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外监护室是医院中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监护和管理的重要场所,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探讨心外监护室中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性及其与护理配合的关系,分析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优化护理配合的策略。文章首先介绍了心外监护室中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然后探讨了护理人员在监测过程中的作用和挑战。最后,文章提出了提高护理配合效率和质量的建议,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心外监护室 血流动力学监测 护理配合 监测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精准赋能在尿动力学检测技术个性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探索尿动力学检测技术培训新方法。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相关理论、技术、认知及学习需求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学员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针对调查结果进行精准赋能的个性化学习安排,以促进培训效果。结果:通过对学员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全面分析精准赋能对学员尿动力检测知识掌握和技能提升的显著影响。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精准赋能的个性化培训模式能够切实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贴合学员需求,增加学员培训满意度,为尿动力检测培训提供新的培训方法。

  • 标签: 尿动力学检测  教学培训 精准赋能  个性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超短效苯二氮䓬类药物---苯磺酸瑞马唑仑(Remimazolam)在麻醉诱导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麻醉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瑞马唑仑因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如快速起效、短半衰期及持续输注半衰期短且恒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近年来在麻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用于诊疗性操作镇静时,瑞马唑仑的镇静效能高于咪达唑仑,但低于丙泊酚。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瑞马唑仑与传统麻醉药物在麻醉诱导期的应用效果,重点评估其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关键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论:相较于丙泊酚,瑞马唑仑在全麻诱导过程中循环更加稳定,低血压发生率更少,插管反应更轻,安全性良好,瑞马唑仑注射痛发生率更低,用于全麻诱导患者更舒适,循环更加稳定,低血压发生率更少,插管反应更轻,安全性良好。

  • 标签: 瑞马唑仑,全麻诱导 优势 应用
  • 简介:背景:普通剂型的左氧氟沙星在体内代谢快,半衰期短,纳米微球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目的:制备一种能够减少给药次数,维持平稳有效的血药浓度且能复合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上的左氧氟沙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纳米微球。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条件下的左氧氟沙星纳米微球。(1)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研究左氧氟沙星纳米微球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性,普通剂型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普通剂型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mg/kg,未载药纳米微球组接受等剂量的未载药纳米微球,载药纳米微球组接受等剂量的左氧氟沙星纳米微球,每组8只。于定点时间测定静脉血中左氧氟沙星含量;(2)取4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尿路感染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每日经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传统剂型组注入普通剂型的左氧氟沙星(20mg/kg);纳米微球组注入相应等剂量的左氧氟沙星纳米微球。于不同时间点行尿细菌培养,检测尿白细胞、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9d后行膀胱组织学检测评估左氧氟沙星纳米微球抗菌能力。结果与结论:(1)体内药代动力学特性:与传统剂型相比,最优条件下的左氧氟沙星PLGA纳米微球可以明显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和给药频率;(2)抗菌性能评估:在每日用药的传统剂型组和仅一次给药的纳米微球组,兔感染症状逐步得到控制,在第9天时已基本治愈;此外,在相同时间点纳米微球组兔治愈数量基本高于传统剂型组,虽然只有在用药后的第5天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PLGA纳米微球抗感染能力强,缓释性能佳,能明显减少给药频次及延长作用时间,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和组织工程尿道应用前景。

  • 标签: 组织工程 氧氟沙星 微球 药物控释材料 泌尿系统感染 左氧氟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是比较两种急性乙型肝炎药物病毒(HBV)之间荧光谱的定量pcr可以检测临床实验室和药物病毒试剂盒的实际临床应用性能。方法:主要是分别采用两种定量HBV在线荧光仪和定量pcr荧光检测的实验试剂盒,对526例的两个临床实验样品分别进行了荧光检测,比较两种实验试剂的检测灵敏度、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及相关性。结果:两种试剂阳性一致性为97.44%,阴性一致性为95.77%,总一致性为96.77%,两种试剂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65。结论:利用HBV一步法检验试剂本身不仅具有设备操作简单、定量准确、灵敏稳定性比较高等几大特点,是一种广泛用于医疗临床上对HBV快速进行定量精确检验的有效试剂。

