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应用消化内镜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所收治的消化道早癌患者80例作为分析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和传统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与治疗,而后予以常规的内窥镜临床检查,对比2组的诊断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产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少,予以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显著,P<0.05,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结论将消化内镜技术应用在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与治疗中,将治疗效果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内镜下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内科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55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在内镜下应用球囊扩张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内镜下应用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内镜下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并根据术后第3天肠内营养供给能量是否达到目标需要热卡25kal/(kg.d)的60%,将患者分成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比较两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初始处方热卡、喂养不耐受和营养中断发生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为42.9%,达标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处方热卡量高于未达标组,喂养不耐受、营养中断的发生人数低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低,提高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初始处方热卡量,降低喂养不耐受、营养中断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于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中抽取85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其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42例接受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43例接受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88.37%高于对照组69.05%,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痊愈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疗效突出,可在确保治疗疗效的基础上缩短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分型检侧对宫颈癌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一12月于我院行液基细胞学检查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的患者共286例。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者23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者4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者5例,鳞状细胞癌(SCC)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HPV基因亚型检查,共21种亚型。结果HPV检查阳性患者96例(33.57%)。其中,高危型患者31例(10.84%),来自ASCUS、LSIL、HSIL及SCC患者分别为13例(4.55%)、11例(3.85%)、3例(1.04%)及4例(1.40%),平均年龄为(43.17±10.23)岁;低危型患者65例(22.72%),来自ASCUS、LSIL、HSIL及SCC患者分别为44例(15.38%)、19例(6.64%)、2例(0.70%)及0例,平均年龄(33.65±10.28)岁。结论HPV分型检测是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与液基细胞学检测结合可以早期诊断宫颈癌,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争取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火亢盛肝火亢盛脾虚型焦虑症患者应用清肝健脾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60例肝火亢盛脾虚型焦虑症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清肝健脾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氟西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没有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0%,对照组患者有1例出现厌食,有2例出现头晕,有2例出现失眠,不良反应率为16.67%,两者不良反应率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肝火亢盛脾虚型焦虑症患者应用清肝健脾法治疗具有临床治疗率高,对患者毒副作用低等特点,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福州清明草糕治疗小儿肝旺脾虚型厌食症后其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尿淀粉酶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方法选择小儿肝旺脾虚型厌食症患儿62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次要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分值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治疗前后评分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3.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值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两组血红蛋白值组间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组内治疗前后尿淀粉酶值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尿淀粉酶值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两组尿淀粉酶值组间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4.两组患儿改善舌象、脉象的疗效比较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厌食患儿舌象、脉象的异常(P<O.05)。结论福州清明草糕治疗小儿肝旺脾虚型厌食症临床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肝郁型头晕、头痛的患者给予逍遥散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90例肝郁型头晕、头痛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12月,将其分组治疗,分组方式为挂号的先后顺序,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则给予逍遥散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和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临床效果较好,疼痛评分较低,疼痛持续时间较短,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郁型头晕、头痛影响患者的健康,给予逍遥散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其疼痛,改善头晕的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浴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肝郁化火型失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安眠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足浴(每次25min,早晚各一次),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血压情况、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5-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A)浓度变化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PSQI、5-HT及DA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2周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是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到治疗4周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足浴及相应的护理可改善高血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位型髋臼骨折(displacedacetabularfracture,DAF)手术方法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02月~2012年02月,采用手术治疗DAF患者43例,男性29例,女14例,年龄26-67岁,平均41.7岁。骨折按照Letournel-Judet标准分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43例平均随访8~36个月(平均22.3个月)。按照Matta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位24例,良好复位17例,复位不良、关节轮廓复位2例。骨折均获愈合,根据改良的Postel-D′Aubigne评分系统,优22例(51.2%),良14例(32.6%),可5例(11.6%),差2例(4.6%),优良率83.7%。结论手术治疗DAF可获得满意的疗效,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牢固固定,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移位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47例,收集全部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其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对患者手术结局展开评价。结果对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方式后,全部患者手术切口均获一期愈合,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3.8±0.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低为9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三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8±0.4)年。依据相关踝-后足功能评价标准对患者术后踝-后足功能恢复情况做出评断,发现评断结果显示为优、良、差的病例数分别为19例、23例、5例,优良率为89.36%。结论对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骨折块类型及形态、患者骨折位置变化程度及患者软组织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内固定方式及手术操作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