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目的在于评价伽玛刀(γ-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对听神经瘤的治疗效果。我们用LeksellB型(γ-刀)治疗听神经瘤119例,并随访1~5年。扫描定位用1.5Tesla磁共振仪,剂量规划系统为γ-plan4.0版。肿瘤体积0.02~20.8cm~3,周边剂量9~17Gy,平均13.1Gy;中心剂量18~45Gy,平均32.3Gy;靶点数2~10个,平均4.2个。结果肿瘤体积缩小95例(79.8%),其中显效16例(13.4%),即体积缩小超过75%者,无变化14例(11.8%),增大10例(8.4%)。61例(51.3%)听力有保存,11例
简介: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1年3月至2014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17例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上腹部疼痛不适、腹胀等;肿瘤的发病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居多;增强CT诊断率为70.6%(12/17),超声内镜诊断率为100%(4/4),普通内镜及超声的诊断率较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D117、CD34阳性率为94.1%、76.5%。17例患者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5例,肿瘤局部切除6例。术后随访12~67个月,随访率82.4%(14/17),1例高危及1例中危患者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47个月死于复发转移,其余未复发转移。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是选取手术方式的关键因素。
简介:背景与目的: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因颅内转移而导致死亡的病例数有所升高,而对于颅内转移瘤是否有手术指征尚存在争议。本文探讨手术治疗脑转移瘤的重要价值。方法:对我科自1999年2月至2004年8月手术治疗的脑转移瘤病例进行同顺性分析,手术方法为根据MRI定位开颅手术,术后常规全脑放疗和化疗。结果:肿瘤术中全切54例,次全切5例,部分全切2例,无术中死例,1例术后1周因急性左心衰死亡.术前症状消失34例.明显缓解20例.无改善4例.加重3例半年生存率92%.一年生存率为82%.两年生存率为14%(其中不含2004年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是治疗脑转移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延长生存时间.减轻痛苦.改善生存质量,并为晚期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简介: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5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3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者;术后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97.2%,CD34阳性率86.5%,CD117与CD34共同阳性率83.8%。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简介: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和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5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预后及并发症.结果全组59例共62个动脉瘤.3例因年龄等因素拒绝手术,其余5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行显微镜下成功夹闭动脉瘤57个,动脉瘤孤立术1个,巨大动脉瘤瘤腔明胶海绵填塞术1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生存质量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分:Ⅰ~Ⅱ级47例(83.9%),Ⅲ~Ⅳ级3例(5.4%),Ⅴ~Ⅵ级3例(5.4%),Ⅶ级1例(1.8%),死亡2例(3.6%).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CT血管造影(CTA)均可有效诊断颅内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夹闭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翼点入路仍是颅内动脉瘤最常用的手术入路,能明显提高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简介:背景与目的:视神经胶质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原发于视神经的肿瘤,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占颅内胶质瘤的1%左右。由于其易侵犯视交叉及下丘脑,在临床上该病容易与鞍区占位如颅咽管瘤等相混淆,误诊率较高。本文目的在于更好地和全面地帮助对该疾病过程的认识,改善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治疗结果和预后。方法:对自1979年~2002年我科手术治疗的6例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和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单侧或双侧视力下降或丧失,有2例患者以眼球突出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患侧视神经明显梭形增粗,同侧视神经孔扩大,有的患者肿瘤已侵犯视交叉,并向后向上累及下丘脑。4例患者术前误诊为鞍区占位。所有患者接受手术行肿瘤全部或大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视神经胶质瘤。随访1年零2个月~7年零6个月,5例患者存活,MRI扫描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早期视力下降和眼球突出,影像学发现视神经梭形增粗是明确视神经胶质瘤诊断的关键。积极手术治疗,配合术后放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癫痫是脑胶质瘤,尤其是幕上胶质瘤常见的临床症状,也可能是唯一的最早临床表现。有学者认为具有癫痫表现的低分级胶质瘤,可以作为预后较好的一种胶质瘤单独分类。然而目前对胶质瘤诱发癫痫的机理还不很清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幕上胶质瘤患者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旨在初步探讨幕上胶质瘤的致癫因素,以指导此类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和预后判断。本研究中所有的病人均有术前CT和/或MRI资料,根据CT和/或MRI表现确定肿瘤发生部位,并侧重观察肿瘤生长特性如水肿、占位效应、钙化、与皮层关系等各个因素与癫痫发作的关系。病理诊断采用WH0标准结合KernohanI-IV级分类法。结果显示额叶胶
简介:目的探讨GrB~+淋巴细胞、T-bet~+淋巴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能力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rBmRNA、T-betmRNA和CD68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侵袭能力和预后的关系。结果GrBmRNA在乳腺癌上皮组织和乳腺癌间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乳腺癌癌旁组织(P﹤0.05);T-betmRNA和CD68mRNA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乳腺癌上皮组织和乳腺癌间质组织(P﹤0.05)。GrB~+淋巴细胞高表达组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67%、55.56%和42.86%,GrB~+淋巴细胞低表达组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5.16%、33.87%和2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5cm、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阳性以及GrBmRNA低表达是影响乳腺癌侵袭能力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T-betmRNA和CD68mRNA低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rBmRNA、T-betmRNA和CD68mRNA低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