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7 年 1 月—— 2013 年 12 月住院的 38 例卧床压疮患者的 预防与护理。 结果 :通过有效护理, 38 例卧床压疮患者, 24 小时 22 例 I 期压疮患者全部愈合,治愈率达 100% ;在 48 小时内 II 期压疮明显好转率达 100% ;在 72 小时内 III 期压疮好转率达 66.7% 。 结论 :压疮重在预防,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的压疮的发生率,真正重视护理质量,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手术室患者一般处于被动体位,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无法缓解局部皮肤的压力,发生压疮的概率较大,严重时可能影响手术进程,所以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本次研究就针对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展开综述,为手术室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在采取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时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期间,选取65例于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采取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采取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血压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9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降低ICU患者压疮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的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5月入住我院ICU病房的62例危重症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中共有6例ICU患者压疮,压疮发生率为19.35%,Ⅰ期压疮患者3例、Ⅱ期压疮患者2例、Ⅲ期压疮患者1例、无Ⅳ期压疮患者,对照组中共有,16例ICU患者压疮,压疮发生率为51.61%,Ⅰ期压疮患者8例、Ⅱ期压疮患者5例、Ⅲ期压疮患者2例、Ⅳ期压疮患者1例。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降低ICU患者压疮发生率以及压疮的严重程度中有明显的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将旋覆代赭汤与雷贝拉唑联合应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通过调查分析,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影响价值。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择120例已确诊为痰湿内阻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取2019.1月-2020.1月期间,以自由抽签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参照组,通过对两组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案,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中医症候评分,引用统计学予以计算分析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在采取不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优,采取的治疗方案其有效率显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较参照组中医症候评分,实验组仍具有优势,疗效与评分差异性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将旋覆代赭汤与雷贝拉唑联合应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其疗效确切且二药联合安全性较高,在有效改善患者反酸、胸痛等临床症状的同时,对其脾胃等脏器官无毒副作用,一定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了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此疗法安全可靠,提倡推广,建议临床予以采纳并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应用于留置胃管患者效果,分析意外拔管发生率以及对其负性心理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行留置胃管的12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观察意外拔管发生率以及患者负性情绪情况(SAS评分、SDS评分)。 结果:观察组意外拔管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0.0%(p值<0.05);对照组SAS、SDS评分护理前与观察组无明显差别(p值>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值<0.05)。 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留置胃管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有所下降,患者不良情绪明显改善,护理效果显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口服阿司匹林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口服氢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口服普拉格雷片口服进行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反应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低(P<0.05);同时实验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反应指数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对于冠心病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