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中20例发生院内感染临床资料。结果脑血管病的感染因素与年龄、住院天数、抗生素应用、侵袭操作、急慢性并发症呈现正相关,感染的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病原体以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结论脑血管病患者易并发医院感染,影响愈后,须针对易感因素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脑血管病 院内感染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血管介入观察脑动脉及分支血管的变异类型,为临床介入手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5月间190例我院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的脑血管变异情况进行总结。结果190例患者中以头臂干增宽迂曲多见,占53例,其次后交通动脉自颈内动脉发出处扩张48例,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共干和左颈总动脉自头臂干发出39例,小脑后下动脉发自枕大孔下方即椎动脉颅外段17例,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低下或缺如33例。结论主动脉弓上分支、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解剖变异较大,熟悉这些正常变异,临床介入及手术过程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的信息,使医生少走弯路。

  • 标签: 脑血管变异 介入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皮活检术。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归纳总结。结论电视透视和CT引导是经皮穿刺活检的常用导向方法。

  • 标签: 经皮肺活检术
  • 简介:摘要经皮穿刺活检术对于肺部占位性病变定性(尤其恶性肿瘤)诊断起到决定性作用,是临床上对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取材的最常用方法,常用方法是在CT及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其简单易行安全可靠。CT无论在影像学诊断以及在穿刺活检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外周型病变有优势,对于距胸壁较近病灶,超声可获得与CT相似的横断面层像,彩色B超能对整个过程作全程监控,并清晰显示病灶内血管分布,结合CT图像资料对预知风险及并发症有着重要参考价值。一般选用16G穿刺针,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穿刺活检是一种有创检查,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和针道出血。病变与胸膜的距离和病变的大小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另外胸膜穿刺次数与气胸发生率正相关。为减少穿刺次数,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同轴套管型自动活检枪,采用同轴套管型自动活检枪进行穿刺活检,在套管针进行一次穿刺后,活检枪在套管内反复取材,既满足多次活检增加取材成功率,又减少了穿刺的次数,降低了气胸的发生率。目前采用活检针退出过程中向针道中注入生理盐水及采用穿刺位点位于下部的姿势进行穿刺可减少气胸的发生。对于囊性病变或空洞性病变及存在血管炎的患者更应警惕,只要进针避开大血管,进针和拔针时让患者暂时停止呼吸,避免划破胸膜,就不会发生气胸及意外出血。

  • 标签: 肺恶性肿瘤 肺活检
  • 简介:气虚常出现卫外功能减退,呼吸功能失常,从而出现治节功能障碍。根据中医理论且结合临床实际,将气虚证可分为轻、中、重三度。当前关于气虚证本质研究成为热点,为运用现代医学手段来研究气虚证本质提供了思路。气虚证本质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心功能、功能检查、肺部影像学检查、血液流变学、细胞能量代谢、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生化学、免疫学、代谢组、蛋白组及基因芯片等,涉及慢性阻塞疾病、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笔者根据近年来关于气虚证的研究概括如下,以进一步揭示气虚证的本质特征。

  • 标签: 肺气虚证 肺系疾病 临床 植物神经功能状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细胞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脑梗死的防治及意义。方法对2009年6月1日到2012年5月31日慢性阻塞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脑梗死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三年内共收治慢性阻塞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48例,死亡16例。其中合并脑梗死54例,发生率7.2%。死亡4例,死亡率7.4%。给予阿司匹林防治3例,占5.6%。给予氯吡格雷防治5例,占9.3%。给予他汀类药物防治0例,占0%。结论慢性阻塞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脑梗死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治疗慢性肺心病的疗效。方法将96例肺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丹参川芎嗪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持续或间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止咳祛痰、解痉平喘、强心、利尿及对症处理。丹参川芎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静脉注射一日一次,14d为1个疗程。结果丹参川芎嗪组的临床症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治疗慢性心脏病,其疗效显著且安全副反应少。

