其二,杂文选材像评论选材;其三,杂文写法像评论写法;其四,杂文语言像评论语言。我以为杂文要讲点"文学味",就是要具备文学作品的味

  • 标签: 法像 启迪思想 文语 河北玉田
  • 简介:《聊斋志异》"司文郎"中有一个盲僧,可以用鼻子代替眼睛来衡文,他把文章焚烧以后,用鼻子闻一闻就可以评出优劣。这样的对文章之"味"的把握和品鉴的确是相当玄妙的境界,而文学之"味"无疑也是我们的一种相当精深的艺术追求。作为艺术的文学,从主题、意象、结构到语言、人物、

  • 标签: 重庆文学 中国文学 主持人 风格 聊斋志异 艺术追求
  • 简介:在我国,许多学者并不是自觉的专门比较学家,但由于他们经受了欧风美雨的洗礼,学贯中西,因此,也就自然地时常拿各种知识进行比较。在他们的各种论著中,这种比较随处可见。并且,由于这些学者根本不是把自己的研究约束在法国学派或美国学派的框架内,而是在自己自由意识指导下进行研究,这样,他们的比较研究就各呈异彩,独具个性。我国这

  • 标签: 内在律 比较诗学 法国学派 西方诗学 平行研究 论诗
  • 简介:7月19日,日本文学的两大奖项,第155届芥川龙之介奖(简称芥川奖)和直木三十五奖(简称直木奖)出炉,荻原浩获直木奖,村田沙耶香获芥川奖。据日本媒体报道,荻原浩的《能看见大海的理发店》获得直木奖,村田沙耶香的《便利店人生》获得芥川奖。《能看见大海的理发店》是一部以家庭为题材的短片作品集,题目作品《能看见

  • 标签: 直木奖 直木三十五奖 芥川龙之介奖 文学大奖 菊池宽 风趣幽默
  • 简介:<正>中国当代文学的重心将逐渐由乡土文学转向城市文学、特别是都市文学,这是文学城市化的难以抵挡的趋势。实际上现在国外没有多少乡村题材创作,但在中国目前还是以乡土文学为重,不过,关于城市的书写,正成为文学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 标签: 城市文学 都市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网络作家 语言形态 文化中心
  • 简介:<正>我们生活在一个剧变的年代,价值观混乱,秩序在离析,规矩在败坏,一切都在洗牌,重新出发,各自有各自的中国梦。在消融禁锢和权威,可以自我做主,可以说什么话了,但往往水在往东流总会有一种声音说水往西流,总

  • 标签: 中国梦 生存状态 中短篇 活着 人性善 心向往之
  • 简介:什么是伟大的文学?当代中国为什么不能出现大师?当代文学离世界文学究竟有多远?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些命题就一直是当代文坛不绝于耳的喧闹声,尤其是在近年内,随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接触面越来越广,中国作家不断地在别国获奖,以及每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所轮回引发的话题,使作家、学者、读者都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这些命题的谈论中,

  • 标签: 世界文学 标准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作家 当代中国 当代文学
  • 简介:当下叙事现场中,有一些被称作“乡土80后”的青年写作者,他们笔下的乡土世界,隔着万水千山、隔着迥异的人文风俗和地域风情,面目清晰又个性独特。但他们在面对故乡的时候,尽管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却也的确集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点:在其笔下,渐渐勾勒出一种溢出现代化视域、自在的乡土社会。比如近年来创作活跃的甫跃辉、郑小驴、马金莲、宋小词,比如这篇短文中要讨论的青年小说家——曹永。初读曹永,是令人惊艳的《捕蛇师》,关于民间一种神秘而罕见的“招蛇术”的讲述,渲染着乡村神秘文化的符号意义和仪式感,展现了贵州边地独特的乡土传奇景观和传统崩塌过程中的世道人心。而后又读到他的《愤怒的村庄》《红骨髓》《我们的生命薄如蝉翼》等作品,曹永的叙事轮廓在我心里逐渐清晰起来:大山深处的“野马冲”“迎春社”,在对乡村日常生活的描摹中,自然而然勾勒出贵州边地那相对封闭安静的乡土世界里最内部的权力结构和现实图景。同另一位贵州青年作家肖江虹相比,曹永的叙事着力点不似肖江虹那般乐于展示地方乡村经验中内在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内在价值和内在趣味,他往往落笔更狠,更愿意撕扯开边地奇观背后凛冽甚至残酷的人性真相。

