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都进行PFNA内固定法治疗,观察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随访发现,共有43例患者恢复行走,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得出,其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6.0%(43/50)。结论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良好,在手术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钠、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及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135例慢性心衰患者按NYHA分级将患者分成两组,心功能II级组,心功能III-IV级组,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心脏彩超结果、血清学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慢性心衰患者中,心功能III-IV级组血钠水平低于心功能II级组血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III-IV级组左房内径大于心功能II级组左房内径,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功能III-IV级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心功能II级组左室射血分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表现为左房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下降,血钠降低。血钠的变化与心衰后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及心脏的重构密切相关,可将血钠与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癫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但是在国内癫痫性抑郁症的研究并未受到广泛重视。本文检索了PUBMED数据库2004-2013年发表的有关癫痫性抑郁症的文献,加以统计分析,揭示文献发布的规律,并一步阐明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为癫痫性抑郁症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DHS)与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的治疗效果进行评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骨外科接治的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43例,对比组采用DHS治疗,探究组采用PFNA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愈合时间、负重时间。结果探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愈合更快,整体优于DHS。
简介: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术中护理及手术配合。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行髓核摘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术中加强护理配合。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统计基本治疗指标。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用时(77.5±8.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4±5.2)ml,第二天均可腰围保护下活动,平均住院时间(3.45±0.72)天,术后腰椎无明显损伤或并发症,患者术后腰部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加强术中护理、及时正确进行手术配合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施术顺利成功的重要环节,临床需对此加以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治疗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可负重时间。结果关节置换组术后离床负重时间为3±1.2d,明显短于内固定组的38.4±5.6d(P<0.05);关节置换组术后Harris评分为86.5±8.4分,明显高于内固定组的73.6±8.2分(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老年粗隆间骨折中,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早期离床进行负重功能训练,以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近期疗效优于内固定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骨折均愈合良好,均未发生延迟愈合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卧床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为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康复训练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生活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以我院接收的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行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的为对比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行康复训练干预的为实验组。观察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满意度。结果干预后5天、1个月和3个月不同时段,对比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实验组;实验组的治疗满意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比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者术后对其开展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功能,患者治疗满意度提升,减少不必要护患纠纷事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在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手术失败后,采取初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共计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失败的患者23名,对其实施初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在所选取的23名老年患者当中,发生侧板断裂的有13名,螺钉断裂或者头钉松动滑脱者7名,头钉股骨头颈切出者3名。全体患者手术时长为(89.46±21.32)分钟,出血量(634.55±79.41)ml。在手术之后全体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无死亡现象发生。对比第一次手术之前、内固定失败之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之后半年内的Harri分数,其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老年人群体进行治疗,能够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极大的改善了髋关节的功能,提高了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康复训练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生活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以我院接收的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行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的为对比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行康复训练干预的为实验组。观察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满意度。结果干预后5天、1个月和3个月不同时段,对比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实验组;实验组的治疗满意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比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者术后对其开展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功能,患者治疗满意度提升,减少不必要护患纠纷事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已确诊为老年股骨粗隆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15例,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DHS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rris疗效优良率93.33%,对照组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7,P=0.02)。结论与DHS相比,PFNA固定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有效率与安全性都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板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二种方法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锁定板组(35例)和PFNA组(43例),锁定板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二组的临床疗效(锁定板组优良率为68.57%、PFN组优良率为55.81%)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249>0.05)。二组中合并小转子骨折分离病例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61>0.05),但PFNA组优良率(83.33%)明显高于锁定板组(50.00%)。二组中合并大转子骨折分离病例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131>0.05),但锁定板组优良率(71.43%)明显高于PFNA组(33.33%)。二组中合并大小转子骨折分离病例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6<0.05)。锁定板组手术平均出血量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6<0.05)。而二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和PFNA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该根据骨折特点和经验进行选择。对合并大转子骨折分离或合并大小转子骨折分离者主张选择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对合并小转子骨折分离者主张选择PFNA。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手术室整体护理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系统抽样法分为常规组和研讨组,各25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给予研讨组患者手术室整体护理进行干预。结果研讨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室整体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干预,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对患者的治疗起到推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