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扫散时间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短时间扫散(A组)和长时间扫散(B组),各50例。比较两组VAS评分、临床疗效、满意度。结果:治疗前,A组、B组VAS评分分别为(5.81±1.45)分、(5.70±1.42)分,治疗后,两组分别为(3.40±1.36)分、(3.44±1.32)分,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A组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56.00%(28/50)、40.00%(20/50)、4.00%(2/50)、96.00%(48/50),B组分别为60.00%(30/50)、34.00%(17/50)、6.00%(3/50)、94.00%(47/5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率分别为48.00%(24/50)、44.00%(22/50)、8.00%(4/50)、92.00%(4/50),B组分别为54.00%(27/50)、40.00%(20/50)、6.00%(3/50)、94.00%(47/5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扫散时间的浮针治疗对颈椎病患者均有较好的效果,都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短时间扫散同时节省了医师的体力和治疗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急救护理对高热惊厥患儿退热时间爱你及惊厥停止时间的影响。方法 2023年9月-2024年9月 ,选择60例高热惊厥患儿分组研究。分组标准:就诊顺序。对照组:n=30例,2023年9月-2024年3月就诊,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0例,2024年3月-9月就诊,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性急救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停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23.33%,χ =5.192,P=0.023<0.05)。结论 在高热惊厥患儿中,予以针对性急救护理效果较好,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对入院宣教内容需求与入院宣教时间及与患者入院时病情的关系,提出针对性的入院宣教方式。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11月~2012年10月间,入院3天以上且神志清的病人180例,进行入院宣教、需求情况调查。结果入院时轻度不适患者97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需要护士介绍主管医护人员、病区环境生活设施、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而对介绍各种制度,多选择在当日治疗护理后(占79%)。入院时严重不适患者83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95%选择刚入病房时介绍主管医护人员;而对病区环境、生活设施及各种制度的介绍则希望在第二天或病情稳定后介绍。结论应针对病人入院时的不同情况、区别不同的时间,采用灵活的入院宣教方式及内容,以使入院宣教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要求把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作为入院宣教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简介:目的:对不同麻醉术后不同时间点血压进行分析以探寻合理的术后血压监测时间。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硬膜外、腰麻、全麻的4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硬膜外麻醉术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术前相比均有下降,差异显著性;腰麻所监测的术前收缩压与术后收缩压各时间段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舒张压与术后舒张压、术后30min舒张压及术后1~2h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8h舒张压有显著性差异.血压下降:全麻术前收缩压与术后收缩压有显著性差异,术后血压上升,其余时间段无显著性差异.术前舒张压与术后舒张压及术后15min舒张压均有显著性差异,也表现为血压上升,其余时间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麻醉术后需密切监测血压,腰麻监测时间着重在后期,而全麻监测时间着重在前期。
简介:目的分析成人烟雾病(MMD)确诊时间的影响因素,为MM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首次确诊的65例成人MMD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确诊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65例患者中早期确诊患者41例(63.1%),晚期确诊24例(36.9%).早期确诊组患者首诊于三级医院、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较高、首发症状为出血性卒中患者比例均高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确诊时间与首发症状、首诊医院等级有关,首发症状为出血性卒中、首诊医院级别为三级的患者其确诊时间较短.结论MMD患者首发症状为出血性卒中、首诊医院级别为三级的患者其确诊时间较短.
简介:传统的时辰治疗最初出自《内经》,是以中国传统时期针灸治法为代表,以阴阳五行、日时干支、经络气血流注学说为基石,利用及时取穴到达治愈病症的目的。一般分为子午流注纳甲法,子午流注纳子法,灵龟八法等,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往往可以在诊断病情时获得独特的效果,是中医学传统时期医术的精髓。但这些年来,部分研究者也对传统时期针灸治疗的使用价值进行了检验,从而证明了其临床效果。
简介:1995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及脑卒中研究院脑卒中研究(NINDSⅠ&Ⅱ),同年欧洲合作组急性脑卒中研究(ECASSⅠ&Ⅱ)和北美多个国家联合研究(ATLANTISA&B)也相继发表。这些针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大型经典临床研究均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