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文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80例胎方位异常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标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产妇,对照组实施自由体位及常规处理方法进行分娩,实验组产妇实施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治疗法进行分娩,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产程方面,实验组产妇的活跃期、第二产程和总产程短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以脑梗塞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探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09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的94例。研究分组依照抽签结果不同进行,蓝色签为对照组(n=47)治疗使用常规方式,红色签为观察组(n=47)治疗使用丁苯酞软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NIHSS与Barthel指数方面评分差异甚小,P>0.05。干预后,NIH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对照组,Barthel评分上升,且观察组>对照组,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利于改进患者神经功能,效果显著,可予以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治疗高血压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洛丁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本社区收治的 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45例。利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设定为对照组,利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洛丁新治疗的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且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社区中利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洛丁新治疗高血压具有确切效果,有利于将患者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将时间段 2017 年 10 月 -2018 年 9 月在我院就诊的 88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4 例。对照组患者只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和依达拉奉联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对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应用价值予以客观评价。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 , 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和质量 , 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治疗效果理想。可继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用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易智能量表(MMSE)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来分别评估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障碍和抑郁状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NIHSS、MBI和HAMD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NIHSS、MBI和HAMD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NIHSS、MBI和HAMD评分亦显著优于治疗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为(27.24±2.52)分,与组内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和抑郁状态均有较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70 例 急性脑梗死 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5 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取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神经损伤评分都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使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 苯溴马隆与非布司他在痛风患者中的降尿酸效果 。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3 月 ~ 2019 年 2 月间接诊的痛风患者 68 例,采用奇偶法分为 A 组( n=34 例)和 B 组( n=34 例)。 A 组口服苯溴马隆; B 组口服非布司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酸指标、白介素 1B ( IL-1β )、疼痛程度( VAS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VAS 评分、尿酸和 IL-1β 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 p > 0.05 ),治疗后 A 组明显优于 B 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苯巴比妥对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8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常规布洛芬和抗生素治疗,研究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发热和复发次数、复发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低于研究组的95.45%(P<0.05);对照组发热次数为(16.52±5.62)次、复发次数为(3.02±0.72)次、复发率为40.91%,高于研究组的(12.03±5.01)次、(1.32±0.58)次、6.8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研究组为4.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预防性应用苯巴比妥疗效显著,能减少临床复发率、发热和复发次数,药物安全性也高,应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GBZ/T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评估方法对某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生产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探讨定性评估法和半定量评估综合指数法的适用性。方法于2017年7月至8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河南省某DEHP生产企业为对象,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环境监测,依据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毒物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定性评估法、半定量评估综合指数法对其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分析比较两种风险模型评估结果异同。结果该企业采用定性评估法、半定量评估综合指数法的职业健康风险等级结果分别为4级(高风险)、2级(可忽略风险)。结论半定量评估综合指数法可更全面、准确的评估DEHP生产企业引起的职业健康风险。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70 例,按照掷骰子方式对全部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常规组与联合组患者各 35 例。对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对联合组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检查量表评分, NIHSS )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 P < 0.05 ;联合组患者 NIHSS 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 P < 0.05 ;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 P > 0.05 。 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尿激酶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建议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丁苯肽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价值。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为研究纳入时间,抽取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参与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32例。参照组行丁苯肽治疗,实验组行丁苯肽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计算研究中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临床效果。结果:对治疗前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相比于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指标,参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高,2组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将实验组临床效果为96.88%(31/32)作为研究数据,参照组临床效果为68.75%(22/32)较低,卡方值=8.8919,p值=0.0028。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丁苯肽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其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均明显提升,使预后效果增强。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对CVR(脑血管储备能力)和神经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抽样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实施治疗)和常规组(开展长队治疗),每组7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CVR及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VR能力均获得提升,且研究组的CVR能力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在治疗1个月、3个月的评分情况出现明显的下降,且两组对比,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较低(x2=7.593,12.363,p
简介:【摘要】 以“苯”的教学为例,融入化学史教育,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实现知识观到核心素养观的转变,同时分析了融入化学史教育对学生知识的建构、化学思维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学习结果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及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动态导航技术辅助双侧双颧种植的植入精度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及口腔种植科就诊的动态导航下进行双侧双颧种植的24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15例,年龄(50.8±14.7)岁,共植入96枚颧种植体。将术前规划种植体数据和术后实际植入种植体的螺旋CT或锥形束CT数据经图像融合,测量并记录两者的入口偏差、出口偏差和角度偏差;种植体分别依据种植体植入方式(导航引导下植入12枚,徒手植入84枚)、种植体长度(<47.5 mm为短种植体组,28枚;≥47.5 mm为长种植体组,68枚)和植入位置(近中植体及远中植体各48枚)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间种植体植入精度差异。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种植体存留率。结果96枚颧种植体入口偏差为(1.49±0.64) mm,出口偏差为[2.03(1.58,2.40)] mm,角度偏差为2.49°±1.12°。导航引导下植入组与徒手植入组的入口偏差[分别为(1.45±0.60)和(1.50±0.64) mm]、出口偏差[分别为(1.96±0.44)和(2.04±0.79) mm]、角度偏差[分别为2.66°±1.13°和2.50°±1.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长度<47.5 mm组与≥47.5 mm组的入口偏差[分别为(1.42±0.60)和(1.52±0.65) mm]、出口偏差[分别为(2.13±0.60)和(1.98±0.82) mm]、角度偏差[分别为2.61°±1.08°和2.43°±1.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中植体组与远中植体组的入口偏差[分别为(1.55±0.69)和(1.43±0.57) mm]、出口偏差[分别为(2.05±0.92)和(2.01±0.57) mm]、角度偏差[分别为2.48°±1.16°和2.49°±1.1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引导下双侧双颧种植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术中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出现可逆的术后并发症。6个月随访期内2枚颧种植体出现松动,种植体存留率为97.9%(94/96)。结论动态导航系统辅助双侧双颧种植可获得良好的植入精度和临床效果。