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既为政府部门丰富了治理手段,也提升了公民的隐私保护意识。一方面,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要求政府部门积极拥抱数据治理;另一方面,互联网同时也将参与者置于一个自由、开放、无国界的、几乎透明的“玻璃社会”,公民隐私权被侵犯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政府在数据治理过程中如何将有效管理与公民隐私权兼顾,达到有效管理和隐私保护的动态平衡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课题。政府既需要保证治理能力与时俱进,又需要兼顾公民的隐私权,使公民隐私权不受非法侵扰。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本中心胎龄22周+0~25周+6超未成熟儿死亡率,并与同期国外数据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出生的胎龄22周+0~25周+6超未成熟儿病例信息,根据胎龄、出生体重、入院时间分别分组并分析其死亡率。同时收集国内外同期同胎龄超未成熟儿死亡率数据,根据选择数据的纳排标准,最终确定了5组数据,分别来自于我国15家多中心研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韩国全国新生儿协作网数据,将该5组数据中死亡人群定义与本研究相同的数据通过χ2检验对死亡率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患儿的死因。结果(1)本研究纳入胎龄22周+0~25周+6超未成熟儿64例,其总体死亡率为42.2%(27/64),死亡原因分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9.3%(16/27)]、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1.1%(3/27)]、严重脑室内出血[11.1%(3/27)]、败血症[7.4%(2/27)]、其他[11.1%(3/27)]。胎龄22周+0~22周+6、23周+0~23周+6、24周+0~24周+6、25周+0~25周+6死亡率分别为1/1、8/10、50.0%(10/20)、24.2%(8/33)。体重≤600 g、>600~≤800 g、>800~≤1 000 g、>1 000 g死亡率分别5/6、50.0%(16/32)、25.0%(6/24)、0/2。2016年以前(2011年至2015年)、2016年、2017年死亡率分别为57.1%(12/21)、45.0%(9/20)、26.1%(6/23)。(2)国外数据中,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韩国全国新生儿协作网数据死亡人群定义与本研究的相同,死亡率结果比较显示,本中心超未成熟儿总体死亡率42.2%高于加拿大26.6%(165/621)(χ2=7.015,P=0.008)、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8.2%(140/497)(χ2=5.330,P=0.021),与韩国死亡率42.1%(218/51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88)。结论本中心出生胎龄22周+0~25周+6超未成熟儿死亡率仍然较高,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未来诊疗中应不断提高救治能力并通过质量改进降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冠肺炎防控期间数据分析在预检分诊关口前移的集束化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以2020年9月~2021年4月为研究时间段,20年9月~12月内行预检分诊关口前移门诊集束化管理,21年1月~4月期间联合数据分析管理。比较不同管理模式下新冠肺炎门诊预检分诊筛查效果及疫情控制影响。结果:数据分析联合管理模式下单日门诊筛查数量、发热筛出率及总筛查人数均高于集束化管理模式,单人发热筛查用时较集束化管理下降,差异显著,P<0.05;两组筛查期间均无新冠感染病例进入院区且无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结论:数据分析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预检分诊关口前移的集束化管理中的实施,可有效提升门诊预检分诊发热筛查效率,提升发热预检筛查效果,积极加强医院新冠疫情防控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 v2018),探讨CT及MR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下长径≤3 cm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73例有乙肝肝硬化病史且经病理证实占位长径≤3 cm HCC的患者,并在1个月内行CT及MRI检查。依据LI-RADS v2018,对每个病灶的CT及MRI图像的主次要征象及分级进行评估及比较。比较CT及MRI对长径≤3 cm HCC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主要征象中的“包膜”表现在MRI中识别率高于CT (P<0.001)。次要征象中的扩散受限征象(86.3%)在MRI中具有最高识别率,而在CT的次要征象中马赛克征(25.0%)的识别率最高。CT及MRI检查的LI-RADS v2018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在以LR-4/5标准诊断HCC的准确率优于CT (P=0.046)。结论基于LI-RADS v2018,MRI检查对长径≤3 cm HCC的部分征象的识别率及HCC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某三级医院学科科研效率现状,并提出科研效率改进方向。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至前沿最远距离(Slack Based Measure,SBM)模型对某三级医院35个学科2015—2017年每年的科研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某三级医院2015—2017年科研效率年平均值为0.44~0.65,科研效率由低到高的科室类别分别为内科、外科和辅助学科。科研效率逐渐上升的学科13个(37.14%),逐渐下降的学科7个(20%)。3年中有2年及以上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有效(科研效率值为1)的学科为9个,3年DEA均无效(科研效率值小于1)的学科也为9个。科研人员投入平均冗余值为18.6,科研经费投入平均冗余金额为23.38万元。结论某三级医院科研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学科科研效率参差不齐,对于科研效率不足的学科,根据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情况,重点从提高科研人员产出及经费使用效率上提升科研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冠心病与抗栓临床研究创新网络平台(CardiaCare)的标准化数据字段定义,以期促进国内外数据平台的互认互通,增强平台对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支持,进而保证平台数据得以规范化的使用。