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功能检查联合血生化检验在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的效果。方法:研究选择期间定于2022年5月至2023月5月,选择7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肝功能分级划分为Ⅰ级组(20例)、Ⅱ级组(25例)、Ⅲ级组(25例),选择同为在我院体检的7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比组,所有对象均实施血生化检验与肝功能检查,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对比对比组与观察组比较,其TBA水平更低,ALB、CHO、CHE等水平均更高(P<0.05);Ⅰ级患者的水平更低,ALB、CHO、CHE等水平均更高,与Ⅱ级组、Ⅲ级组比较P<0.05。结论:血生化检验与肝功能检查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氟米龙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192例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和沅陵县张献诊所于2016年4月~2018年12月间接受临床治疗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将其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在进行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治疗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独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氟米龙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整理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恢复情况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联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以及治疗恢复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两组结果对比之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氟米龙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凝胶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且患者在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复发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76.19%,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抗病毒治疗乙肝患者进行护理,具有优秀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监测、临床查房会诊、用药指导、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和意见,对入住ICU病毒性脑炎患者感染罕见致病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通过文献检索近10年(2013-2023年,关键词: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药敏试验结果,治疗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是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结合病毒性脑炎患者病情变化及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的临床特点,临床药师协助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方案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安全、有效,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病毒性脑炎患者好转出院。临床药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成功对罕见病例进行有效用药监护和用药指导,为临床药师参与罕见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 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护理风险管控过程中实施中长期随访,观察实际干预效果。方法 我院从2021年1月开始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护理风险管控过程中实施中长期上门随访,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首次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间在我院首次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院内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进行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采取中长期上门随访,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居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上升,但观察组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t=3.211,P=0.002)。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6.67%)要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2=4.615,P=0.032)。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中长期上门随访,有利于减少居家护理风险事件,并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角膜炎的不同治疗方式及其效果优势。 方法:研究于 2019 年 2 月到 2020 年 4 月开展,以我院诊治的 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角膜炎患者 120 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基于随机数表分组。 常规组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结合应用雾化熏眼治疗。 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康复指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指标相对于常规组具备比较突出差异,组间计算有价值, P < 0.05 ;实验组康复指标均显著好于常规组,组间计算有价值, P < 0.05 。 结论:对于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角膜炎可以采用抗病毒药物结合雾化熏眼方式进行治疗,整体疗效确切,值得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0年2月~2022年7月阶段的50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作为治疗研究分组依据,展开所有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同组别划分;其中施以常规治疗的设为参照组(n=25);参照组基础上,施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的设为研究组(n=25);对比两组小儿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咯痰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鼻黏膜损害、皮肤红肿、局部呼吸道不适、瘀斑、皮疹)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b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疗程干扰素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1b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患者均予以干扰素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48周治疗,观察组予以72周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病毒学应答率。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P>0.05)。