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礼仪规范对高中生成长的影响,以及我们新时代的高中生如何学习礼仪规范,力求建立一个学习礼仪规范的有效机制,达到通过礼仪教育提高高中生个人素质、促进学生在高中阶段得到全面发展目标。
简介:〔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就要求教育理念、内容、方法都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如何把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教学过程,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就从这些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简介:摘要STEAM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问题,教材内容中如何体现STEAM教育的理念、学生能否适应STEAM教育、教师的STEAM教育能力如何提升成为STEAM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以上内容提出了几点思考。
简介: 【摘 要】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远、有效的措施。利用生物课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环保教育,具有直接、现实的效应。因此,若要真正实现环保,对高中生的环保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 目前,环境教育在各类学校的各学科教育中受到普遍关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其中,生物学科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学科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与经济,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态环境知识。教师应在平时的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了解地球环境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使学生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一、形成“共同家园”的意识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可使中学生提高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现状,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观念。做到学生行为与环境相协调,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人与生物圈和谐共处所必备的知识和观念,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新课程生物教材中,“生物圈”“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多样性”“人对环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都是体现“人与生物圈”主线的主题,自然也是环境保护教育最容易入手的教材。比如,浙科版高二生物必修 3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的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学会重新审视和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道德准则以及消费观念,包括人类乱砍滥伐、随意排放有害气体、制造白色污染等,都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反面教材。当然,人类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也应该让学生有所体会。如学前溪地处人民广场边,土生土长的人都知道以前的学前溪清澈见底,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没有注意实行环保的情况下,学前溪受到了污染,后来,经过政府的治理有所好转。这样自然而然进行了环保教育,也让学生了解了自己所生存的环境需要加以保护,这样才能维持人和生物圈的和谐发展。 二、体会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从 20世纪 5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人口、粮食、资源、能源和环境五大危机,而各种危机的解决均与生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空气的污染,水资源的匮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 新课程教材中“生物的多样性”提到了由于人类因素而导致物种灭绝,不少动、植物成为濒危物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从媒获得了一些信息,我们可以让学生介绍这些情况。以“东北虎”为例:“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它的体型在现代虎族中最大,主要分布在中国长白上区和小兴安岭,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朝鲜。建国初期,我国还有野生东北虎约 200余只,目前,东北虎在辽宁省已经绝迹,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长白山区和黑龙江的小兴安岭,比“国宝”大熊猫的数量还少。然而,这国宝中的“国宝”也难以逃脱灭绝之灾。 三、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灌输环保思想比较容易做到,但是,要学生真正养成环保意识、身体力行,相对困难。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理论,教师应该立足课堂,利用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1.通过课堂教学自然地渗透环保知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可忽视的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认真落实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内容,找准渗透点和结合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使每个同學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环保教育。比如,浙科版必修 1第一章中讲到,水是生命的摇篮时,适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打肥皂时应该关闭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等。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目前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能使学生明确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再如,讲到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情况: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升高,导致温室效应产生,不可避免地使南北两极冰川融化,水平面上升。因此,要提倡植树种草,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使学生形成“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 2.在课堂教学中介绍一些环保节日 联合国于 1972年 6月 5日至 1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 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共商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对策,后来又将每年的 6月 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0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的主题为:减少污染行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介绍一些与环保有关的节日,早在 1987年联合国就提出,将 20世纪最后 10年定为环境教育 10年, 1997年联合国再度召开世界环境大会,并制定 21世纪第一个“环境教育 10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介绍一些与环保有关的节日,如 3月 12日“植树节”、 3月 22日“世界水日”、 4月 7日“世界卫生日”、 4月 22日“世界地球日”、 6月 5日“世界环境日”等,我们可结合环保纪念日出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环保动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宣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保教育,由生活的点滴细节唤起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并将“绿色”意识付诸于行动,以此建立环保新观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潘紫千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强化环境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J].生物学通报, 2015( 07) [2]于卫军 .生物教学中应重视环境意识的教育 [J].中学生物教学, 2016( 05) [3]倪志勇 .对环境保护课堂教育的几点探讨 [J].中学生物教学, 2018(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