方法通过对国内外重要指南、临床研究文献、数据库、标准术语集等进行回顾和分析,结合我国特色的临床诊疗实践信息及本平台主要研究方向,制定CardiaCare标准字段集及定义,并根据患者住院诊治、转归直至进行长期随访的时间顺序进行数据类别划分。结果CardiaCare字段集涵盖了冠心病患者从入院之时起整个诊疗过程产生的常见字段以及随访期间相关的字段共计864个。字段集共由8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人口学和入院信息、病史和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检验和检查、介入诊疗信息、用药信息、临床结局、特殊人群。其中,人口学和入院信息23个字段;病史和风险因素102个字段;临床表现及诊断22个字段;检验和检查111个字段;介入诊疗信息118个字段;用药信息213个字段;临床结局161个字段;特殊人群114个字段(其中经导管瓣膜置换术人群87个字段、心脏康复人群27个字段)。结论基于CardiaCare多中心临床科研创新平台建立的冠心病患者诊疗过程及临床结局中关键数据标准字段集可为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的连续数据采集和深度利用提供支持。该字段集在更多场景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RIMA)和深度学习模型在吸脂操作数据预测分析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至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行吸脂手术患者,使用基于光学追踪系统和力传感技术的吸脂操作记录系统,采集高年资整形外科医生吸脂手术初始250~400 s的操作数据,包括运动学和力学数据。经预处理后将采集数据分成一个吸脂往复循环为一组的数据。分别使用ARIMA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处理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建立吸脂操作预测模型。用Matlab 2017软件产生随机数随机抽取30对共计60组吸脂循环数据,计算每对数据的动态时间规整(DTW)值作为检验标准,然后分别计算基于ARIMA模型与深度学习模型的各30组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DTW值,与检验标准对比,对2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应用Matlab 20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入组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9岁,平均36.6岁。吸脂部位分别为腹部、大腿、腰部。共获得16 800组吸脂循环数据。模型检验标准DTW值为0.048±0.028。ARIMA模型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DTW值为0.660±0.577,与检验标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度学习模型得出的DTW值为0.052±0.030,与检验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ARIMA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吸脂操作数据,能更好地适应不同情况的数据,并且具有更好的实时性。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家庭监测所传输的数据及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ICD一级预防首次恰当治疗及患者全因死亡事件的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家庭监测功能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临床应用研究的部分数据。从2009年2月到2014年12月植入ICD(德国百多力公司)的79家医院的患者中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筛选出305例患者。将ICD植入后的第30~60天作为观察窗口期,计算30 d患者活动度均值(average of 30-day patient activity,APA)及30 d平均静息心率均值(average of 30-day mean rest heart rate,AMRHR)。主要终点事件为首次ICD恰当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VA),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事件。结果随访(44.9±24.9)个月,共发生117例(38.4%,117/305)ICD首次恰当治疗事件及55例(18.0%,55/305)全因死亡事件。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MRHR是除心功能(NYHA分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外ICD首次发放恰当治疗VA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功能、APA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对年龄、LVEDD、LVEF、APA、AMRHR对全因死亡的预测作用进行评估,结果显示APA对全因死亡的预测效果最好(AUC=0.703)。结论AMRHR和APA是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首次恰当治疗或全因死亡的较好的预测因素,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临床SCD一级预防高危患者的危险分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8版MRI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 v2018)对≤3 cm肝细胞癌(HCC)与其他肝脏原发恶性肿瘤(O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间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丽水市遂昌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病灶长径≤3 cm的95例原发肝癌患者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别归入HCC组(53例)和OM组(42例,其中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31例、混合型肝癌11例)。分析病灶的MRI征象,并依据LI-RADS v2018标准对病灶进行分类。两组间MRI征象比较采用χ²检验。