  • 标签: 视域 乡土社会 文学 青年作家 地域风情 艺术风格
  • 简介:上个世纪40年代,正当西方的穿越文学方兴未艾之时,一位法国科幻作家提出了一个假设:一个青年人穿越到他祖父还未结婚的年代杀死了自己的祖父。于是一个悖论产生了:既然祖父未婚已死,哪来的父亲?父亲都没有,何谈年轻人自己?自身的存在都是疑问,又怎么能够发生穿越回去杀祖父的故事呢?这就是所谓的“祖父悖论”。

  • 标签: 祖父 悖论 文学 40年代 科幻作家 青年人
  • 简介:一百二十七年前,恩格斯在《国际歌》的词作者欧仁·鲍狄埃的墓前发表演说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存,《国际歌》已成为人类的一种共同语言,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凭借这种语苦找到同志和朋友。其实,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

  • 标签: 共同语言 文学 《国际歌》 词作者 恩格斯
  • 简介:这个题目是阅读余华新作《兄弟》时“跳”出来的。几位搞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的朋友在看了《兄弟》之后。都表示了惊人一致的否定态度。文学作品一旦走向社会。引起读者和评论界的褒贬,很正常。这如同一个作家的作品有好有坏,质量有高有低:论者的评头论足也有进有出,有准有歪一样。

  • 标签: 文学创作 《兄弟》 文艺评论 文学作品 否定态度 余华
  • 简介:<正>1.当代文学历程,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和喜剧性的。在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曾经出现过“改革者文学”,它曾经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喝彩助威,热烈地呼唤一个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用一位诗人的诗作为例,就是“中国的汽车呼唤着高速公路”。但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实行的划时代的变革,远远不像作家诗人在五尺见方的书桌上构思运笔那样容易,它激流

  • 标签: 当代文学 理想主义 八十年代 高速公路 存在者 九十年代
  • 简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无疑是本世纪最重要的文学遗产之一。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对部分作家的“颁奖辞”和他们的“获奖演说”,读者从中能够深切体会到这些作家所崇奉的文学信念与精神价值,而这一切对于我们自身的文学来说,也许不无启示。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 拉格 新世界 作家 瑞典
  • 简介:<正>改革是当今现实生活的主题,它召唤着文学家同历史一起走进新的表现领域。改革又是一个由不同内容、不同水平的层面组成的动态系统,因此,反映改革的文学,同样应该有不同的层面,同样应该不断深入。例如,既可以象《乡场上》那样,从生活的一角来揭示改革给人们带来的精神面貌的变化;也可以象《小厂来了个大学生》那样,直接描绘改革所遇到的困难与曲折;又可以象《花园街五号》那样,从历史的沿革来表现生活的必然走向等等。无论是大事件还是小浪花,无论从正面切入还是侧面点到,无论是唱赞歌还是唱忧歌,甚至象李杭育的短篇小说《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

  • 标签: 历史感 短篇小说 文学创作 改革者 表现领域 直接描绘
  • 简介:进入网络时代,人类生活的基本形态发生了变化,文学形态也必然发生变化。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用户已达3亿。经过近20年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学不但形成了自成一统的生产-分享-评论机制,也形成了有别于“五四”“新文学”精英传统的网络大众文学传统,这一切都对传统学院批评体系构成挑战。到底该如何从文明变革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学?如何看待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网络文学是否可以拥有自己的经典?网络经典与“伟大的文学传统”是否可以共通?

  • 标签: 网络时代 文学形态 网络文学 文学传统 “新文学” 人类生活
  • 简介:中国韵文,是一门广博的专门学问。基于此原因,所以成立中国韵文学会,发行学刊;而在学刊里,又特辟中国韵文学专栏,希望大家来探讨这一问题。中国韵文学之所以广博,因为它包含了诗歌、骚、赋、乐府、骈文、变文、词、散曲、杂剧、传奇、京剧及地方戏等戏本、弹词等等方面。为什么把骈文也算在内?六朝人主张有韵为文,无韵为笔。萧绎《金楼子·立言》谓“至如文者,惟须绮毂纷披,官徵靡曼”云云。骈文从自发的符合抑扬音节到齐梁时自觉地掌握平仄对称规律,是富有

  • 标签: 中国韵文学会 金楼子 萧绎 专门学问 齐梁 夕堂永日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