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转移(MLC)的疗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结直肠癌MLC患者60例134个病灶,其中91个病灶≤3.0cm,43个〉3.0cm。术前39例血清癌胚抗原(CEA)增高,21例正常。采用CEUS检查结合增强CT、穿刺活检及CEA值的动态变化综合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CEA,37例增高,23例正常。术后30minCEUS检查显示127个射频消融病灶呈无灌注区,近期有效率达94.78%(127/134)。术后1个月CEUS检查显示8个病灶局部增强,考虑复发,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细胞学检查证实而行第2次治疗。术后1个月增强CT复查显示126个(126/134,94.03%)射频消融病灶呈无灌注区,为完全坏死的转移病灶;部分坏死病灶为8个,与CEUS结果一致。结论超声引导下RFA是治疗MLC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导管消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调查资料为疑似血管患者60例,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二维超声诊断,对比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二维超声诊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效果显著,具备较高的特异度及敏感度。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敏感度 肝血管瘤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应用于血管的临床诊断中,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普外科病例系统中随机抽取68例血管患者,同时将其划分为甲组(对照组)34例和乙组(观察组)34例;对甲组患者实行二维超声检查,对乙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最后以增强CT检查结果为判断依据,观察两组检测手段的作用效果。结果:在增强CT检测结果中所有患者均存在血管症状。甲组的疾病检出率为(28例,82.35%),乙组的疾病检出率为(33例,97.06%),两组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差距(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操作简易、无创伤,同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对于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积极的指导性意义,值得推广并合理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二维超声 肝血管瘤 临床效果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中将针对临床血管病症,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展开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明确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院内确诊并收治的共计100名血管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时间范围在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两年时间内,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和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作两组后,对比不同的指标数据。主要对比检出率和血管的漏诊率、误诊率两个指标。结果:两组病患给予差异性检查诊断的详细指标数据比对见正文,数据比对可以发现,均是应用彩色多普勒的病患数据占优势,对比B超组病患的数据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前实践研究以及本次结果可以看出临床,期间对于血管病患而言,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展开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优于B超检查,有更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和广泛使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肝血管瘤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血管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 精选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进入我院接受诊断的78例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常规组(二维超声)39例和研究组(彩色多普勒超声)39例,对比诊出率。结果 研究组的诊出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诊断血管时,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方式,具备较高的诊出率,确保患者接受及时且针对性的治疗,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 标签: 诊断效果 肝血管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研究悬浮培养的小鼠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低吸附细胞培养皿培养小鼠骨悬浮MSC,采用贴附细胞培养板培养小鼠贴壁MS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悬浮MSC的形态并进行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应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悬浮MSC的免疫表型。收获悬浮MSC和贴壁MSC的培养上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CFSE法比较悬浮MSC抑制T细胞增殖的能力。采用定量PCR分析不同培养上清对T细胞表达的免疫因子的影响。采用定量PCR检测悬浮MSC表达的免疫调节因子。结果:悬浮培养的小鼠骨MSC呈现为悬浮球状,具有成骨和成脂肪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悬浮MSC高表达CD29、CD44、Sca-1和CD105,低表达CD11b、CD45、CD31和Ia。CFSE法结果提示,悬浮MSC培养上清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悬浮MSC上清能够抑制T细胞表达干扰素γ和白介素17A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贴壁MSC,悬浮MSC表达的白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较高。结论:悬浮法培养获得的MSC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其对T细胞调节作用与贴壁MSC不同。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 免疫调节
  • 简介:目的观察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adiposederivedstemcells,hASCs)在膀胱黏膜下脱细胞基质-丝素蛋白(Bladderacellularmatrixgraft-silkfibroin,BAMG-SF)双层支架材料中的生长情况,分析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取hASCs,置于BAMG-SF浸提液中培养,CCK-8法检测其细胞活力,评价BAMG-SF支架的细胞毒性并绘制生长曲线。扫描电镜观察BAMG-SF双层支架材料的表面形貌。将hASCs传代扩增后接种到BAMG-SF双层支架材料上,体外培养1周后,转至裸鼠皮下培养1周、2周,HE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HLA免疫荧光鉴定裸鼠皮下双层支架上细胞的种属来源。结果hASCs在BAMG-SF双层支架浸提液中可保持较高的增殖率,根据细胞相对增殖率与细胞毒性分级关系证实BAMG-SF双层支架浸提液无细胞毒性。由hASCs在BAMG-SF浸提液和DMEM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可知,BAMG-SF有利于hASCs的生长。将hASCs接种到BAMG-SF双层支架材料上,经过体外、内培养,hASCs均能长入支架的空隙内,且体内培养比体外培养有更多的hASCs细胞长入支架。HLA检测显示支架内细胞部分为hASCs。结论新型BAMG-SF双层支架材料安全无毒,与hASCs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细胞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膀胱的研究。

