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梗阻性结肠癌的诊断和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0-01/2001-06收治的175例结肠癌合并急慢性梗阻的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评价其外科处理方法。结果本组病例中慢性不全梗阻139例,急性完全梗阻36例,均经手术探查,一期手术切除率93.14%(163/175);切口感染率4.6%(8/175);吻合口漏发生率3.45%(5/145);病死率5.7%(10/175)。结论癌性结肠梗阻大多数为慢性不全梗阻,少数急性完全性梗阻经对症处理无缓解应在24~48h内积极支持下紧急手术,根据梗阻的部位和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尽可能行一期切除吻合,一期切除吻合与择期手术相比吻合口漏发生率和病死率并不增加,不能一期吻合的病例以Hartrnann手术较为安全。
简介:目的了解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5例胆汁淤积性戊型病毒性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汁淤积性戊型肝炎占同期收治戊型病毒性肝炎的15.4%(35/228).男22例,女13例,年龄55.1±13.8岁,其中≥60岁者为42.9%(15/35);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为25.7%(9/35).黄疸消退时间为71.6.±21.82(41~126)天.血清总胆红素为255.55±118.42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957.8±582.3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612.4±460.9u/L,碱性磷酸酶(AKP)为316.86±237.62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为257.74±199.66u/L,痊愈22例,好转13例.结论由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炎符合淤胆型肝炎的一般临床特点,但肝脏损害较重,黄疸程度高,持续时间长;老年戊型肝炎患者更易发生胆汁淤积.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使用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他汀类药物与结直肠肿瘤相关的文献,筛选高质量文献,分别计算RR或OR值以及95%CI等,分析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的作用,运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30项研究,研究对象2417713例。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的森林图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RR=0.87,95%CI:0.77-0.99,P=0.03),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腺瘤的森林图不存在统计学差异(OR=0.61,95%CI:0.31-1.22,P=0.16),漏斗图分析各项研究未发现发表偏倚。结论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可能起到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而对结直肠腺瘤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近年来戊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60例戊型肝炎中45例戊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特点。结果在45例戊型重型肝炎患者中男性38例(84.4%),发病年龄35~72岁(平均58岁);2~5月和7~11月分别集中发病24例(57.1%)和16例(31.5%);在45例患者中,31例(68.9%)存活,其中35例早、中期重型肝炎存活29例(82.9%),10例晚期患者仅2例(20%,P〈0.05)存活;存活患者病程55~135天(平均76天);混合或重叠其它肝炎病毒感染19例(42.2%),其中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2例(63.2%);伴有血清AFP升高者36例,存活29例(80.6%),在9例无AFP升高者中,仅3例(33.3%,P〈0.05)存活。结论戊型重型肝炎并不少见,具有病情重、病程长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影响生存的因素主要与发病年龄、病期和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等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国内报道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文献45篇计95例。结果①有过敏史者8例(占84%);有过敏诱因者41例(占43.2%)。②临床症状多样化,分型:黏膜病变型占61%,肌层病变型占9.4%,浆膜病变型占29.5%。③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者90.5%;骨髓检查及腹水检查阳性率达100%;血沉异常者占8118%;lgE异常者占47.3%;胃镜病理提示有嗜酸粒细胞浸润者92.6%;肠镜病理提示有嗜酸粒细胞浸润者62.5%。④激素治疗66例,治愈率100%;给予抗组胺等对症治疗25例,治愈率88%,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近10年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有增多趋势。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胃肠道多部位活检、骨髓检查、腹水检查、血沉及IgE的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本病预后良好,对激素治疗敏感,调整饮食及对症治疗效果良好。
简介:目的掌握影响肝性脑病(HE)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国内发表资料完整、统计设计合理的11个HE研究(共1131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HE诱因分别为:消化道出血43.8%,感染33.9%,电解质紊乱29.1%,大量利尿和/或放腹水14.5%,饮食不节14.2%,肾功能衰竭13.0%,手术/创伤6.0%,药物4.5%,输血/输复合氨基酸3.2%,腹泻2.4%,便秘1.8%,原因未明/无2.7%.与HE死亡率相关因素包括:①诱因数:单一诱因死亡率33%,二种诱因为71.4%;三种或以上诱因为92.3%;三组间差异显著(P〈0.01)。②诱因纠正情况:可纠正组死亡率为18.2%,未纠正组为100%,二组间差异显著(P〈0.01)。③HE分期:Ⅰ期死亡率为O%,Ⅱ期为4.9%.Ⅲ期为34.4%,Ⅳ期为85.1%,四组间差异显著(P〈0.01)。④肝功(Child—pugh分级):A级死亡率为19.8%,B级为49.8%,C级为80.8%,三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重视HE预后的危险因素,警惕多种诱因并存,消除其不利影响。保护肝功能是改善HE预后的重要途径。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围术期护理措施对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感染率的价值。方法将189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4例,观察组95例,在两组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两组均连续观察21d,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术后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1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0%(P〈0.05)。结论将预防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