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李瑞清任监督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培养出了一大批著名学者、教育家,如吕凤子、姜丹书、丰子恺、李健、胡小石、张大千等,他们在美术、书法创作、理论研究、教育方面都有着不同寻常的贡献。而在高等书法教育与书法创作卓有成就者,胡小石为第一人。胡小石(1888-1962年),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原籍浙江嘉兴,生长于南京,曾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西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云南大学等大学教授。解放后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兼任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主席,南京博物院顾问等。胡小石先生幼承家学,5岁由父授《尔雅》,10岁曾入私塾学习。1905年3月,17岁时考取宁属师范简易科,学习数理化学、教育学等学科。1906年考取两江优级师范预科,由于成绩优秀,不到一年的时间即插班进入两江优级师范农博分类班,后因文章出众,得李瑞清赏识,遂特加青睐,并亲授传统国学,成为李瑞清入室弟子,书法得其精心教导。1910年两江优级师范毕...
简介:半个世纪前,我出生在博爱县城——清化小镇上一个非常世俗化的家庭里祖上薄有田产,父亲精通文墨,在我们那个小县城里也算得上个人物。然而他的那点“学而优则仕”的知识,在当时既不能入科举致仕之途,更不能负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之责,唯有在茶余饭后、月下灯前,为街坊们读点三国,讲段水浒之类。看来,那点知识也使他早已失去了祖业,后来虽然获得了贫农的殊荣,却无躬耕陇亩的筋力。民以食为天,父亲尽管不以劳力者为耻而拒入贩夫走卒之流,但毕竟是那点书卷气害了他,经营生意却乏生财之道,劳作苦力又无强健体质,晨夕操劳,仅糊口而已。不敢奢望他养家的母亲也不得不走出家门,朝出暮归,靠她指尖上的艺术,为绣织厂刺绣,维持全家生计。那时,尚无计划生育之说,无论穷富,都希望人丁兴旺。我的几个弟妹相继出生,相继夭亡,原本困窘的日子在病魔和医生的不断光顾下更是每况愈下了。尽管如此,年仅四岁的我,还是在外祖母家扛了一条小凳子在学堂里读起了“星星、月亮、天空”的课文。那里的老师、同学,在我的记忆里一片空白,仅记得通往学校的那条曲折而且总也走不完的胡同,以及不知怎么就没有了的那条小凳子。五岁那年,又在我们街上的中心小学,开始了至今未尝中断的学业。一年以后,我奇迹般地和同教室的三年级大学生们?
简介:<正>要重新理解和翻译像《道德经》这种已经常常传用并被译成了许多种语言的著作,乃是一种需要一定证据的难以办到之事情,因此我们就把L’·D·贝尔纳教授那句朴实无华而富有意义的话放在本书的开头当作解释:“在有所发现中的最大困难,不是在于进行那些必要的观察,而是在于观察理解中要摆脱传统的观念”(《历史中的科学》,柏林1967年版,第38页)。《道德经》对于每个认真研究它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发现。作者采用的那些概念显然都是可作多种解释的;作者本身几乎也是不知道的;在整部著作里就没有—“些专有名词和其他任何说明能使一种时间编排成为可能,因此该著作编写的时代就只能按照文体标准(但是原稿和构想就不一定非在同一时期不可)近似地确定在某某“世纪”,也即确定在公元前第三世纪、第四世纪或第五世纪。这些客观困难还要包括翻译者在某种程度上要依赖于汉语注释家,而汉语注释家本身又跟他们时代的神秘主义宗教思潮、儒学思潮、新儒学思潮、法家思潮和其他流派有着明显觉察得到的依赖关系,因此就会有意无意地歪曲或纂改《道德经》学说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