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剥夺状态下健康志愿者脑葡萄糖代谢和血流灌注的改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揭示睡眠剥夺后脑功能损伤的具体脑区定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的17名健康志愿者[男8名、女9名,年龄(22.5±1.7)岁],对志愿者进行2次磁共振三维(3D)动脉自旋标记(ASL)及18F-FDG PET/CT显像,第1次在正常睡眠后2 h,第2次在睡眠剥夺24 h后。应用统计参数图(SPM)软件对3D-ASL图像和18F-FDG PET/CT图像处理,分别得到睡眠剥夺前后脑代谢及灌注差异激活图,再获得代谢及灌注差异共同激活脑区图。将异常激活的脑区设为ROI,获得其脑血流量(CBF)值及SUV比(SUVR)值(以小脑为参考区),采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受试者睡眠剥夺后脑代谢与脑灌注均减低,且异常脑区相似,脑代谢减低的脑区明显多于灌注减低的脑区;睡眠剥夺后代谢及灌注共同减低的脑区集中于额叶、颞叶、顶叶等脑区;睡眠剥夺后受试者左侧背外侧额上回CBF值及SUVR值有相关性(r=0.58,P=0.014)。受试者睡眠剥夺后全脑平均CBF值[(46.32±7.39) ml·100 g-1·min-1]及SUVR值(1.46±0.04)均低于睡眠剥夺前全脑平均CBF值[(54.91±6.51) ml·100 g-1·min-1]及SUVR值(1.53±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2.67、-3.72,P值:0.012、0.001)。结论初步揭示了睡眠剥夺后受试者脑功能损伤的具体脑区定位。对于睡眠剥夺脑功能研究,18F-FDG PET/CT与3D-ASL具有一致性且前者更为敏感。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可能是睡眠剥夺后脑功能损伤的核心脑区。
简介:摘要: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即从高一开始就天天播放高考听力模拟试题,并且大多数听力训练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即便特地安排的听力课也是播放、暂停、讲解的模式。而多模态教学模式使多种感官并用,通过不同的媒介把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纳入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兴趣和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与结节样病变多模态的鉴别及其诊断。方法本次所选甲状腺结节与结节样病变患者98例入天津宝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时间均是选取2015年06月-2018年06月,全部患者都实施多模态的鉴别和诊断,观察诊断情况。结果采取US检查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是72.0%、79.0%以及28.5%,采取多模态的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是87.5%、94.6%以及54.0%,相较于US诊断而言,多模态超声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比较高,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与结节样病变多模态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比较高,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理论是语言学家在长期的外语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理论。本文首先研究了多模态话语的基本理论,然后探讨了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启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检查在颈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疑似颈部淋巴瘤的98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包括二维超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图像。所有患者均取得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分析颈部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单一检查方式及多模态超声对颈部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结果98例颈部淋巴结的病理结果为:淋巴瘤58例,转移性淋巴结14例,淋巴结结核1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13例。二维超声诊断淋巴瘤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性分别为63.8%、60.0%、62.2%。超声造影诊断淋巴瘤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性分别为72.4%、72.5%、76.5%。应用二维超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的多模态超声联合诊断淋巴瘤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性分别为79.3%、82.5%、80.6%,高于单一检查方法。颈部淋巴瘤二维超声图像中低或极低回声背景下见条状、网格样回声(38/58,65.5%)及超声造影弥漫性增强(47/58,81.0%)、峰值时呈均匀增强(53/58,91.4%),与非淋巴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淋巴瘤组实时弹性成像评分≤2分的占46.6%(27/58),弹性成像评分≥3分的占53.4%(31/58),与非淋巴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评分不能有效区分淋巴瘤。结论多模态超声检查的应用可为颈部淋巴瘤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避免了单一超声模式的局限性,尤其超声造影暴风雪样增强与二维超声淋巴结呈低回声背景下条状或网格状回声的特征,更有助于对颈部淋巴瘤的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