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葡葡萄皮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观察所得提取物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醇溶剂对葡萄皮中的活性物质白藜芦醇进行提取,用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以低、中、高剂量连续灌胃高血脂大鼠 45天后,测定血脂相关指标,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评价葡萄皮提取物对高血脂大鼠血脂的影响。 结果 8倍量 60%乙醇提取 2次,每次 2h, DC-1型大孔树脂纯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是 5.16%。葡萄皮提取物 125mg/kg∙BW可以有效降低高血脂大鼠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降低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结论 葡萄皮提取物可以降低高血脂大鼠的血脂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是否能改善脓毒症脑病(SAE)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清洁级12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白藜芦醇组,每组30只。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以相同途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白藜芦醇组制模后腹腔注射白藜芦醇注射液8 mg·kg-1·d-1,每日1次,连用2 d;脓毒症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相同途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制模后24 h用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认知功能;同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BWC)、伊文思蓝(EB)渗漏量以评估血脑屏障(BBB)通透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脑皮质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闭合蛋白(Occludin)和封闭蛋白5(Claudin-5)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测定MMP-9蛋白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GFAP)在脑皮质组织的共定位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模型组制模后48 h、72 h大鼠逃逸潜伏期显著延长〔48 h逃逸潜伏期(s):56.56±6.43比36.62±3.32,72 h逃逸潜伏期(s):57.72±7.23比26.46±4.24,均P<0.01〕,BWC、EB渗漏量显著增加〔BWC:(84.56±2.03)%比(76.82±2.22)%,EB渗漏量(μg/g):17.56±2.28比6.25±1.36,均P<0.01〕,大脑皮质组织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MP-9/β-actin:0.73±0.01比0.24±0.01,P<0.01),Occludin和Claudin-5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Occludin/β-actin:0.45±0.02比0.86±0.04,Claudin-5/β-actin:0.62±0.03比0.96±0.05,均P<0.01);同时伴随着MMP-9蛋白和脑皮质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共定位表达增加〔MMP-9荧光强度(AU):38.66±4.26比17.23±3.04,MMP-9阳性细胞百分比:(26.92±1.77)%比(12.82±1.46)%,均P<0.01〕。与脓毒症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组大鼠逃逸潜伏期显著缩短〔48 h逃逸潜伏期(s):41.42±6.27比56.56±6.43,72 h逃逸潜伏期(s):33.46±7.17比57.72±7.23,均P<0.01〕,BWC、EB渗漏量显著减少〔BWC:(77.15±2.27)%比(84.56±2.03)%,EB渗漏量(μg/g):7.74±1.88比17.56±2.28,均P<0.01〕,而大脑皮质组织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MMP-9/β-actin:0.25±0.01比0.73±0.01,P<0.01),Occludin和Claudin-5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Occludin/β-actin:0.82±0.03比0.45±0.02,Claudin-5/β-actin:0.92±0.04比0.62±0.03,均P<0.01),同时伴随着MMP-9蛋白和脑皮质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共定位表达减少〔MMP-9荧光强度(AU):19.44±4.37比38.66±4.26,MMP-9阳性细胞百分比:(13.11±1.29)%比(26.92±1.77)%,均P<0.01〕。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抑制脓毒症大鼠大脑皮质组织星形胶质细胞MMP-9的表达,减少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5的降解,从而降低BBB通透性,最终改善SAE的认知功能障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将 2018年 12月~ 2020年 5月期间在我中心进行疫苗接种的 160例作为研究样本,并随机将儿童分为研究组 80例,参照组 80例。予以参照组儿童常规基础预防接种护理,予以研究组儿童系统的优质护理。具体分析两组儿童应用不同方式护理后的不良反应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结果:与研究组进行对比,参照组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较多,且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结论: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具有一定的风险,部分儿童会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情况,予以儿童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风险,提高接种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种含过氧化物的美白牙膏对咖啡及茶渍色素去除的效果及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因正畸需要新鲜拔除的完整人双尖牙20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咖啡溶液浸泡组与红茶溶液浸泡组),每组10颗。美白牙膏配制为牙膏溶液,使用200 g压力,100次/分钟频率,140次作为1个刷牙周期(相当于刷牙1周),连续刷牙8周。应用Crystaleye分光光度比色仪进行颜色测定。表面颜色测定选取的时间点为:基线、染色后及每个刷牙周期后。计算染色后及每个刷牙周期后与基线值之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颜色的明度值之差ΔL0-8*。各个样本染色后及每个刷牙周期后颜色与基线颜色之间的色差用ΔE0-8表示,各组不同测量点组内差异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各组组间差异应用ANOVA方差分析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咖啡溶液浸泡组及红茶溶液浸泡组,随着美白牙膏刷牙时间的延长,ΔE值较染色后逐渐降低。但直至美白牙膏刷牙第8周,仍无法恢复到基线水平。咖啡溶液浸泡组美白牙膏刷牙第1周起,牙齿颜色变化ΔE1(5.2 ± 1.4)较染色后ΔE0(6.1 ± 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1,P<0.001)。红茶溶液浸泡组美白牙膏刷牙第4周起,牙齿颜色变化ΔE4(5.6 ± 1.5)较染色后ΔE0(6.4 ± 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P= 0.025)。咖啡溶液浸泡组及红茶溶液浸泡组,离体牙样本明度值较基线值明显降低,从美白牙膏刷牙第1周起,ΔL1*(-4.3 ± 0.9;-4.2 ± 1.0)较染色后ΔL0*(-5.3 ± 0.9;-6.1 ± 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ΔL1*=-9.4,PΔL1*<0.001;tΔL0*=-12.1,PΔL0*<0.001)。结论美白牙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咖啡及红茶造成的牙面着色。其改善效果与使用时间成正相关。对于不同着色类型,美白牙膏去除外源性色素的效果不尽相同。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体细胞来源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向3D视网膜类器官分化的能力。方法采用血液细胞重编程获得的hiPSCs系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BC1细胞(BC1-GFP)及Gibco、尿液细胞重编程获得的hiPSCs系UE017进行视网膜诱导分化。光学显微镜下记录视网膜形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获得的视网膜中各种细胞亚类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表达情况,对不同细胞系分化视网膜的效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血液和尿液细胞来源的hiPSCs均可成功诱导分化为3D视网膜类器官,包括神经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视网膜类器官能够模拟体内视网膜的发育过程,逐渐分化出所有神经视网膜亚类细胞,包括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光感受器细胞、无长突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和Müller细胞,甚至形成板层状结构。2种体细胞来源的hiPSCs在分化为视网膜类器官的效率上存在差异,血液来源的细胞比尿液来源的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类器官的效率更高。结论血液和尿液体细胞来源的hiPSCs均可诱导出3D视网膜类器官,获得的视网膜类器官中包括所有视网膜细胞亚类,但2种体细胞来源的hiPSCs分化成视网膜类器官的效率不同。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媒介是建立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数学教育要求教学内容进行适应时代的调整,也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况,怎样调整初中数学教学是摆在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问题。本文从重视数学史的教育价值,调整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简介: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为此,教材可以适时的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美。这说明以数学史为载体融入数学课程,是当前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数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
简介:摘 要:现代课本的编写,主要遵循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不是严格按照物理学史发现问题的先后顺序编写的。由于应试教育的驱动,教师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和解题的技巧,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没有经历过科学认识过程中某些阶段的训练也就得不到创造性思维方法的锻炼,这让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创造能力很难得到提升。为了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的认识过程和研究方法,将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学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关键词:高中物理 物理学史 优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