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人接种不同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后HBsAb阳转率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准备接种乙肝疫苗者240例,均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以及接种禁忌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实验室筛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以及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均阴性,年龄在18岁以上。所有研究对象均按照0,1,6月免疫程序进行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完成全程免疫1个月后,对HBsAb阳转率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根据0,1,6月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者120例,HBsAb阳性者72例,HBsAb阳转率为60.00%(72/120);根据0,1,6月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者120例,HBsAb阳性者86例,HBsAb阳转率为71.67%(86/120);根据0,1,6月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者的HBsAb阳转率明显高于根据0,1,6月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者(P<0.05)。结论采用相同的接种程序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时,与低剂量(10μg)相比,高剂量(20μg)接种后的HBsAb阳转率较高,能取得更好的免疫效果。
简介:为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及其向中尺度对流涡旋(MCV)转化过程中的动热力结构特征演变和发展机理,利用NCEPFNL再分析资料、FY-2E及TRMM卫星资料,对2013年7月22—23日青藏高原上的一次MCC转化MCV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其发生的环境背景,以及过程中的涡度、温度和能量收支演变等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低层水平涡度向垂直涡度的转换,以及垂直方向上正涡度的输送,形成了垂直方向上有利于对流涡旋发展的正反气旋性环流配置。转化过程中大气中上部温度正异常主要来自于可分辨的凝结,温度升高使得高层等压面抬升;下方冷却异常主要来自于蒸发作用和垂直运动,低层温度降低引起等压面收缩下降,这样的配置有利于涡旋发展、对流上升运动加强以及降水发生。对流活动释放的潜热能是转化过程中的主要能量来源,高空急流入口区直接热力环流引发的有效位能向动能转化,也为MCC向MCV转化提供了能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展为慢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0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治愈组58例和慢性组49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愈组和慢性组在发病年龄、病程、血型、家族过敏史、血清IgE水平升高、病毒抗体是否阳性、病初白细胞计数、抗血小板抗体PAIgG、PAIgA、PAIgM水平、治疗时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上升时间及恢复至正常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病程长、发病年龄大、PAIgG、PAIgM同时升高、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时间长、ORh(D)+血型相对于ARh(D)+和BRh(D)+血型是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展为慢性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这些危险因素早发现、早诊断乃至早治疗十分重要。应重视PAIg检测。治疗后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时给予适当处理,以改善疾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表格资料收集在成批伤员转诊治疗中的及时有效。方法 :分析 2017年 8月 8日 21:19地震发生起至 8月 11日 15:30止。分四批转至绵阳市中心医院共 44名伤员资料收集 (表 1、表 2)。结果:运用表 1的第一、二批转诊伤员共 10名,在急诊科平均再次检伤时间 30.5分钟,平均入院时间 8分钟,运用表 2的三、四批转诊伤员共 34名,在急诊科平均再次检伤时间 23.5分钟 ,平均入院时间 6分钟,成批伤员转诊应用表 2比表 1在平均再次检伤中快 7分钟,平均入院时间快 2分钟,转诊伤员登记表 2增加“伤员联系电话”“转诊负责人”,“转诊方式”,“伤员伤情轻、中、 重”项目。结论:表 2资料收集明显缩短了病员转诊后再次伤情评估和入院时间,使伤员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