治疗4周、12周、48周两组对比(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病毒学应答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不同疗程干扰素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1b型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不同临床效果,但疗程72周可有效阻止病毒的复制,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合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发顽固性腹水病患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抽取200例HIV合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稳固性腹水病患,至我院就诊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遵循随机原则划分组别,对照组(10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综合性护理干预),就两组SAS、SDS、SF-36测评情况展开比较。结果:分析两组SAS、SDS评测分值,干预前两组数据一致(P>0.05),干预后观察组数据较对照组低(P0.05),在干预后均呈上升,且观察组测评分值相较对照组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 临床分析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综合症患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于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4例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综合症患者为慢性酒精中毒组,再选取同期收治的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精神分裂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格特征,同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慢性酒精中毒组患者与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在说谎、抑郁、社会内向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酒精依赖者相对于精神分裂症者更容易出现焦虑及抑郁情绪,而精神分裂症者的内向性相对于酒精依赖者更明显,应根据不同的人格特征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预防性应用芪苈强心胶囊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砷剂所致心脏毒性中的防治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比较2组的心脏症状发生率、心电图异常(窦性心动过速、早搏、ST-T段改变、QRS波低电压、Q-T间期延长等)及BNP、肌钙蛋白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心脏症状发生率及心电图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NP、肌钙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预防使用芪苈强心胶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心脏症状发生率及心电图异常率,提高BNP、肌钙蛋白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家庭氧疗联合肺康复训练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4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44例,采用长期家庭氧疗联合肺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数、6分钟步行距离、血气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aO2、PaCO2指标和6MWT对比(P>0.05)无差异;治疗后,联合组的PaO2、PaCO2指标和6MWT检测值优于常规组,对比(P<0.05)有差异。治疗前,两组的FVC、FEV1、FVC/FEV1指标对比(P>0.05)无差异;治疗后,联合组的FVC、FEV1、FVC/FEV1指标检测优于常规组,对比(P<0.05)有差异。治疗前,两组的CRP、TNF-α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CRP、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对比(P<0.05)有差异。结论:采用家庭氧疗联合长期肺康复训练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 :天灸结合中药治疗 AR 肺⽓虚寒型的临床研究。⽅法:将纳⼊的 33 例肺⽓虚寒型过敏性⿐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天灸+中药组。观察患者在⼊组当天、治疗第 14 天、治疗第 28 天以及治疗结束后 3 个⽉(随访期)的症状体征评分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天灸+中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于中药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均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位贴敷结合中药在肺⽓虚寒型过敏性⿐炎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关键词 过敏性⿐炎;⽳位贴敷;中药;临床研究 过敏性⿐炎⼜称变应性⿐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变应原激发、由IgE 介导、多种免疫性细胞及细胞因⼦参与的⿐粘膜Ⅰ 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依据患者发病情况、病程和对患者⽣活的影响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类,临床表现为 ⿐痒、喷嚏、⿐塞、流涕等症,伴或不伴有眼痒、结膜充⾎等眼部症状,并可进 ⼀步诱发⽀⽓管哮喘、⿐窦炎、⿐息⾁等,对患者的⽣活造成极⼤困扰。本研究采⽤天灸+中药对照单纯中药治疗过敏性⿐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法 ⼀般资料 选择 2020 年 4 ⽉-2020 年 7 ⽉浙江中医药⼤学附属第三医院⻔诊的 33 例(共纳⼊ 40 例患者,过程中脱落 7 例)过敏性⿐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盲抽法分为中药组 16 例,其中男 9 例,⼥ 7 例,年龄 27~68 岁,平均(47.31±16.15)岁,病程 2~37 ⽉,平均(18.75±12.62)⽉;天灸+中药组 17 例,其中男 8 例,⼥ 9 例, 年龄 20~69 岁,平均(48.35±13.05)岁,病程 2~30 ⽉,平均(13.18±8.4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经统计学分析⽐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性。 诊断及辨证标准 ⻄医诊断标准参照 2015 年中华⽿⿐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中华⽿⿐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共同制定的“变应性⿐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医⽿⿐咽喉科常⻅病诊疗指南》(2011 年版)[2]中有关⿐鼽的诊断及肺⽓虚寒型辨证标准。 纳⼊与排除标准 纳⼊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 18~70 岁之间,不限性别;(3) 急性发病未服⽤任何药物及接受其他治疗者,慢性发病半个⽉内未接受中⻄医治疗者;(4)⾃愿加⼊试验并接受相关治疗、问询及检查,且签署知情同意告知书者; 排除标准 (1)伴有⾼热、急性呼吸道炎症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2)严重⿐甲肥⼤、⿐息⾁或⿐中隔偏屈必须进⾏⼿术治疗者;(3)合并严重⼼⾎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神经免疫系统疾病者;(4)伴有恶性肿瘤、免疫缺损、精神失常者; 1.3.2 脱落标准 (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肤破溃或过敏、⼝服中药严重胃肠反应者(不计⼊疗效统计);(2)治疗期间出现其他疾病影响治疗者;(3) 治疗期间接受其他过敏性⿐炎治疗⽅式影响试验疗效者; 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