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LI-RADS v2018分类标准诊断HCC或O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HCC组和OM组间动脉期强化表现、廓清表现、假包膜征、脂肪变性、出血、填充强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LI-RADS v2018分类结果归类为LR-M、LR-3、LR-4、LR-5的例数分别为7、1、11、34例,OM组分别为15、1、15、11例。以LR-5标准诊断HCC的灵敏度为64.2%(34/53)、特异度为73.8%(31/42);以LR-4联合LR-5标准诊断HCC的灵敏度为84.9%(45/53)、特异度为38.1%(16/42);以LR-M标准诊断OM的灵敏度为35.7%(15/42)、特异度为86.8%(46/53)。结论当肝内病灶长径≤3 cm时,以LR-4联合LR-5、LR-5为标准诊断HCC的特异度较低,以LR-M为标准诊断OM有较高的特异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的策略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省49家医院在2016年1月至12月经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救治资料及3年随访结局。入选发病12 h内经静脉溶栓治疗(ITT)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EMI患者。对比ITT组与PPCI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首诊至再灌注开始时间(ITT患者记为FMC2N,PPCI患者记为FMC2B)、血管再通率、住院病死率、1年病死率及3年病死率;并分析不同再灌注开始时间(FMC2N≤30 min、FMC2N>30 min、FMC2B≤120 min、FMC2B>120 min)ITT与PPCI的疗效及预后。结果最终选择1 371例经ITT或PPCI治疗的STEMI患者,其中ITT组300例,PPCI组1 071例;实际随访1 055例(ITT组205例,PPCI组850例),随访率为79.4%。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TT组首诊至再灌注开始时间短于PPCI组〔min:63(38,95)比95(60,150),U=-9.286,P=0.000〕,但均明显长于指南标准时间。与ITT组相比,PPCI组血管再通率较高〔95.5%(1 023/1 071)比88.3%(265/300),P<0.01〕,住院病死率较低〔2.1%(22/1 071)比6.7%(20/300),P<0.01〕,而1年病死率及3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3%(45/850)比4.4%(9/205),9.5%(81/850)比9.3%(19/205),均P>0.05〕。在不同再灌注开始时间ITT组和PPCI组中,FMC2N>30 min组血管再通率最低,住院病死率最高。两两比较显示,FMC2B≤120 min组、FMC2B>120 min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FMC2N>30 min组〔95.5%(654/685)、95.6%(369/386)比88.0%(220/250),均P<0.008〕,住院病死率显著低于FMC2N>30 min组〔2.0%(14/685)、2.1%(8/386)比7.6%(19/250),均P<0.008〕,而4组间1年病死率(χ2=2.507、P=0.443)及3年病死率(χ2=2.204、P=0.5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发病12 h内的STEMI患者应及早行再灌注治疗;与ITT相比,PPCI梗死动脉开通率高,住院病死率低,对1年、3年病死率无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脑胶质瘤恶性进展、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基因及其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RNA测序数据库310例、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RNA测序数据库699例、GSE16011 mRNA芯片数据库268例和REMBRANDT mRNA芯片数据库中317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脑胶质瘤样本的测序数据,筛选出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共同差异基因,通过文献检索确定目标基因。在上述4个数据库中评价该目标基因的表达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及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价该目标基因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作用。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筛选出CGGA和TCGA数据库中与目标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5且P<0.05)的基因,进一步利用在线软件DAVID对其进行生物功能聚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链式反应(qRT-PCR)检测星形细胞株和脑胶质瘤细胞株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经药物处理后脑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和LN229)中γ-H2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筛选,组蛋白1H2BH(HIST1H2BH)为目标基因。在上述4个数据库中,HIST1H2BH的表达量在世界卫生组织(WHO)Ⅱ、Ⅲ及Ⅳ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在Ⅳ级中最高,Ⅱ级中最低;且HIST1H2BH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量均高于IDH突变型(均P<0.001)。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全级别脑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HIST1H2BH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ST1H2BH表达量高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HR=1.275,95%CI:1.040~1.563,P<0.05)。生物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HIST1H2BH表达量呈正相关的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增殖、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外基质调控。