  • 标签: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 膀胱黏膜下脱细胞基质 丝素蛋白 双层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
  • 简介:胶质母细胞(glioblastoma,GBM)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在颅内的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无明显边界,手术很难做到全部切除.因此,综合治疗极为重要.替莫唑胺胶囊为咪唑四嗪类的新型口服化疗药,可通过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浓度为血浆的30%~40%[1],能有效延缓肿瘤的增殖,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应用替莫唑胺胶囊治疗17例GBM手术+放疗后的患者,现将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化疗期间 护理 患者 替莫唑胺胶囊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的 CT 诊断价值情况,提高 CT 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 针对 10 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的 CT 拍摄影像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10 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都是单侧发病,其中 8 例为右侧, 2 例为左侧,边缘非常清晰; 7 例患者的 CT 平扫呈均匀低密度, 2 例为病灶呈现小囊变区, 1 例还有钙化的情况;在加大扫描的力度后发现有 6 例的病灶呈轻度强化,其中有 2 例为延迟性强化;肿瘤的周围器官间隙呈现出嵌入式的生长,周边的大血管被包在肿物中间,甚至有些变形和移位,以特征性为主要表现; 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肿瘤 CT 诊断的特征性比较强,所以对病情的诊断有着比较强的价值和作用。

  • 标签: 肾上腺 节细胞神经瘤 CT 诊断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的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的MRI资料。结果血管母细胞多位于小脑,可分为囊结节型、囊实性型、实质型3型。囊结节型典型者呈“大囊小结节”征,囊结节型、囊实性型囊液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稍高于脑脊液。3型中结节或实性部分为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强化明显。肿瘤实性部分内部和周围见血管流空现象,且与邻近脑膜关系密切。结论MRI是一种诊断血管母细胞有效的方法,但不典型者需与星形细胞、转移、脑膜鉴别。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结节 MRI诊断 肿瘤 鉴别诊断 不典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能力。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骨巨细胞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3例均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切除+碘酊、酒精局部灭活+骨水泥填塞术14例,肿瘤段切除+人工金属假体置换术4例,截肢术2例,肿瘤切除+病灶清除术2例,肿瘤刮除+植骨术1例.结果治愈20例,死亡3例.术后随访2年~7年5个月,平均3年6个月.结论我们提倡GCT采用临床、X线和病理三结合方法,临床疗效满意.对提高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价值.

  • 标签: 肿瘤切除 骨巨细胞瘤 手术治疗 临床观察 病灶清除术 合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LCA)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学、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脾窦岸细胞血管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临床表现常脾大、脾功能亢进、贫血及血小板减少.CT示脾实质内多个大小不等或单个的类圆形低度变区,光镜下病变位于红髓内,界限清楚,相互融合成腔隙可形成彼此沟通成血管床,血管腔囊性扩张,内衬岸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F8(+)、SMA(+)、CD31(+)、CD68(+)、S-100(-)、CD34(-)、α-ACT(++)、Ki-675-10%.结论LCA是一种少见的脾血管源性肿瘤,病理学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标记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结合文献报道,该肿瘤常伴发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对此类患者应密切随访.关键词脾;窦岸细胞血管;血管源性肿瘤;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16-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嗅神经母细胞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用普通形态学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结果按Kadish分期:A期2例,B期5例,C期3例。组织学特征:细胞呈小圆形或卵圆形,被含有毛细血管的纤细结缔组织划分为大小不等的巢状,片状结构.有典型的Homer-Wright、Fleener菊形团结构,细胞间可见胞质突起形成的嗜酸性纤维。本组9例中细胞NSE、S-100蛋白均阳性表迭。Vimentin、CK、LCA为阴性表达.结论本症状无特殊性,早期诊断困难,诊断嗅神经母细胞需要行联合免疫组化检测,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嗅神经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学
  • 简介:患者男性,31岁,因头痛伴耳鸣1年,加重半年入院。查体:神清,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右耳听力正常,左耳听力轻微减退。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MRI 颅骨
  • 简介:目的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71例中枢神经细胞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肿瘤平均大小为40cm^2;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22个月的存活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5.8%(68/71)和95.6%(65/68)。结论中枢神经细胞治疗效果仍较满意。手术+术后放疗对肿瘤局部的控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 标签: 神经细胞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功能性胰岛细胞的手术切除率,减少肿瘤遗漏,增加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5年功能性胰岛细胞4例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功能性胰岛细胞4例,1例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定位者,行保守治疗;2例分别行胰头部肿瘤及胰尾肿瘤切除术,术后血糖恢复正常;1例行胰体尾加脾切除术,术后2个月复查血糖为1.53mmol/L并有低血糖临床症状。结论DSA的检查,对进一步明确细肿瘤的位置有肯定的作用;术前影像学定位检查资料的综合分析,可提高肿瘤的手术切除率。

  • 标签: 胰岛细胞瘤 诊断 手术 切除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