  • 标签: 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DNA 试剂盒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中和抑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的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中和抑制TRFIA检测抗-HBe。评价该方法学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参考品符合率、线性等分析性能指标。结果 检出限和定量限均为0.12 IU/mL;国家参考品符合率均能达到检定要求;重复性和实验室内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均不高于15.0%;在0.12 IU/mL~3.20 IU/mL内,所有样本的实测浓度与理论浓度值的相对偏差均在±20%范围内,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9800。结论 该方法学精密度好、线性范围宽、准确度高、参考品符合率高,能满足临床检测需要。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中和抑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 性能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两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促甲状腺素的性能分析。方法:选取院里2023年10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样本,分别使用新产业MaglumiX8和罗氏Cobas-E601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进行TSH的检测,进行两个系统间TSH的方法学分析,对这两个系统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国产新产业MaglumiX8自动分析仪的TSH测试分析结果与罗氏Cobas- E601自动免疫分析仪水平符合性很高。结论:新产业MaglumiX8可满足临床对TSH的检测的要求,值得采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检测 促甲状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σ性能评估图来考察常规生化检测项目的效能,并结合质量目标指标(QGI)来识别性能问题的源头,从而为提升检验质量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23年本院全国常规生化室间质量评估(EQA)及室内质控数据,根据卫生行业标准WS/T403-2012设定的允许总误差(TEa),使用专业软件计算σ值,绘制σ性能验证图,评估检测项目的分析性能并选择合适的质控策略。同时,计算QGI以确定性能不足的主要原因,提出改进方案。结果:23个检测项目中,σ≥6的7项占比30.43%,σ值介于5―6的4项占比17.39%,σ值介于4-5的3项占比13.04%,σ值介于3-4的2项占比8.70%,σ<3的7项占比30.43%。在σ值未达6的16项中,有8项(50.00%)需优先提升精密度,有4项(25.00%)需优先提升精密度,有4项(25.00%)需提升精密度和正确度。结论:结合σ性能验证图和QGI可以更全面、有效地评估常规生化的性能参数,有助于实验室识别持续改进检验质量的方向。

  • 标签: 西格玛度量 质量目标指数 室间质评 室内质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的性能验证与比对分析。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参考品、室间质控品及临床样本。结果:试剂检测符合率为100%,试剂检出下限为200copies/mL。L1参考品的ORF-1ab和N基因的Ct值批间CV分别为2.45%和4.11%,L2参考品的ORF-1ab和N基因的Ct值批间CV分别为3.5%和3.43%,精密度CV≤5%。试剂无交叉反应、抗干扰实验阳性。同品牌扩增试剂在不同扩增系统的比对一致性为100%。结论:SARS-CoV-2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性能较好,可用以临床推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 实时荧光 定量PCR核酸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原理。方法200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此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32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人员32例为对照组,两组实验人员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组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椎动脉收缩期患侧血流速度、椎动脉收缩期健侧血流速度显著区别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对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提供更加全面的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 目的:胃穿孔微创术式对患者临床疗效及胃肠动力效果分析。方法:选取 201 5 年 12 月 -201 9 年 3 月本院诊治的胃穿孔 70 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开放修补手术,研究组予腹腔镜微创手术方案,分析两组患者胃肠动力指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排气( 12.06±2.43 ) h 、肠鸣音的恢复( 18.23±3.46 ) h 比对照组少;研究组术后 1h 、 3d 胃泌素分别为( 39.03±9.46 ) pg/mL 、( 59.67±13.52 ) pg/mL 比对照组高,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 P<0.05 );研究组感染、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2.86% 比对照组 23.86% 少,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 P<0.05 )。结论:胃穿孔患者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改善患者胃肠动力指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微创 胃穿孔 胃肠动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和动力切割术。方法选取2018年1月~4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进修期间收治的6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鼻内镜下电动切割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腺样体肥大的患儿,采取鼻内镜下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手术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鼻内镜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动力切割术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及无症状性脑小血管病变(SVD)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寻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诊断SVD的血流参数截断值.方法连续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院收治的经头颅磁共振成像证实的SV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颈部血管超声及TCD检查.记录脑白质病变程度、梗死灶数目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χ2检验比较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采用t检验比较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血流参数;绘制脑血管搏动指数(PI)诊断症状性SVD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以0级、1级为主,分别34.6%(28/81)及35.8%(29/81),3级、4级均分别占14.8%(12/81);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以0级为最少,占15.7%(31/198),1级、2级、3级分别占29.8%(59/198)、29.3%(58/198)、25.3%(50/198).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0级者比例多于症状性SVD组患者,而脑白质疏松程度2级、3级者比例少于症状性SVD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4,P=0.001;χ^2=6.423,P=0.040;χ^2=8.265,P=0.005).症状性SVD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均低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23.6±7.3)cm/svs(27.8±7.0)cm/s,(31.9±10.3)cm/svs(35.3±9.3)c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69,P〈0.001;t=2.500,P=0.013),而2组患者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症状性SVD组患者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PI指数均高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0.99±0.17vs0.93±0.14,1.03±0.18vs0.96±0.15,0.98±0.17vs0.92±0.14,1.10±0.18vs1.04±0.23,1.09±0.21vs1.00±0.1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5,P=0.008;t=-2.616,P=0.003;t=-2.724,P=0.007;t=-3.323,P=0.025;t=-2.896,P=0.004).ROC曲线显示,PI为1.05时,PI诊断症状性SVD的敏感度为37.9%,特异度为78.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小血管病变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药物反应动力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8例初诊 MM患者的临床资料,最佳反应深度、最佳反应时间( TBR)、最佳反应持续时间( DBR),评估上述指标与 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 MM患者的预后与最佳反应深度、 TBR及 DBR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最佳反应深度、 TBR及 DBR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 反应深度、 TBR、 DBR和 MM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可以联合 R-ISS分期及细胞遗传学异常评估患者预后。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药物反应动力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动力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牵引闭合复位动力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骨牵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动力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创伤小,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闭合复位 髋动力锁定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