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同液体复苏方案治疗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期间因创伤失血性休克入院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患者的存活率、临床指标[包括及Hct(红细胞比容)、血清乳酸、BE(血气碱剩余值)]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包括去甲肾上腺素( NE )、空腹血糖( GLU )]。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存活率、临床指标和治疗前后的应激反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对比后发现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比常规性液体复苏更有效,存活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导泻方案对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合格率的影响,以提高结肠镜检查的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9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3L聚乙二醇(PEG)电解质散分次剂量方案,B组采用复方匹可硫酸钠方案。主要观察指标为肠道清洁合格率(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BBPS总分≥6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盲肠插管率、腺瘤检出率、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结果:A组肠道清洁合格率为90.6%,B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A组盲肠插管率为97.9%,B组为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A组腺瘤检出率为43.8%,B组为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A组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分别为95.8%和93.8%,B组分别为89.6%和8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和P=0.013)。结论:3L PEG电解质散分次剂量方案在提高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合格率、腺瘤检出率以及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方面优于复方匹可硫酸钠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术后护理中采用不同镇痛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为研究时段,选取我院接收的100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用静脉镇痛泵,研究组采用肩峰下镇痛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镇痛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静脉注射吗啡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2h、24h、48h、72h的VAS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研究组术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静脉注射吗啡量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肩峰下镇痛泵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镇痛方式,有利于肩关节镜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借鉴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难治性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探究不同的治疗方案对这些患者的疗效,在比较后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将这些患者随即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盐酸氮芥进行治疗,而B组患者采用环磷酰胺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对比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TNF-α水平和血清水平。结果在对4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可发现,B组患者的疗效明显好于A组患者,且B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率低于A组,IL-6和TNF-α水平也较A组低,血清IL-2较A组患者高,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环磷酰胺,效果更好,且比盐酸氮芥更安全,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艾滋病合并继发性肺结核采取不同抗结核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艾滋病合并继发性肺结核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抗反转录病毒进行艾滋病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实施2HRZE/4HR方案作抗结核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薄芝糖肽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00%,明显较对照组72.00%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IV-RNA水平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继发性肺结核感染患者采取HRZE/4HR与薄芝糖肽联合作抗结核治疗,可有效提高抗感染效果,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后不同的巩固治疗方案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完全缓解病例共113例,巩固方案1.采用标准DA方案化疗6个疗程;2.单纯应用亚砷酸,交替口服维甲酸治疗;3.采用蒽环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交替应用亚砷酸、维甲酸巩固治疗。结果化疗组33例治疗相关死亡1例,复发14例;亚砷酸组35例,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复发13例,三药联合组45例,死亡1例,复发3例。结论不同的巩固治疗方案,其治疗相关死亡率比较无差异,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采用三药联合巩固治疗方案可降低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皮瓣修复方案对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手功能的疗效。方法:研究共纳入观察对象70例,均为研究期(2021年1月-2022年6月)内医院接收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一组为观察组实施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n=35),一组为对照组实施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n=35),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手指缺损部位愈合时间、供区皮肤结痂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察组中患者手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于促进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手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64例调研对象,均为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参照组(n=32),行常规保肝+抗结核治疗;观察组(n=32),行综合治疗(抗病毒+抗结核+保肝);观察、分析研究数据,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与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2022年6月-2023年7月。结果 观察组较之参照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TBIL指标水平更低,治疗后肝功能AIb指标水平更高;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治疗中,常规治疗方案疗效较差,综合治疗方案疗效更佳,不仅可促进患者疾病疗效显著提升,还可较好保护患者肝脏功能;具备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药物方案在神经外科患儿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儿160例,年龄7~12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4组:对照组(C组)、芬太尼组(F组)、吗啡组(M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40例。