  • 标签: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慢性肺心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疾病患者缓解期的作用。方法指导我科58例慢性阻塞疾病患者稳定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6周后复查功能改善状况,结果证明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疾病缓解期患者有明显改善。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功能锻炼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老年慢性阻塞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102例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研究方法,将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与责任护士、主管医生共同探讨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总结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针对护理的临床意义。结果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有慢性反复咳嗽、咳痰,进行呼吸困难,并发肺心病,呼吸衰竭,合并喘息,自发性气胸,脑病,情绪异常(低落或烦躁)。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合理氧疗与呼吸道护理,营养指导等。结论对COPD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COPD,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从而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 呼吸系统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方法分析总结我科一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减轻焦虑、抑郁状况,积极配合治疗,加快了疾病的恢复,改善了呼吸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精心的观察和护理可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间质肺病(ILD)的临床特征及分析相关因素,加深对RA并非间质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月424例RA中合并间质肺病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类风湿因子(RF),肺部X线,肺部高分辨率CT(HRCT)等。结果本组RA患者间质肺病(ILD)的发生率为10.8%,功能检测异常表现为弥散功能降低和限制通气障碍,CT较X线胸片更能表现间质的改变。结论RA并发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疾病的活动密切相关,对于RA患者应尽早做HRCT和功能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间质病变。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间质性肺病 肺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疾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内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管理的慢性阻塞疾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常规支气管扩张剂、表面糖皮质激素吸入、祛痰剂、养疗等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再住院率、SAS/SDS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慢性阻塞疾病合并抑郁症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抑郁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源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102年06月支气管源囊肿患者3例,利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3例支气管源囊肿利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手术标本均经病理证实为支气管源囊肿,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支气管源囊肿临床表现多样,且有恶变可能,胸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及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腔镜 支气管源性肺囊肿 临床疗效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胸闷、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个月,于2011年12月16日入院。查体:体温36.1℃,脉搏72/min,呼吸18/min,血压160/80mmHg(1mmHg=0.133kPa),气管右移,左下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胸部CT增强示:左下有一大小约13cm×10cm×8cm的占位,边界光整,病灶中实部分呈轻度强化征象(图1)。左侧甲状腺弥漫增大,

  • 标签: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 误诊
  • 简介:目的研究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可行与治疗效果,探讨术后的疗效评估标准。方法2012年1月—2013年9月,本前瞻单臂单中心临床研究共入组27例患者,51个病灶行35次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6~18个月。研究主要终点为安全、可行和局部疗效,次要终点为局部病灶无进展期(TTLP)、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结果35次射频消融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主要并发症为气胸11.4%(4/35),胸管引流率2.9%(1/35);肺出血8.6%(3/35),1例咯血(2.9%);胸腔积液8.6%(3/35),胸管引流率5.7%。51个病灶技术成功率为98.0%(50/51)。根据修订的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随访至少6个月后,靶病灶完全缓解率为88.2%(45/51)。完全缓解病灶术后1个月较术前增大、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缩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截至最后一次随访,TTLP为(10.0±2.8)个月,PFS为(8.0±3.0)个月,OS为(10.0±3.5)个月。结论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可行和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射频术后局部疗效的评估采用修订的RECIST,以术后1个月为新基线,术后6个月后评价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肺恶性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射频消融 局部疗效 评估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本院2008年1月到2010年2月的慢性心脏病病人,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注参麦注射液的患者128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同期慢性心脏病病人只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的患者12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症状好转、缓解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远期效果还好。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慢性心脏病病人中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较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能快速缓解症状,治疗时间缩短,疗效显著,有较好应用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被动吸烟对贵阳市300名城市居民慢性阻塞疾病(COPD)发病的影响,为初步探讨本地COPD发病的可能因素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在贵阳市将300名居民纳入调查对象,询问有无吸烟史包括主动吸烟或被动吸烟情况,据此将所有居民分为3组被动吸烟组,主动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各组均检测功能,行胸片检查,分析被动吸烟对COPD的影响。结果长期被动吸烟组和主动吸烟组较非吸烟组比较,COPD的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长期被动吸烟组和主动吸烟组比较,COPD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动吸烟和主动吸烟一样均为COPD发病的诱发因素,前者虽然不及后者对COPD发生影响大,但仍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贵阳市 被动吸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11b在慢性阻塞疾病患者中的表达改变与免疫功能改变关系。方法研究纳入都江堰市人民医院COPD患者10例(年龄60.12±7.10),非COPD患者10例(61.12±7.11)作为对照组。利用外周血2ml,进行羟基淀粉分离白细胞,孵育中性粒细胞CD抗原的抗体。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检测样品。测得抗原标记的目标细胞数和抗原表达强度。统计资料通过SPSS17软件包完成。对COPD与非COPD进行方差分析。结果COPD患者成熟粒细胞表面抗原CD11b表达强度与非COPD患者比较中达到了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本研究发现COPD患者CD11b表达较非COPD患者CD11b表达强度高,提示与COPD患者免疫功能改变有关。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性粒细胞 抗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