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乙肝患者11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乙肝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8%,而且观察组患者的HBeAg和HBV-DNA转阴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乙肝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恩替卡韦;长效干扰素;乙肝;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60-01
简介:目的比较乙肝肝硬化患者骨髓血,新生儿脐带血体外有核细胞收集的数量,有核细胞的种类和数量,干细胞质量等。方法乙肝肝硬化患者骨髓干细胞分离15例,脐带血干细胞分离15例。对分离前、后的骨髓和脐带血的相关细胞数量进行比较。结果骨髓平均标本量为200ml显著性大于脐血平均标本量90ml;骨髓平均有核细胞数显著大于脐血平均有核细胞数,分别为26.94×109/L和8.72×109/L;分离后的脐带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性大于骨髓血,淋巴细胞分别为60.56%和46.75%,单核细胞分别为17.9%和10.7%。分离后脐带血的干细胞中的CD34、CD73分选显著性多于骨髓血。分别为5.7比1.6和2.4比1.6。结论骨髓获取量多于脐带血,干细胞的数量及质量比较,脐带血优于乙肝肝硬化骨髓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联合应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0例乙肝患者,所选病例HBeAg均呈阳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夫米定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学ALT、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eAg阴转率及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9.23%和72.31%,均明显高于对照,48.15%和4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法治疗乙肝,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性能。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门诊、住院部以及体检中采集的待测血清标本30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同时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值血清和300份待测血清标本进行测定,分析并评价GICA法的测定结果。结果ELISA法对HBsAg的最小检出量为0.5ng/ml,GICA法对HBsAg的最小检出量为1.0ng/ml,因此,GICA法对HBsAg的敏感性低于ELISA法;ELISA法HBsAg的阳性检出率为22.67%,GICA法HBsAg的阳性检出率为20.33%,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两种检查方法对HBsAg阳性检出的符合率为97.1%。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HBsAg的阳性检出的符合率较高,且检测速度快,准确率较高,因此,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适用于急诊HBsAg检测、初筛检查以及标本量相对较少的基层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但由于其敏感性较低,所以,不适用于大批量的HBsAg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对AVE765C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分析检测红细胞阳性标本结果进行人工显微镜镜检,探讨AVE765C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红细胞假阳性的原因。方法收集2014年1-6月份本院住院患者送检的晨尿标本,用AVE765C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红细胞阳性标本进行人工显微镜镜检。结果470例阳性标本中152例为假阳性,假阳性率为32.3%;其中108例可直接在AVE765C尿沉渣分析仪编辑屏幕上重新正确分类,假阳性率下降至12.2%结论造成红细胞假阳性的原因有霉菌、结晶、卵磷脂小体、精子头和脂肪滴等;在平时工作中,应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识别假阳性图像的能力,并同时结合人工显微镜复检,以进一步提高AVE765C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