术后连接PCA镇痛泵,药物配置:C组为生理盐水;F组负荷剂量芬太尼0.5 µg/kg,背景剂量0.1~0.2 µg·kg-1·h-1,单次冲击剂量0.1~0.2 µg/kg;M组负荷剂量吗啡40~50 µg/kg,背景剂量1~4 µg·kg-1·h-1,单次冲击剂量10~20 µg/kg;T组负荷剂量曲马多500 µg/kg,背景剂量100~400 µg·kg-1·h-1,单次冲击剂量100~200 µg/kg。所有镇痛药加生理盐水配至总量100 ml,其中加昂丹司琼0.4 mg/kg。单次冲击剂量锁定时间15 min。术后1、2、4、8、16、24、36、48 h对4组患儿使用Wong-Baker Facial Scale(WBFS评分)及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NRS)进行疼痛评估,并记录意识改变、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4、8、16 h,C组WBFS评分、NRS评分高于T组、F组、M组(P<0.05),M组WBFS评分、NRS评分低于F组、T组(P<0.05)。术后48 h,T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M组、F组(P<0.05)。F组与M组PCA泵药物平均使用总量低于T组(P<0.05),术后48 h C组补救镇痛率高于F组、M组、T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枕骨开颅术[比值比(odds ratio, OR)=0.295,95%CI 0.093~0.937,P=0.038],M组镇痛方案(OR=0.114,95%CI 0.022~0.599,P=0.010)为降低中重度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 Intensity, POPI)风险的保护因素。结论7~12岁神经外科手术术后患儿术后48 h使用PCA镇痛泵镇痛,吗啡镇痛安全、有效,效果最好,且不增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方式治疗Ⅲ期宫颈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和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94例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2018分期为Ⅲ期宫颈癌患者(ⅢA期16例,ⅢB期23例,ⅢC1期136例,ⅢC2期19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根治性放疗±化疗组(81例)和根治术+放疗±化疗组(113例),采用χ2检验比较不良反应的差异。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无进展生存曲线,并行Log rank检验。进一步对136例ⅢC1期患者进行分析不良反应和预后的差异。结果根治性放疗±化疗组患者更容易发生3、4级血红蛋白下降(χ2=10.68,P=0.004)、直肠黏膜炎(χ2=14.41,P=0.001)以及阴道瘘(χ2=7.16,P=0.012),根治术+放疗±化疗组患者更容易发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χ2=10.96,P=0.002)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χ2=8.49,P=0.010)升高。根治性放疗±化疗组和根治术+放疗±化疗组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3%和74.5%(χ2=5.33,P=0.021)。在136例ⅢC1期患者中,根治性放疗±化疗组(34例)更容易发生直肠黏膜炎(χ2=13.25,P=0.003),根治术+放疗±化疗组(102例)更容易发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χ2=6.18,P=0.046)。根治性放疗±化疗组和根治术+放疗±化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5.5%和86.3%(P=0.89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6%和77.1%(P=0.244)。结论对于Ⅲ期宫颈癌患者,与根治术+放疗±化疗组相比,根治性放疗±化疗组更容易发生进展,预后较差;对于ⅢC1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化疗组和根治术+放疗±化疗组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2种治疗方式可导致不同的不良反应,无明显优劣。考虑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和经济负担,更推荐ⅢC1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放化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化疗药物联合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别使用顺铂、紫杉醇、吉西他滨及5-Aza-dC联合药物处理A549细胞。根据药物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顺铂联合紫杉醇(TP)组、顺铂联合吉西他滨(GP)组及5-Aza-dC分别联合TP、GP用药组。使用CCK-8法检测各组药物对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各组药物对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药物处理对凋亡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对不同药物处理组细胞增殖程度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TP组24、48、72 h不同时间点对肺腺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0.00±4.23)%、(35.00±2.80)%,(56.00±3.11)%;5-Aza-dC联合TP组对肺腺癌细胞的抑制率显著增加,在24、48、72 h不同时间点分别为(38.00±3.80)%、(50.00±3.25)%、(93.00±4.33)%。GP组24、48、72 h不同时间点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3.00±5.10)%、(54.00±3.80)%、(74.00±2.82)%;而5-Aza-dC联合GP方案可显著抑制细胞生长,24、48、72 h不同时间点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4.00±3.00)%、(67.00±5.30)%、(95.00±1.13)%。同一药物对肺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TP组:F=35.93,P<0.001;5-Aza-dC联合TP组:F=97.33,P<0.001;GP组:F=41.73,P<0.001;5-Aza-dC联合GP组:F=79.00,P<0.001),且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Aza-dC联合TP、GP化疗方案可抑制肺腺癌细胞A549的迁移和侵袭,且比TP或者GP组的抑制效果更强;5-Aza-dC联合GP方案与单独应用GP方案相比,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 8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5.87,P=0.004);5-Aza-dC联合TP方案与单独应用TP方案相比,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 8(t=3.94,P=0.017)、Caspase 6(t=5.81,P=0.004)和BCL2结合蛋白3(BBC3)(t=6.53, P=0.003)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5-Aza-dC可能作为化疗增敏剂来增加肺腺癌细胞的敏感性。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稳定期受者他克莫司普通剂型转换为缓释剂型的不同转换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转换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后稳定期他克莫司普通剂型转换为他克莫司缓释剂型的101例肾移植受者资料,男性62例,女性49例,年龄19~69岁,转换时按照等剂量转换和增加剂量转换两种方案进行分组,先对比他克莫司普通剂型转换为缓释剂型后的变化,再根据他克莫司普通剂型转换为缓释剂型不同转换剂量,将受者分为两组:按照1∶1转换组受者55例;按照>1∶1(1∶1.2~1∶1.4)转换组受者46例。比较两组间转换后各项临床指标,如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尿白细胞、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空腹血糖(glucose,Glu)等。结果从数值变化趋势来看,转换为他克莫司缓释剂型后药物剂量/变异趋势更小,血药浓度更平稳。在按1∶1和1>1初始剂量进行转换的两个亚组中,1∶1转换组剂量/血药浓度变化趋势上显得更平稳一些,但长期观察两组无区别。转换为缓释剂型后1周、3个月时Scr更低(P<0.05),并且2周时BUN更低(P<0.05)。此外,转换后5个月时,ALT及AST均较普通剂型明显改善(P<0.05)。在2周、3周时U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换2周时,Hb较普通剂型明显改善(P<0.05)。ALP、ALB、Glu等各个时间点和转换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按照1∶1转换组中,肾功能有改善趋势。2周时,BUN较转换前降低;1周和3周时,Scr较转换前降低(P<0.05)。此外,按照1∶1转换组在肝功能方面也有改善趋势。1周和5个月时,ALT较转换前降低(P<0.05)。然而,两不同剂量转换组各个时间点的AST、ALB、ALP、Glu、尿白细胞及血清W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换后较转换前他克莫司谷浓度个体内变异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他克莫司缓释剂型具有与普通剂型相同的安全性及疗效,并可改善个体内药物变异度。将普通剂型转换至缓释剂型时应考虑个体化差异,合理监测谷浓度并结合临床各项指标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