qRT-PCR结果显示,HIST1H2BH在HA、U87、U251和LN229细胞株中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3±0.03、1.62±0.08、3.41±0.27、2.86±0.20,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经替莫唑胺处理后,U87细胞株的γ-H2AX蛋白的表达水平较U251和LN229细胞株增加(P<0.05)。结论HIST1H2BH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随病理学级别的升高而增加,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其参与DNA损伤修复从而引起肿瘤细胞耐药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脑胶质瘤恶性进展、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基因及其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RNA测序数据库310例、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RNA测序数据库699例、GSE16011 mRNA芯片数据库268例和REMBRANDT mRNA芯片数据库中317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脑胶质瘤样本的测序数据,筛选出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共同差异基因,通过文献检索确定目标基因。在上述4个数据库中评价该目标基因的表达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及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价该目标基因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作用。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筛选出CGGA和TCGA数据库中与目标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5且P<0.05)的基因,进一步利用在线软件DAVID对其进行生物功能聚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链式反应(qRT-PCR)检测星形细胞株和脑胶质瘤细胞株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经药物处理后脑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和LN229)中γ-H2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筛选,组蛋白1H2BH(HIST1H2BH)为目标基因。在上述4个数据库中,HIST1H2BH的表达量在世界卫生组织(WHO)Ⅱ、Ⅲ及Ⅳ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在Ⅳ级中最高,Ⅱ级中最低;且HIST1H2BH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量均高于IDH突变型(均P<0.001)。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全级别脑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HIST1H2BH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ST1H2BH表达量高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HR=1.275,95%CI:1.040~1.563,P<0.05)。生物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HIST1H2BH表达量呈正相关的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增殖、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外基质调控。qRT-PCR结果显示,HIST1H2BH在HA、U87、U251和LN229细胞株中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3±0.03、1.62±0.08、3.41±0.27、2.86±0.20,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经替莫唑胺处理后,U87细胞株的γ-H2AX蛋白的表达水平较U251和LN229细胞株增加(P<0.05)。结论HIST1H2BH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随病理学级别的升高而增加,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其参与DNA损伤修复从而引起肿瘤细胞耐药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第2版和第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V2.1)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前列腺多参数MRI检查的837例患者的影像、病理及临床资料。根据前列腺穿刺病理结果,格林森评分(GS)≥3+4的前列腺癌为csPCa。以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其中25%(209例)患者,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对主病灶分别行PI-RADS V2、V2.1诊断评分,采用加权Kappa检验评估两名医师评分结果间的一致性。剩余病例由其中1名医师运用两种评分方式分别评分。采用ROC曲线在总病灶、外周带病灶、移行带病灶中评估两种评分方式对csPCa的诊断效能,通过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csPCa患者251例,其中外周带163例,移行带88例。两名医师运用PI-RADS V2和V2.1对随机抽取的总病变、移形带病变、外周带病变的评分结果间的加权Kappa值分别为0.757、0.653、0.748和0.794、0.707、0.759。PI-RADS V2.1在总病变、移行带病变、外周带病变中诊断csPCa的AUC分别为0.922、0.932、0.854,PI-RADS V2分别为0.902、0.905、0.8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04,P<0.001;Z=2.538,P=0.011;Z=3.350,P<0.001)。结论PI-RADS V2.1较V2对前列腺病变评分一致性加权Kappa值稍高,且对csPCa的诊断效能高于PI-RADS 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